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智慧物流的春天

2020年3月6日,國新辦就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支持交通運輸業和物流、快遞領域發展情況舉行發佈會,重點提及

國家將繼續加強對智慧物流發展的監測分析和前瞻性研究,著力創造良好的政策條件和發展環境,促進我國智慧物流產業的發展。

“後疫情時代”,智慧物流的春天

一、疫情後時代,智慧物流將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抓手和支撐

我們有理由相信,疫情後時代,我國物流供應鏈體系很可能會重構,以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科技加持的智慧物流產業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眾所周知,城市物流直接影響城市的交通負荷,智慧物流將是智慧城市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抓手和支撐。通過此次疫情抗擊,未來物流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利用互聯網平臺整合資源提高上下游業務協同、資源共享能力,將物流資源下沉進而降低成本將成為發展趨勢。

智慧物流可簡單地理解為在物流系統中採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使得整個物流系統運作如同在人的大腦指揮下一般智能、實時收集並處理信息,做出最優決策、實現最優佈局,物流系統中各組成單元能實現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地分工、協同、合作。

智慧的本質,就是模仿人的智能,運用感知、學習、推理判斷等思維能力,使物流系統具備自行解決物流中某些問題的能力。其有三大特徵:一是實現信息交互與共享,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二是智能決策與執行,向自動化與程序化方向發展;三是深度協同與一體化,以智能管理為核心優化管理模式,實現以最低的成本向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物流服務。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據德勤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超過1000個,而我國就接近600個。如果發生疫情城市中的每個市民的信息都被掌握,每一個人就可以被精確追蹤,每個流出人口就可以被定位,疫情防控會更加井然有序,這就是智慧城市的價值。智慧城市包括:交通管理、物流供應鏈、應急災備、信息溯源等等,都會全面數據化,相信經歷這次新冠疫情,我國在智慧城市建設上又會前進一步。

此次疫情抗擊,說明智慧物流的加快發展會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1.連接升級,有機構預測未來五到十年,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技術將進入成熟期;

2.數據升級,隨著信息系統的建設,數據對接協同終端普及,數據全面做到可採集、可錄入、可分析,預計未來五到十年,物流數字化程度將顯著提高;

3.模式升級,預計未來五到十年,像眾包、眾籌、共享等新的分工協作方式將得到廣泛應用;

4.體驗升級,未來分佈式的物流互聯網將更加接近消費者,全面替代集中運作方式;

5.智能升級,未來五到十年,機器人使用密度將達到每萬人五臺左右,徹底改變傳統物流基因;

6.綠色升級,預計未來五年,綠色包裝、綠色倉儲將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智慧物流的高級形態是人工智能與智能設備的深度應用和深度整合。

未來隨著無人車、無人機、無人商店等技術集成的成熟化,將極大改進現有物流運營模式。以作業最為複雜的倉儲系統為例,智能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倉庫內的移動路線更合理、分工協同運作更快捷、分揀速度更快,提高倉儲利用率。末端的配送,無人車替代人力進行,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

面對市場的迫切需求,將會有更多的相關物流企業向智慧物流等重資產增加投入,未來三五年,隨著此次疫情防控的影響,一直圍繞新零售等服務下的城市末端配送競爭更激烈,智慧供應鏈將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結合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以及此次疫情防控的經驗,城市和企業也將建立更加高效、智能的物流系統。縱觀整個行業,粗放式的擴張將會逐漸被摒棄,各大物流巨頭開始往高效、智能化方向發展,其中將尤其以5G+智慧物流領域的佈局最受關注。

總之,後疫情時代,智慧物流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作用凸顯,在大量物資流動的城市運輸中,特別是在新興的供應鏈之下如何解決貨物配送和倉儲等問題,通過智慧的手段無疑事半功倍,為我國建設智慧城市提供抓手和支撐。

二、疫情後時代,智慧物流的發展是社會物流降成本、提效率的重要途徑

社會物流總費用是用於物流活動各項費用的支出總額,包括支付給運輸、存儲、裝卸、包裝、信息處理等物流的各個環節,以及在物流期間發生的損耗費用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成為政府、企業與客戶努力實現的共同目標。

