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餘華記憶中的滄海遺珠

餘華,知名作家。你或許讀過他的《活著》,或許聽過他的《許三觀賣血記》,不同於其蜚聲中外的小說,《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應該算是散文集,有關於他的親子時光,有關於他記憶中的青春,還有他與寫作的因緣。

《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餘華記憶中的滄海遺珠

餘華


你若知曉了這個人,讀他的文章是大抵可以將自己放心交出去,你會隨著每一篇文章浮想聯翩,收放自如。你讀書時會難以停下來,越到最後越像魂定住了一半,你著急讀完這本書,又害怕讀完

我摘錄了些文章中頗感親切的片段,這些文字觸動了我,也希望你會喜歡。

01《兒子的影子》

一位父親對兒子的寵溺是藏不住的,他會愛上對方的一舉一動,每個變化都讓其情不自禁。

那時候他還不滿兩歲,由於行走得十分賣力,他的兩條胳膊也是盡情揮舞,再加上厚重的衣服,當他走近燈光時,我們發現他在地上的影子如同企鵝,在冰雪中搖搖擺擺的企鵝。由於燈光下角度和位置的變化,頃刻之間他的影子越來越圓,像是皮球似的滾動了一下,隨即他又成為了狗熊,可能是他突然跑動起來的緣故,他的影子像狗熊一樣笨拙。

02《父 子之戰》

兒子一天一天在長大,也不知什麼時候由濃情蜜意的一對,變成了劍拔弩張的對壘。

現在,他已經五歲了,而我對他的懲罰黔驢技窮以後,只能啟動最原始的程序,動手揍他了。就在昨天,當他意識到我可能要懲罰他時,他想一個小無賴一樣在房間裡走來走去,高聲說著:“爸爸,我等著你來揍我!”

《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餘華記憶中的滄海遺珠

我注意到我兒子現在對付我的手段,很像我小時候對付自己的父親。兒子總是不斷地學會如何更有效地去對付父親,讓父親越來越感到自己無可奈何,讓父親意識到自己的勝利其實是短暫的,而失敗才是持久的,兒子瓦解父親懲罰的過程,其實也在瓦解著父親的權威。人生就像是戰爭,即便父子之間也同樣如此。當兒子長大成人時,父子之戰才有可能結束。

03《包子和餃子》

包子和餃子,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是唾手可得,可對於年少時的筆者來說是魂牽夢繞,是刻骨銘心。

我在讀小學的時候,每一個學期都會安排一次學工,或者是學農和學軍。學工就是讓我們去工廠做工,學農經常是去農村收割稻子,而我們最喜歡的是學軍,學軍就是學習解放軍,讓我們一個年級的孩子排成隊行軍,走向幾十里路外的某一個目的地。我們經常是天沒亮就出發了,自帶午餐,到了目的地後坐下來吃完午餐,然後又走回來,回家時往往已經是天黑了。

這也是我除了逢年過節以外,仍然有希望吃到包子的日子。母親會給我一角錢,讓我自己去街上買兩個包子,用舊報紙包起來放進書包,這是我學軍時的午餐。(他還會拿其中一個包子去換哥哥的一條皮帶戴一天)

04《國慶節憶舊》

他們記憶中的年少,是一段風起雲湧的過往,是很多人繾綣的夢魘。

《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餘華記憶中的滄海遺珠

天安門


我是在一個壓抑人性和令人恐懼的時代裡成長起來的,我在讀小學的時候,一位女同學僅僅是將毛澤東的畫像摺疊了一下,便被當成了反革命分子,十來歲的小小年紀就被揪到臺上批鬥。那時候因為將毛澤東比喻成太陽,因此在傍晚的時候我們誰都不敢說太陽落山了,更不敢說太陽掉下去了,只能說天黑了。

05《談談我的閱讀》

他們在沒有文化的年代成長起來,更加知道什麼東西更為可貴。

當一個人在少年時期就開始閱讀經典作品,那麼他的少年就會被經典作品中最為真實的思想和情感帶走,當他成年以後就會發現人類共有的智慧和靈魂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延續。

除此之外,還有《誰是我們共同的母親》、《奢侈的廁所》等篇目,皆立論獨到,文思流暢,讓人感懷與反思。

結語:

一部好的作品是可以跨越時空的侷限,無論何時何地,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受惠。餘華,像很多作者一樣,是大浪淘沙後的遺珠,他的真誠打動了我,他的思考也讓我折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