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舉辦“人工智能+教育”專題講座

  未來網高校頻道3月17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呂錦程)3月13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舉辦題為“人工智能+教育”專題講座。該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苗啟廣教授主講,分享了計算機類課程智慧教育平臺的建設與思考,講座在“學在西電”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全校300餘名一線教師在線學習。

  苗啟廣教授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等國家佈局出發,介紹智能教育的發展與目標。他認為在高等教育的層面上,“人工智能+教育”的落腳點在於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環境,提供精準推送的教育服務,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但當前存在“教”與“學”方式的衝突、交互式學習資源不足等問題。在學校的指導和支持下,探索解決智能教學難點的方法,自主研發了“雙師型”的面向計算機類專業課的智慧教育平臺。

  苗啟廣教授詳細介紹了面向計算機類專業課的智慧教育平臺的功能和特色。該平臺的功能模塊包括答題自動判卷系統、試題庫的答題闖關遊戲、“西電CS機器人”、輔助教學微信小程序、基於視覺分析的學生學習行為分析、基於大數據可視化分析的教學全流程評價體系。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建立“雙師在線、重點教授、及時測評”等計算機類專業課教學新模式。

  在智慧教育平臺的應用上,苗啟廣教授及其團隊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授為例,充分驗證了智慧教學平臺模式下的教學優勢。以學院2019級本科生為樣本,隨機抽取6個班的學生進行試點教學,結果表明採用智慧平臺試點班的學生機試成績和期末總成績均顯著高於普通班學生,且成績分佈也優於普通班。基於學生學習行為分析,試點班學生期末總成績與智慧平臺使用頻率正相關。基於平臺數據統計,教師可對學生實施精準教育。智慧平臺使用頻率低的學生,教師要重點輔導,加強線下學習,做到“一個都不能落下,一個都不能少”;智慧平臺使用頻率高的學生,鼓勵積極參加競賽,引導其參加科研項目,提升自身能力,做到“好上加好”,進而實現 “個性化教學、個性化學習”。

  講座結束後,參培教師特別期盼智慧教育平臺的推廣。苗啟廣教授談到該平臺將來能夠應用到其他類課程上,但關鍵點在於挖掘人工智能與相關學科深度融合的教學模式。

  據悉,學校近年來大力發展智能教育、智慧課堂、智慧平臺,苗啟廣教授也提出了“線上教學三段論”,在防疫控疫期間通過“線上教學”進行了全面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獲得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近期學校將開展教師在線教學能力提升系列專題講座,邀請校內外在線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分享心得體會,助力教師在線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時,學校搭建了教師在線學習中心,為教師提供在線點播和直播講座資源,幫助教師掌握線上教學技巧,提升教學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