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能電氣IPO暗隱危機:存貸雙升或藏雷 主要客戶常換臉

上能電氣IPO暗隱危機:存貸雙升或藏雷 主要客戶常換臉

《電鰻財經》 趙超/文

近日,上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能電氣”)首發申請獲得證監會批准。主要產品為光伏逆變器等的上能電氣,2016年-2018年,淨利潤分別為3629.41萬元、5964.48萬元、7054.92萬元。

《電鰻財經》研究發現,雖然上能電氣財務數據較為靚麗,且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自2017年開始大幅好轉,但高額的廣義貨幣資金與同樣高企的短期有息負債構成,顯得有些矛盾,公司上次IPO被否時,發審委擔心的短期償債能力,似乎尚未消除。

此外,雖然上能電氣營業收入在增加,但主要客戶大經常換臉的風險依然存在。三年中,五個主要客戶在前五大客戶名單中消失。

廣義貨幣資金與短期有息負債雙走高

2017年9月份,上能電氣IPO審核被否原因中,公司是否存在短期償債風險是發審委重要關注點之一。

《電鰻財經》研究發現,雖然公司流動性自2017年開始大幅好轉,但高額的廣義貨幣資金與同樣高企的短期有息負債構成,顯得較為矛盾,公司上次IPO被否時,發審委擔心的短期償債能力,似乎尚未消除。

數據顯示,2014年-2016年,上能電氣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2210.88萬元、-2541.48萬元、-19.02萬元。2017年後,公司現金流有所好轉。

2017年-2018年,公司上述數據分別為4713.94萬元、1.66億元。

《電鰻財經》研究發現,上能電氣廣義貨幣資金佔總資產比例也大幅攀升。

《海通證券》指出,存貸雙高一般指賬面顯示的貨幣資金與有息負債同時處於較高水平。“存”為廣義貨幣資金,數額等於貨幣資金、應收票據和其他流動資產三個科目的總和。“有息負債按照期限可以劃分為短期和長期有息負債,其中短期有息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以及應付短期債券。長期有息負債包括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

2014年,公司貨幣資金、應收票據、其他流動資產,分別為0.32億元、0.09億元、0.04億元,合計0.45億元,總資產為3.87億元,廣義貨幣資金佔總資產比例僅為11.63%。

到了2018年度,上能電氣貨幣資金、應收票據、其他流動資產分別為2.74億元、0.5億元、0.003億元,合計約3.24億元,總資產為11.38億元,廣義貨幣資金佔總資產比例大幅攀升至28.47%。

與廣義貨幣資金大幅提升矛盾的是,上能電氣短期有息負債佔比也大幅飆升。

2014年,公司短期有息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中,短期借款、應付票據、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金額分別為0.57億元、0.14億元、2.36萬元,合計約0.71億元,佔總資產比例為18.34%。

2018年,上能電氣短期借款、應付票據、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金額分別為0.78億元、2.95億元、“-”,合計約3.73億元,佔總資產比例飆升至32.78%。

此前,有券商研報指出,關注存貸雙高公司流動性風險。

2019年以來,A股市場上多家存貸雙高的公司都出現爆雷風險,如康美藥業、康得新、東旭光電等白馬股。

《電鰻財經》進一步研究發現,上能電氣應付票據自2017年起開始大幅增加,銀行承兌匯票增加是主要原因。

2016年至2018年,公司銀行承兌匯票金額分別為4544.56萬元、 16435.23萬元、27597.93萬元。

公司開具的商業承兌匯票主要系向供應商支付的原材料採購款。

上能電氣對此表示,經過多年合作,公司與供應商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為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公司與供應商的結算模式從之前單一的“賬期”模式逐漸變成“賬期+票據”模式。因此,各報告期末應付票據餘額增長較快。

2018年,為公司銀行承兌匯票的主要有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無錫城北支行、無錫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洛社支行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次IPO被否意見中,發審委對公司償債能力較為擔心。發審委要求公司,說明通過與關聯方簽訂未實際履行的採購合同、通過關聯方賬戶週轉取得銀行貸款的背景和原因,通過正常途徑能否取得銀行貸款,發行人是否存在現金流斷裂、債務逾期無法償還等風險

在手握鉅額貨幣資金的情況下,上能電氣為何用有息的銀行承兌匯票,來支付原材料款項?公司是否存在短期償付壓力?


前五大客戶常換臉

此前,IPO被否原因中,上能電氣對主要客戶銷售金額大幅減少,與主要客戶的合作關係是否穩定,是發審委當時的主要疑問。

上能電氣主要產品,包括光伏逆變器(PV Inverter)、儲能雙向變流器(PCS)以及有源濾波器(APF)、低壓無功補償器(SVG)、智能電能質量矯正裝置(SPC)等產品,並提供光伏發電系統和儲能系統的集成業務。

2016年-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48億元、6.84億元、8.47億元。

《電鰻財經》研究發現,雖然上能電氣營業收入在增加,但主要客戶大經常變臉的風險依然存在。

2017年公司IPO被否時表示,發審委要求上能電氣代表進一步說明:公司2017年上半年對中廣核、三峽集團、協鑫集團、大同煤礦集團、中民投等客戶的銷售金額大幅減少的原因,與主要客戶的合作關係是否穩定,目前在手訂單情況,2017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是否存在大幅下滑的風險,相關風險披露是否充分。

2016年,上能電氣前五大客戶名單中,公司對協鑫集團、三峽集團、中廣核電銷售金額分別為3560.90萬元、3910.72萬元、4039.22萬元。

在2017年、2018年前五大客戶中,上述三家客戶集體消失。

2017年公司前五大客戶名單中,公司向華電集團、華能集團的銷售額分別為4275.36萬元、3872.30萬元。這兩家客戶,同樣沒有出現在公司2018年其前五大客戶名單中。

2018年,上能電氣第五大客戶為亨通光電,銷售金額為2346.15萬元。這也意味著,去年,公司向華電集團、華能集團銷售金額減少金額分別超過1929萬元、1526萬元。

前五大客戶經常換臉,讓上能電氣與主要客戶合作關係的穩定性存疑。

針對上述疑問,《電鰻財經》通過郵件向公司求證,截止發稿時,尚未收到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