今天的許巍,是歲月裡不可替代的那個人

今天的許巍,是歲月裡不可替代的那個人


在英國利物浦,有這樣一個酒吧,它是披頭士樂隊的成名之地,也因披頭士樂隊而成名。


四名隊員曾在這裡進行過近300場演出,因此,這裡成為世界搖滾樂迷們的朝聖地之一。

那便是洞窟酒吧(The Cavern Club)。

1997年,酒吧設立了“名人牆”,將曾經在這裡表演過的歌手和樂隊名字篆刻在磚塊上。

四年前,許巍來到英國利物浦,在洞窟酒吧進行演出。


隨後,一塊印有許巍中英文名字的磚頭被嵌進了酒吧前的名人牆上。

這也是第一次有中國音樂人的名字登上這面牆壁。


今天的許巍,是歲月裡不可替代的那個人

今天的許巍,是歲月裡不可替代的那個人

名人牆前的許巍,李延亮微博圖


今天的許少年——知天命


褪去了憤怒和浮躁,剪掉了長髮,如今的許巍笑容溫暖,滿目柔和。不論時間過去多久,他永遠是我們心中的許少年。


我們認識許巍很多年,聽他的歌很多年,卻依然放不下那份淡淡的心意。


淡淡的心意,卻又濃重的忘不掉。


一如許巍,一如時光。


50年前,許巍出生在陝西西安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自十六歲起開始學習吉他。


之後的他為了音樂,放棄了很多東西。


兩首原創單曲:《青鳥》和《兩天》,個人首張搖滾專輯《在別處》,就像雁過留聲般,許巍的才華無從掩蓋。


2000年的第二張專輯《那一年》,被無數搖滾音樂愛好者稱為“中國搖滾史上最好聽的一張專輯”。


然而,這張專輯是許巍吃著抗抑鬱藥錄製的。

“你每天要和一萬個要自殺的念頭去作鬥爭,再用一萬零一個念頭再去戰勝它”。


許巍每天都要吃藥,需要人看護,經常做的事就是拿張報紙往十字路口一坐,看著路上的車水馬龍,一看就是一整天。


然而最終救贖他的,還是音樂,音樂給了他釋放感情的空間。


在當時,約翰▪列儂和U2的音樂給了他很大力量。

“音樂對我來說就是治療。所有的情感、價值觀都在音樂裡。”


慶幸的是,許巍始終與之對抗,把孤獨和憂鬱留在了那一年。

今天的許巍,是歲月裡不可替代的那個人


那些沒有擊垮他的

終將使他變得更強大

內心困苦的許巍在自我救贖的過程中找到了解藥,沉澱浮華之後的許巍有如涅槃重生。


兩年後,許巍推出了第三張專輯《時光▪漫步》


這張專輯裡,許巍從過去的憤怒迷茫中走出來,變得溫暖燦爛起來。

那段時間,無論在哪座城市,打開收音機,很容易聽到許巍溫暖的聲音。難怪有巍迷這樣評論:“在最短的時間裡,給予我最深長的感動”。


“生命會遠去,愛不會;生活會老去,少年不會”,中年許巍一直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

2004年,許巍又發行了第四張專輯《每一刻都是嶄新的》,這張專輯包含著他的歡喜悲憂和不能否認的自我改變。


這都是一張承前啟後的專輯,於音樂,於人生。

在這張專輯裡,許巍更多地描繪著一些生活瑣事,他聽風聽雨、聽空山鳥語、聽泉水吟唱,猶如透過兒童的眼睛看世界。


每一刻都是嶄新的,每一刻都充滿希望與光明。

今天的許巍,是歲月裡不可替代的那個人


曾年少輕狂

如今平和淡然

“我之前是特別躁,也玩,瞎躁瞎玩,但是挺好的,讓你成長,讓你經歷很多事情成長。”


許巍也曾年少輕狂,但這些都隨著時間漸漸淡去。


耗時四年的第五張專輯《愛如少年》記錄下了最真實的溫度。

他減掉了長髮,從年少輕狂到淡然平和,或許,聽聽許巍的音樂,你能從中找到答案。


作為音樂人,在2008年發行了《愛如少年》後,許巍對外宣佈不再走紅毯,不再領獎,參加頒獎禮只做表演。


時至今日,許巍一直堅持這個原則未變。

他學會了不在乎,不在乎別人怎麼說他,每一首歌的作詞作曲,都是他開誠佈公的對話。


他開始關注世界,思考在短暫的生命中到底應該做些什麼。於是將自己走過的千山萬水娓娓道來,用音樂救贖自己、救贖他人。

今天的許巍,是歲月裡不可替代的那個人


用音樂救贖

永葆赤子之心

2012年,他發行了全新專輯《此時此刻》,並於2013年從北京站開啟新一輪巡演,2015年於北京站完美收官。


整整兩年,十六座城市,十七個夜晚,許巍與他的樂隊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歌迷們見了十七次面。


收官站的演出被精心收錄製作成DVD,很多歌迷買來珍藏。


有一次,許巍在深圳做宣傳的時候,一個女歌迷當面感謝他,說自己曾經得了抑鬱症,只能聽得進一張音樂,那就是《時光▪漫步》,最終從抑鬱症中走出來了。


這給了許巍莫大的鼓勵。


音樂不僅僅是個人的表達,更要給人力量,許巍做到了。

魯豫說:“我希望許巍不要被周圍所有的聲音綁架,然後寫歌、爬山、喝茶、研究中國文化,永遠保持一顆少年的心。”


在如今在這個浮躁的年代,低調的許巍很少引起大規模轟動。

但對於更多人來說,許巍是歲月裡不可替代的那個人,他用歌聲溫暖了幾代人。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


便是走不完的路,望不盡的天涯,依然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卻淡然。


作者 | 熊七

圖片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