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克斯-皮科協定》:中東動盪的禍源,從奧斯曼帝國時就已生根

《賽克斯-皮科協定》:中東動盪的禍源,從奧斯曼帝國時就已生根

中東,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位置得天獨厚,位於“兩洋三洲五海”交界地帶,是古代海洋貿易的必經之路,東西方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因其絕佳的地理位置,各國都想將其劃為自身的勢力範圍,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當然,上天給予中東地區這麼重要的戰略地位,卻沒有給予相匹配的實力,不僅內部有多個土著霸權在爭奪利益,在外部亦有無數域外大國進行干涉。現代的中東地區彷彿被上帝遺棄,是惡魔的天堂,是人類歷史見證過的最混亂的地區。領土爭端、宗教衝突、民族矛盾則進一步雪上加霜,使原本複雜的局勢進一步惡化,再加上現代科技的出現,使各國的爭霸和干擾更加便捷,地區衝突的強度和烈度也水漲船高,愈加混亂。

《賽克斯-皮科協定》:中東動盪的禍源,從奧斯曼帝國時就已生根

一、影響中東穩定的現實因素

是什麼導致中東地區的衝突不斷?或者說,是什麼因素在影響著中東地區的穩定,作者在查閱資料時發現,影響中東地區穩定的因素主要集中在領土、宗教、民族、淡水以及石油幾個方面,下面本文將著重介紹這幾個因素是如何影響中東地區的衝突的。

(一)生存之爭——圍繞淡水資源而引發的衝突

眾所周知,中東地區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在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的影響,局部地區形成地中海氣候。本地區位於20°N——30°N之間,北迴歸線從該地區中部穿過,氣溫較高,蒸發量較大;又因為同時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來自亞洲內陸乾旱地區東北信風的雙重控制,降雨量小;雖然瀕臨海洋,但是因為四周閉塞的高原地形,來自海洋的溼潤空氣無法進入,進一步加劇了本地區的乾旱。眾所周知,生命的存在離不開水,而中東地區不僅降水量小,而且河流的數量也不多,再加上海水淡化的成本過於高昂,因此,各個地區霸主就圍繞為數不多的河流進行爭奪,衝突無法避免。

《賽克斯-皮科協定》:中東動盪的禍源,從奧斯曼帝國時就已生根

缺水的土地

(二)經濟發展之爭——圍繞石油資源而引起的衝突

中東地區是上帝青睞的地區,不然為什麼會給中東地區那麼多的石油。中東地區不論是石油儲量、生出量以及出口量都穩居世界第一,石油主產區位於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不過由於中東地區沒有成熟的工業體系,開採出來的石油大部分都通過油輪從波斯灣沿岸港口運往西歐、美國以及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換取外匯購買各種生活物資。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具有運輸方便、能量密度高等優點的石油代替煤炭,成為工業燃料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毫不誇張的說,石油佔世界能源近90%的市場份額。此外,許多工業化學產品都是以石油為原料進行生產的,如燃料、塑料製品、工業潤滑油(脂)、 瀝青等等,毫不誇張的說,石油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說,誰統治了中東地區,誰就能控制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資源,進而控制世界。域外大國紛紛插手此地的事務,扶持親本國政府的宗教或派別,增強本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削弱他國,甚至是敵對國家在本地區影響力,大國的插手使的本地區的局勢變得混亂起來。

(三)身份認同之爭——圍繞民族身份認同而引發的衝突

中東地區的民族眾多,除長期被欺壓的庫爾德人外,可大致分屬於阿拉伯、波斯、突厥、猶太等民族的後裔。在歷史長河中,不同民族都或多或少的統治該地區,統治民族與被統治民族之間壓迫,民族之間的相互征服,時間的流逝無法洗去昔日的仇恨,人為劃分的邊界以及某些大國的偏袒更造就今日的敵對態勢。再加上宗教的影響,民主化浪潮下建立的世俗國家與政教合一的國家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彼此衝突日益頻繁。另外,中東地區文化差異巨大,不僅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格格不入,內部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文化,甚至某些思想早已落後於世界潮流,文化之間的差異使得中東地區難以存在大一統的思想文化。

