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首富之路:迷茫時代你得扔掉“地圖”,打開“導航儀”

前天舊同學英舜和儒傑找我敘舊,飯後各自吐苦水。

英舜高中畢業就在社會闖蕩,做過洗頭,服務員,房屋中介,正在經營烤鴨店......

英舜的困境:

  • 接到某知名手機品牌邀請,擔任實體店店長,機會來了卻陷舉棋不定;
  • 自家烤鴨店在虧本,這個月開始好轉,不知道要不要堅持下去;
  • 朋友找自己創業,創業理念前衛,感覺在小城市推行前景不錯,猶豫要不要創業。

儒傑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報送復旦,現在是知名企業高管。

儒傑的困境:

  • 在公司一切順利,還拿到股份,但是長遠來說,賺大錢機會不大,思考要不要離開;
  • 多年打拼在行業內混出名堂,有投資人提出投錢給自己創業,蠢蠢欲動;
  • 有點積蓄,想投資心儀的項目,因為前面兩個因素,猶豫不決。

英舜和儒傑小時候都是一個班的同學,他們的階層不同,命運不同,但是都有同一樣的困境,因為他們都處於同一個時代——迷茫2.0時代。

迷茫:

①從情緒感官而言,迷茫是一種困惑心理,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知道自己在面對選擇時該怎麼做決定,以及不知道自己有哪些選擇。

②從心理學角度而言,迷茫,是對不確定性因素的不確定反應。

馬雲的首富之路:迷茫時代你得扔掉“地圖”,打開“導航儀”

馬雲的首富之路:迷茫時代你得扔掉“地圖”,打開“導航儀”

一、為什麼叫迷茫2.0時代?它有什麼特點?那1.0的版本原來又是什麼樣子?我們用歷史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 40年前

社會發展很慢。職業生涯非常固定,大學畢業到退休都在同一間公司,基本上不會有太大變故,同一項技能足夠應付整個職業生涯。

個人技能培養,從生疏到熟練只需半年。如果是手藝,還能傳授給兒子。

社交圈也非常固定,同事發展成朋友,串門多了,兩家人也成了朋友,跨行業、跨界的基本上認識不上。

論個人成長,大學畢業時的知識量就是人生的峰值,在職場再學到一些人際交往智慧,基本上不會有任何成長。

如果論40年前的迷茫,就是入職前的那一次迷茫,當進入公司,此後便不再迷茫。那是迷茫的1.0時代。

馬雲的首富之路:迷茫時代你得扔掉“地圖”,打開“導航儀”

馬雲的首富之路:迷茫時代你得扔掉“地圖”,打開“導航儀”

  • 現在

社會與行業變化太快,共享經濟、粉絲經濟、生態經濟......一個商業模式的出現到消亡只需兩三年。不要說個人待在同一間公司一輩子,公司乃至整個行業存活的時間都未必能撐過一個大學4年。

以前人們的追求非常簡單,安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現在的人追求自由、挑戰、自我實現......價值觀多元,內在與外在的追求也個性化。

社交圈的階段性變化更大,現代人在職場上有同僚,職場外有運動場上的球友,有讀書會的書友,有瑜伽室的朋友......朋友因志趣相投而結交,但這些朋友並不穩定,現代人也不刻意追求穩定。

現代人的職業生涯穩定性也不強,以前一個技能用到老,現在每個技能除了專研得夠深,還得玩出花,還要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來加強本職技能。不要說傳給兒子,不被後浪拍死已算萬幸。

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岌岌可危,稍微鬆懈就被淘汰。行業不景氣馬上就得學習新技能,一輩子換六七個公司、跨兩三個行業都是常態。

面對變化快、道路不清晰、職業不穩定的時代,現代職場人常常面臨迷茫。剛學會的技能,很快就被新技術取代;剛融入的團隊,項目完結就解散;剛趕上的大船,沒多久就要沉沒......

技術迅速迭代,環境持續變化,社會不停進步,金字塔頂上的人在推動著時代快速向前,金字塔中下層的人不停追趕,追趕的道路有千百條。追趕者從迷茫出發,一段路稍微走順了,又再陷入迷茫。

這種幾年一次,一兩年一次,甚至幾個月一次的間歇性迷茫,就是迷茫2.0時代。

馬雲的首富之路:迷茫時代你得扔掉“地圖”,打開“導航儀”

馬雲的首富之路:迷茫時代你得扔掉“地圖”,打開“導航儀”

有一個人,他也陷入了迷茫2.0時代的困境,只是他反脆弱力極強,利用迷茫成了時代的大贏家,他就是馬雲。

馬雲最初的時候只是杭州師範學院的一名學生,大學期間做過英語導遊,畢業後留校成為英語老師,還當選了杭州十大青年示範教師。由於英語不錯,電信部聘請他做出國翻譯陪同,結果,這讓馬雲在美國看見了互聯網。

