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享受音樂中學習【深度好文】


如何在享受音樂中學習【深度好文】

音樂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向我們音樂教師提出的要求。據此,筆者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和自己多年來的音樂教學實踐,在音樂教學中大膽進行開放性教學的嘗試與探索。

  創新是發展之魂。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會,發揮音樂教學在聽覺、感受、聯想、表現、創造等方面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音樂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安全”的氛圍中創新。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本人喜歡和學生坐在一起,鼓勵學生上臺表演、指揮、領唱、用口琴或豎笛伴奏。有些同學很有音樂天賦,表演得確實不錯,我便鼓勵他們說:如果你願意,將來會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會比老師更出色。有些同學擔心會出醜,不敢上臺表演,我便鼓勵他們說:教室本來就是出錯的地方,上去表演哪怕是出錯出醜又有何妨呢?比坐在下面不敢上去的要強百倍。這些膽小的同學在老師的鼓勵下也開始上臺表演了,等他們表演完了,我為他們鼓掌,並稱贊他們是好樣的。筆者就是這樣讓學生在安全的課堂氛圍中,自由自在地學習、無拘無束地表演、盡情地去想象、去探索、去創新。

  在平等的氣氛中創新。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接觸。教師以一個幫助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當中,放下“師架子”,與學生一起欣賞、一起歌唱、一起跳舞、一起討論,師生完全處於平等狀態,這樣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就更近了,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音樂的熱情,鼓勵學生進行獨立發展和創造性的活動,使學生形成一種探索創新的心理願望和心理趨向。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發展人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自我表現力。

  讓音樂成為生活中美的享受。音樂是積聚靈感、催發情感、激活想象的藝術,它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實施美育的主要途經,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於開發智力,激活學生的創新潛能,提升學生的生活質量,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享受更是令人嚮往。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給每位學生以音樂美的享受,並體會成功的喜悅。如欣賞《編花籃》這首河南民歌時,給學生創造音樂美的氛圍,讓他們在歡快、輕鬆、優美的旋律中走進音樂教室,一坐下便能看到展示在大屏幕上根據歌曲內容製作的幻燈片畫面。教師啟發學生看畫面解說歌詞,體會歌曲中反覆運用前倚音,感悟作曲家的畫龍點睛之筆;聯想河南人民編花籃時那種喜悅、溫柔的心情,那細長的藤條、竹絲在編花籃人的手中像綵帶一樣,翩翩起舞的勞動場景;接著讓學生進行有前倚音與沒有前倚音的試唱對比,練習幾遍後讓同學們邊演唱邊配上簡單的動作進行表演,然後教師給予肯定,使他們感受到成功時的興奮和激動;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學唱,同時提醒學生唱時應注意前倚音、休止符和速度,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才能體現出勞動人民在編花籃時那靈活、輕巧的動作;教師再用不同的方式,對學生沒有唱好的地方加以指正,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輪流演唱,沒有輪到演唱的小組用鼻音輕輕哼唱,讓學生真正沐浴在成功的喜悅中,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給學生樂的感受。開放性的音樂教學,能給學生一方自由發揮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地歌唱、表演、討論、質疑,學生想唱歌時就讓他上來唱,學生想提問題時就讓他提出來,學生想表演時就讓他上臺表演,學生想回答時就讓他回答,學生想解決問題時就讓他試著解決。教師只在必要時稍加點撥指正。這樣的音樂學習使每位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能把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出來,同時帶給了同學們無窮的樂趣,鼓勵的掌聲和歡快的笑聲此起彼伏,讓學生在快樂的音樂學習中享受音樂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