《賽克斯-皮科協定》:中東動盪的禍源,從奧斯曼帝國時就已生根

(四)信仰之爭——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引發的衝突

在中東地區衝突中,宗教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中東地區中,大部分國家的民眾都信奉伊斯蘭教、基督教以及猶太教。雖然三教的教義不同,但是卻是同門“師兄弟”,都認為耶路撒冷是本教的聖地,不容他人染指。另外,各個教派的教義具有不包容性和極強的排他性,彼此之間的爭執、衝突千餘年未曾中斷。伊斯蘭教是一神教,極其排斥外來的異教徒,即信奉猶太教的猶太人,要殺光異教徒,維護伊斯蘭教的純潔。雙方藉助各種手段,包括但不限於戰爭、恐怖襲擊、暗殺等暴力手段解決對方。另外,伊斯蘭教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分為主張平和解決,讓人信服的遜尼派和主張使用武力的激進教派什葉派。表面上雙方是在爭奪宗教正統(伊斯蘭教最高領袖),實際上是在爭奪政治正統(阿拉伯帝國元首)。雙方互不買賬,教派之間相互爭權相互殘殺。難以用和平方式解決的矛盾,因爭奪石油、淡水而導致的地區衝突,使得部分阿拉伯人行事日益極端,認為只有原教旨主義才能帶來希望和出路,於是戰爭就爆發了。

二、影響中東穩定的根本因素

無論是石油、淡水等自然因素,還是宗教、民族等社會因素,都離不開土地這一基本要素。領土的爭奪在諸多影響因素居於主要地位,甚至可以說領土的爭奪是產生動亂的根本因素。而導致中東地區領土糾紛不斷的原因眾多,究其根本原因,則要從一戰之間簽訂的《賽克斯-皮科協定》說起。

《賽克斯-皮科協定》:中東動盪的禍源,從奧斯曼帝國時就已生根

(一)英法密謀瓜分奧斯曼帝國的領土

在1299—1918年期間,中東並不存在所謂的領土爭端,因為它並未單獨建國,而是奧斯曼帝國的組成部分。雖然中東地區屬於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但是該地區的阿拉伯人以遊牧為主,居無定所,沒有固定的居住地,再加上他們是以宗教信仰為單位,組成一個個不同的社群,所以奧斯曼帝國的管理比較鬆散,對邊界領土的理解與現代有很大的差異。一戰期間,為了抵抗塞爾維亞的侵略,奧斯曼帝國不得不加入同盟國,向對自己沒有領土意圖的協約國開戰。由於戰事不利,1915年,英國利用阿拉伯人想要獨立建國的願望,允諾阿拉伯人投靠協約國,向奧斯曼帝國宣戰,英國願意為其提供金錢和武器,並在戰後幫助阿拉伯人在“肥沃新月”地帶建國。但事實上,英國出於戰略需要,並不希望在中東地區出現一個不受其控制的國家,因此,英國與同樣意圖染指該地區的法國進行談判,商討在奧斯曼帝國垮臺之後如何劃分英法兩國在西亞的勢力範圍。

(二)中東地區動亂的禍根——《賽克斯-皮科協定》的簽訂

1912年,當時認為敘利亞毫無戰略地位的英國答應將敘利亞全境的控制權交與法國。一戰爆發後,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並對英法開戰。為了速戰速決,英國決定在地中海沿岸的伊斯坎德倫進行登陸作戰,如果英國能佔領此地,那麼不僅能從陸上對奧斯曼帝國進行肢解,還能夠為英國海軍建立前進基地。不過,這塊地方在英法兩國簽訂的1912年的協議上是屬於法國的。面對法國提出的反對,英國不得不放棄該計劃。雖然,英國放棄了進攻伊斯坎德倫,但並不意味著英國就放棄了對該地方的控制意圖。在法國亞洲委員會向德爾卡塞施壓的同時,英國也組建了類似的委員會來確定對奧斯曼帝國的具體瓜分方案。《賽克斯-皮科協定》的主角登上舞臺。賽克斯一邊承認1912年英法條款的有效性,一邊明目張膽地打算把鐵路修進敘利亞的心臟。面對英國的挑釁,無可奈何的德爾卡塞派遣外交專員皮科來到英國,一方面是強調在敘利亞問題上法國不容挑釁的態度,另一方面就是儘快解決懸而未決的戰後中東劃分問題。