近年來,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佔據當年GDP總量的比例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到了2019年,我國物流與GDP比重已下降到14.4%(圖1),其中運輸環節的費用佔比仍超一半,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近6個百分點,與國外發達國家比有一定差距,目前看,我國物流成本仍然偏高。

當然,在疫情後時代,大力發展我國智慧物流網骨幹,完全可能將我國的物流總費用降到GDP的5%以下,同時也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途徑。

圖1

“後疫情時代”,智慧物流的春天

三、疫情後時代,可持續的市場會支撐智慧物流的快速發展

1、疫情後時代物流企業對智慧物流的需求主要包括物流數據、物流雲、物流設備三大領域。根據交通部門數據,2016年智慧物流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到2025年我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可能會超過10000億(圖2)

圖2

“後疫情時代”,智慧物流的春天

2、城市快遞和城市即時配送在過去幾年裡持續呈現快速的增長態勢(圖3),而且還將進行超高速發展。更大市場份額的快運行業不足3%的行業集中度及“最後一公里”的成本高企更是給以智聯網(AI+IoT)和基於5G的邊緣計算等智能產品族與智慧物流相結合而帶來更大的“降本增效”市場空間。

圖3

“後疫情時代”,智慧物流的春天

3.冷鏈物流市場發展勢頭強勁,是促進智慧物流市場的推進器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未來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2-2017年,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規模逐年增長,2012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已突破千億元。

2015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到1800億元,同比增長20%。到了2016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增長至2250億元。2017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到了2550億元,同比增長13.33%;2018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達到3035億元,較上年增加485億元,同比增幅達到19.02%。2019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元,2020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並預測在2023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增長至突破9000億元,達到了9150億元,2019-2023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22.26%(圖4)。

可見,冷鏈物流市場發展勢頭強勁,可成為促進智慧物流產業發展的推進器。

圖4

“後疫情時代”,智慧物流的春天

4.醫藥物流成本高、規模大,發展智慧物流是當務之急

根據醫藥、相關儀器的流通屬性,其運輸成本較普通貨物更高,因此,醫藥物流具有相當規模的市場存在。數據顯示,醫藥的出廠物流費用約在生產企業銷售收入的0.5%左右,因此,醫藥物流的主要費用在末端銷售配送和倉儲環節。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2年國內醫藥物流市場規模約3.8萬億元(圖5),因此,國內醫藥物流市場總費用約有2000億的規模空間。對成本高、規模大的醫藥物流來說,發展智慧物流產業是當務之急。

圖5

“後疫情時代”,智慧物流的春天

5、煤炭物流市場分佈不均、體量大,發展智慧物流不可少

我國煤炭資源豐富,分佈廣泛。從煤炭資源的分佈區域看,華北地區比例最大,其次是西北地區,西南和華東地區的比例相差較小,中南地區的比例最小。煤炭需求區域整體比較集中,主要分佈在東部地區,形成西多東少、北富南貧的分佈格局。受國家政策影響,近兩年我國煤炭供需出現小幅增長趨勢,穩中求進。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國煤消費量為37.9億噸(圖6),同比增長1.0%,根據市場煤炭價格大概在450~550元/噸之間,物流成本市場佔比約60%左右,可知,煤炭物流市場規模約12000億元,是超萬億的物流市場。並且,隨著未來煤炭市場供需持續增長,煤炭物流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智慧物流大有前途。

圖6

“後疫情時代”,智慧物流的春天

6、菸草物流仍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智慧菸草物流市場前景較好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菸草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以測算得出,中國菸草物流系統集成項目規模逐年擴大。2017年市場規模在64億元左右,2018年的市場規模接近70億元,2019年達到78億元,2020年預計可達到85億元規模(圖7)。智慧菸草物流市場也有發展前景。

圖7

“後疫情時代”,智慧物流的春天

四、國家政策扶持,會推進智慧物流產業化進程

國家發改委一直高度重視智慧物流的發展,2016年出臺了《“互聯網+”高效物流實施意見》,2019年出臺了《關於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等重要政策文件,這都圍繞促進智慧物流的發展,推廣應用物流新科技、新技術、新設備等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政策。

相信在下一步,國家還會出臺相關政策,扶持智慧物流產業的發展。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相信會推動智慧物流產業的發展進程。

疫情後時代,我國智慧物流產業發展的春天就要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