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人的生活基調:悠閒、有錢、優雅

明代文人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子?以出身仕宦家庭的散文家張岱為例,為了找出最相配的茶與泉,他花了二年多的時間以各處名泉煮各地名茶;為了學琴作詩,他與朋友創辦了“絲社”和“詩社”, 定期聚會,練琴吟詩;為了學到最正宗的鬥雞訓練方法,他派人暗中尋訪漢代鬥雞名家樊噲的後代;為了吃到最豐富的美食,他親自養牛研製乳酪;為了吃到最肥美的蟹,他專門為此創立了“蟹會”,只為了每年十月能與朋友一起聚會吃蟹;為了玩牌更加有趣,他親自設計了各種紙牌,併發明瞭多種紙牌玩法……此外,蹴踘、觀雪、狩獵、聽戲、遊湖、收藏、鑑賞,張岱樣樣精通,可以說他一生的所有的精神,都是用來玩樂。

而像張岱這樣的“紈絝”在明代還有許多,有些人為了復原一首古曲,體味其中的遠古味道,會花大量時間研究史料,並根據內容重建一所古代風格的院子,等到園子修建好了,再招呼朋友聚會,並親自執蕭伴奏,曲散後,再把園子給拆了。這種不計時間、金錢、名利、得失的生活方式在我們今天看來奢侈得不可思議,但這恰是明代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基調:悠閒、有錢、優雅。

書齋燕居:文人士大夫的標配

對於文人士大夫而言,書房是其基本標配,特別是到了明代中後期,文人群體對於書房的陳設佈置更加重視。明代著名戲曲作家高濂認為“書齋宜明淨,不可太敞。明淨可爽心神,宏敞則傷目力。”此外,書房中要有藏書,明代著名藏家謝肇淛的“小草齋”中收藏了大量宋版手抄圖書。除藏書外,明代著名藏書家胡應麟的“二酉山房”中佈置有一榻、一幾、一博山、一筆、一硯、一丹鉛之缶。簡言之,明代書房的基本陳設應該有松柏蘭草、五七條錦鯉、一書桌、一榻、一幾、文房四寶、禪椅、古琴、古畫、書架等。

▲《養正圖解•李太白匹配金錢記》


▲明陸師道臨文徵明《吉祥庵圖》軸 90.7x40.9cm;全幅6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我們也可以從傳世於今的明代刻本插圖及明代文人繪畫中看到當時文人書室雅齋的內部陳設。《養正圖解•李太白匹配金錢記》描繪了一個典型的明代文人書房內景,畫面右側正中一文人正在桌旁繪畫,背後是一架獨扇大插屏,屏風後是一張架子床,架子床後是一個頂箱立櫃。室內左側由近及遠依次為一張條桌,一個書格,小條桌上面放著茶壺茶具,書格上擺著圖書卷軸。明陸師道臨文徵明《吉祥庵圖》中,庵室樹蔭環繞,室內一幾一榻,几上一瓶花、一香爐,榻上書畫數卷,主人文徵明正解衣坐於榻上與僧客閒聊。


▲仇英 《臨宋人畫軸》

仇英的《臨宋人畫軸》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意境別緻的明代文人書房。畫面中心為一屏一榻,榻上坐一個文人,腳下是一個腳踏;床右側為一靠幾。畫面右側有一書案、繡墩,案上放置著書卷琴棋。畫面左側一童子站於床榻旁,正手持注子向盞中注酒。酒盞邊除了果盤之外,又設硯臺一方。畫面左下角是一個茶爐,紗罩下放著飲茶用的託盞。明代文人經常在書房內召集文友,進行雅集活動。

園林雅集:文人雅士的聚會

雅集是古代文人雅士的聚會活動,可以是三、五好友的小聚,也可以是由某領域內聲望高的人專門組織,邀請各地名士到居室書齋、私家園林等地參加聚會的大型活動。主要包括吟詩填詞、賦歌作畫、焚香瀹茗、談禪論道、宴飲、撫琴、下棋、演劇、賞玩古董等。


▲明 文徵明 《東園圖》絹本設色 30.2X126.4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局部)

嘉靖六年(1527),因“金陵三俊”之一的陳沂要離開南京,一些至交好友在東園雅集聚會,為他餞行,被稱為東園雅集。“吳門四家”之一的文徵明繪製了一幅《東園圖》以記錄此次事件。畫面中共出現八位文人,其中兩位在庭院中對弈,四位在屋中品鑑書畫,另有兩位在石徑上漫步。


▲明 謝廷循 《杏園雅集圖》 絹本設色 鎮江市博物館藏(局部)

當然也有比較嚴肅的官場雅集活動,宮廷畫家謝環於明正統年間繪製的《杏園雅集圖》描繪的是正統二年(1437)農曆三月初一,楊士奇、楊榮、王直、楊溥、王英、錢習禮、周述、李時勉、陳循9位朝中大臣於楊榮府邸“杏園”雅集沐休的場景。

▲文徵明《惠山茶會圖》 明代 1518年 手卷 紙本設色 縱21.9釐米,橫67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 仇英 《松溪論畫圖》

從這些作品中我們發現,明朝的文人非常喜歡出遊。但對什麼都追求“雅”的文人士大夫而言,如何使戶外遊玩變得優雅是非常有講究的。據散文家張岱在《遊山小啟》裡介紹,旅遊需要有一個人作為主持召集,然後準備好小船、坐氈、茶點、杯盞、筷子、香爐、柴火、米飯,每個人都要自帶一個簋、一個壺、兩樣小菜。當然,這都是基本配置,有些士大夫更講究,會帶一些好酒過去。這些東西均由奴僕攜帶,如果去的地方稍遠,還要僱用為數不少的轎伕或肩輿者。有時出遊期間也會邀請一些會唱歌的童子或女伎隨從獻樂,這樣一來,但凡戶外出遊的規模都不小,這就是為什麼明代文人出遊一次要隨身帶著一兩百個跟班的原因。

琴棋書畫:作為君子的基本技能

在文人雅集聚會時,通常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琴,因為要攜琴訪友;一是茶爐,要烹茶待客。與琴相伴的還有對弈、寫作、臨帖、校書、翻經、賞畫等系列文化活動,因為這些最能體現文人士大夫“閒雅好古”富有美感的生活方式。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的《明人十八學士圖》描繪的就是文士悠閒從事燃香、賞琴、棋奕、展書、觀畫等賞玩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