《賽克斯-皮科協定》:中東動盪的禍源,從奧斯曼帝國時就已生根

與此同時,為了削弱奧斯曼蘇丹的“吉哈德號召”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擔任埃及高級專員麥克馬洪也在和謝里夫侯賽因就阿拉伯建國問題展開激烈討論。面對謝里夫侯賽因要求的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的全部領土,麥克馬洪頭疼不已,無奈之下,只好用含糊的答覆糊弄謝里夫侯賽因,巧妙利用符號遊戲,簽訂了《麥克馬洪-侯賽因協定》,就這樣,毫不知情的法國被英國給賣了。

視線轉回倫敦,英法兩國就中東問題展開多次談判,但最終不歡而散。12月21日下午,在與皮科的私人會談中,賽克斯和皮科就“在掌控黎巴嫩、摩蘇爾等地的前提下,法國在阿拉伯建國方面進行讓步,巴勒斯坦不屬於英法兩國的勢力範圍,是英法之間的中立地帶”的方案達成一致。可以想象,這樣的中立區不僅不能帶來和平,反而會帶來更多的衝突。在經過更詳細的討論後,1916年5月16,英法兩國正式簽署戰後瓜分中東的秘密協定——《賽克斯-皮科協定》。按照協約規定,賽克斯線是從巴勒斯坦的海法到伊拉克的基爾庫克的線段,該線以北歸入法國的勢力範圍,以南則為英國的勢力範圍,這粗暴的劃分方式至今任決定著部分中東國家的疆界。這份協約並沒有解決衝突,因為簽訂雙方都沒有考慮過當地人的身份認同和政治傾向。

《賽克斯-皮科協定》:中東動盪的禍源,從奧斯曼帝國時就已生根

英國外交部長的亞瑟·貝爾福寫給沃爾特·羅斯柴爾德男爵的一封信.

(三)中東地區亂象初顯

一戰結束前,由於石油的戰略意義凸顯,為了合理分配產油區,英法修改了原始協定劃定的分界線,法國放棄了對巴勒斯坦和摩蘇爾的控制。1920年4月,取得一戰勝利的協約國齊聚聖雷莫,商討如何處置奧斯曼帝國的勢力範圍,此次會議結束後,各國確定其在中東的勢力範圍。英國根據自身利益,發表《貝爾福宣言》,宣佈支持猶太人建國;1947年,聯合國通過《印巴分治方案》,自此巴以衝突不斷,戰亂、暗殺接連上演,曾經上帝青睞之地變成了上帝遺棄之地。

《賽克斯-皮科協定》在沒有民族、宗教信仰、語言等因素的前提下,“人為”創造邊界,打破了該地區原有的平衡,一方面將不同民族劃分到不同國家,另一方面又把宗教信仰不同的兩個地區強捏在一起,導致無休止的衝突。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包括伊斯蘭教派內部的衝突在內,至少有23起衝突是該協定導致的直接後果。

目前,中東地區動盪不堪的原因在於英國的殖民政策,一開始,英法兩國就沒有資格在中東地區指手畫腳,為了滿足自身利益,簽訂《賽克斯-皮科協定》人為製造矛盾,維護自身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儘管這一體系早已過時,但是阿拉伯人從未能自主選擇命運,內部相互爭鬥,外部大國進行干預,這一地區如同一盤散沙,無法抵禦外部大國的干預,只能任其欺凌,何其不幸。


參考文獻:

[1]王偉. 英國與《賽克斯—皮科協定》[D].北京:首都師範大學.2004

[2]程小春.阿拉伯抗土建國運動研究(1914-1920)[D]. 南京大學. 2013

[3]陳利寬.加里波利戰役研究[D].西北大學.2014

[4]黃培昭.一次為中東和會鋪路的接觸[N].人民日報.2007-08-08

[5]馮志文.絕不能讓大屠殺的歷史重演[N].科技日報.2014-01-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