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烈士唯一的後代,生前拒絕領撫卹金,最終選擇自縊離世

近代時期,在國家危難之際,無數愛國志士選擇拿起手中的武器保家衛國。為了革命,許多人甚至選擇犧牲自己,有的人或許才剛成年尚未婚娶,也有的人可能有妻兒在家中等待,即便如此,他們仍是義無反顧衝在最前面,用血肉之軀抵擋洋槍火炮。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民族英雄!他們是最值得我們銘記的人。同樣,烈士的子女們也應該得到善待,可有那麼一個人,他不願接受政府的撫卹金,並且最終選擇自縊離世,為何會這樣?

抗日烈士唯一的後代,生前拒絕領撫卹金,最終選擇自縊離世

他名叫陳掖賢,是中國抗日烈士趙一曼的唯一後代,小名寧兒。1927年,趙一曼前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次年奉命回國,先後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從事秘密工作。1928年4月,趙一曼與陳達邦結婚,不久後懷孕。12月,趙一曼在宜昌工作期間,產下一子,取名為“寧兒”(趙掖賢)。由於工作的特殊性,趙一曼不能把孩子帶在身邊,於是把孩子寄養在陳達邦的大哥(陳岳雲)家裡。

抗日烈士唯一的後代,生前拒絕領撫卹金,最終選擇自縊離世

趙一曼非常思念自己的孩子,他們總是聚少離多,同時也擔心自己的工作給孩子帶來危險,所以能不見面就不見面。1934年,趙一曼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縣委委員、鐵北區區委書記,並在當地發動圈中,建立農民游擊隊,配合抗日部隊作戰。次年,趙一曼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群眾親切稱她“李姐”(趙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戰士們則稱她為“我們的女政委”。連日偽的報紙上也驚歎這位“紅槍白馬”的婦女。

抗日烈士唯一的後代,生前拒絕領撫卹金,最終選擇自縊離世

1935年11月,趙一曼同志在作戰中受傷被俘,日軍為獲取情報便對她進行了簡單的治療,並連夜對她進行審訊。日本人對她用酷刑,可趙一曼沒有吐露任何消息。不僅如此,趙一曼還忍著傷痛怒斥日本侵略中國的種種罪行。“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這是趙一曼在獄中所說的。後來,由於傷勢過於嚴重,趙一曼生命垂危,日軍將她轉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在住院期間,趙一曼對看守的警察和護士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最終兩人選擇幫助趙一曼逃出日軍的魔掌。

抗日烈士唯一的後代,生前拒絕領撫卹金,最終選擇自縊離世

不幸的是,趙一曼由於身上有傷,路上行動並不順暢,最終再次落入日軍的手裡。日軍再次對趙一曼實施酷刑,可是仍沒有得到有用的情報,於是將趙一曼同志殘忍殺害,年僅31歲。在慷慨就義前,趙一曼留下了對兒子的期盼:

“母親對於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陳掖賢是抗日烈士趙一曼的唯一後人,他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並且在母親遇害後“隱姓埋名”。新中國成立後,陳掖賢的親姑姑陳琮英找到了他,並把他送到中國人民大學讀書。陳掖賢是一個可憐的孩子,他從未得到過父母的愛,生父陳達邦在他出生時就被派到法國工作,直到1943年才回國,並且已經再婚。陳掖賢知道自己的母親是抗日英雄,他不怪母親沒能照顧自己,但似乎對父親沒有什麼感情。

抗日烈士唯一的後代,生前拒絕領撫卹金,最終選擇自縊離世

1955年,陳掖賢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並被分配到北京工業學院任教。值得一提的是,陳掖賢生前拒絕領取政府發放的撫卹金,他認為母親的榮譽是母親的,不能用母親的功績來換取任何利益。陳掖賢曾教育子女:不準向任何人提起自己是趙一曼的後人,更不準以她的名義來換取自己的利益,你們是你們,奶奶是奶奶。至於陳掖賢最終為何會自縊離世,還要從他的經歷說起。

抗日烈士唯一的後代,生前拒絕領撫卹金,最終選擇自縊離世

經過那段“艱難歲月”後,陳掖賢非常鬱悶,首先是領導對自己實在是太過於“照顧”,使他有了非常大的思想負擔。陳掖賢認為,不能因為自己的抗日烈士的後人,就應該享受“特權”。其次,陳掖賢始終不明白,父親陳達邦一生都在為革命事業做貢獻,為何會被誣陷“打倒”。為此,陳掖賢多次給中央寫信為父親的經歷“討說法”,可並沒有得到任何答覆。不僅如此,陳掖賢也因此被關在牛棚隔離審查。

陳掖賢很不理解自己的父親為何被“打倒”,也不懂自己身邊的人為何變化如此之大,壓力接踵而來,壓得他喘不過氣來。1982年8月15日,陳掖賢在家中自縊離世,終年53歲。他的一生似乎是悲劇的,可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