開了天眼的馬雲,回國後做了“中國黃頁”,結果“黃頁”真的做黃了。馬雲不甘心,召集了18只猴子,然後自封為王......不對,馬雲找了18個人,從北京回到杭州,創立阿里巴巴

這時候國外的Ebay進入中國,馬雲為了對抗Ebay的入侵,只好做了淘寶網。淘寶網跟Ebay的唯一區別就是不收中介費,結果淘寶網大受歡迎。但接下來淘寶網出現信用問題,馬雲為此又開發了

支付寶

當阿里賬上有一兩百億的時候,開始進軍金融領域,開發出餘額寶,然後阿里巴巴上市,隨後創造出雙十一購物節。馬雲到了職業生涯後期,跨界拍電影、唱搖滾,退休後全世界去做慈善

回看以上黑體字的軌跡,作為英語導遊的馬雲,會想到後來成為首富的馬雲嗎?顯然他並不是一開始就按照一張“成為首富”的地圖行動。

馬雲的首富之路:迷茫時代你得扔掉“地圖”,打開“導航儀”

馬雲的首富之路:迷茫時代你得扔掉“地圖”,打開“導航儀”

馬雲做英語老師的時候遇見了互聯網,陷入短暫的迷茫;網絡幫馬雲開了眼,他做了“中國黃頁”,結果黃了,再次陷入迷茫;創建了阿里巴巴的馬雲,碰上了Ebay入侵,他也迷茫過;淘寶初期出現的信任問題,馬雲又陷入了迷茫,迷茫過後做出了支付寶。

馬雲經歷一次又一次間歇性迷茫,一次又一次調整戰略方向,磕磕碰碰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馬雲並沒有什麼成功地圖,他只有一個導航儀,發現路況不對,馬上重新調整方向再出發。越是社會頂端的人越容易迷茫,他們迷茫的次數比我們多,想明白事情的次數也比我們多,成長就越快。

馬雲的首富之路:迷茫時代你得扔掉“地圖”,打開“導航儀”

馬雲的首富之路:迷茫時代你得扔掉“地圖”,打開“導航儀”

二、那我們該如何在間歇性迷茫的時代篤定前行呢?

1.“三環理論”尋找方向

暢銷書《基業長青》和《從優秀到卓越》的作者吉姆·柯林斯提出“三環理論”,目的是幫助個人尋找出最優的事業方向。

馬雲的首富之路:迷茫時代你得扔掉“地圖”,打開“導航儀”

“三環理論”

“三環理論”包括熱愛、擅長、機會。

一般來說,這三個環交匯處的紅色部分,就是一個人的人生願景,最願意成為的那個自己。

所以行動前先回答自己3個問題:

  • 我熱愛的事情有哪些?
  • 我擅長的事情有哪些?
  • 我現在有哪些機會?

然後看看哪些事情3個環裡都有。

第42任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在16歲時就無意中用過這個“三環理論”。他雖然不懂這個理論,但根據他的回憶錄記載,他當年決定自己命運時也畫了3個圈。

克林頓熱愛音樂,並且擅長,他估計自己成為出色的音樂家是大概率事件;另外,克林頓還熱愛醫學,也擅長醫學,他猜測自己能成為傑出的醫生。這兩個既熱愛又擅長的領域上,他認為自己能勝任,但未必能做到金字塔頂端。

最後,他選擇了政治,因為他熱愛政治、擅長政治,並且有機會做到政治領域的最高位置——美國總統,最終他也成為了美國總統。

用“三環理論”來看,音樂、醫學只出現在兩個環,而政治則同時出現在3個環裡面。所以克林頓能將仕途推向到極致。

當“熱愛”、“擅長”、“機會”三者在各自環中沒有交集時,該如何選擇

柯林斯說:成就大業,首選“熱愛”,然後是“擅長”,最後才選“機會”。選擇“擅長”與“機會”能讓人賺點小錢,但難成偉業。歷史上的成功人士,包括德魯克、喬布斯、巴菲特無一例外都選擇了“熱愛”。

2.“MVP”原則試錯

Eric·Ries在《精益創業》中提到一個概念:最小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簡稱MVP。

這裡稍微改一下這個“P”,把“Product”改成“Plan”,變成“最小可行計劃”。

借用一個案例說明這個MVP。

馬雲的首富之路:迷茫時代你得扔掉“地圖”,打開“導航儀”

Spotify(聲田)創始人:丹尼爾·艾克

2019年10月,Interbrand發佈了的全球品牌百強榜,Spotify(聲田)排名92。創始人丹尼爾·艾克與馬丁·洛倫森在2006年時創立聲田之初,就是使用MVP的原則。

聲田雖然是2008年創立,但早在2006年,23歲的丹尼爾·艾克就開始尋找一個充滿熱情的創業項目。

艾克一開始很迷茫,他想做一個音樂流軟件,但理性的他知道:這只是自己單方面喜歡,不知道受不受市場歡迎。所以他先做了一個極其簡陋的桌面應用程序,放到市場上做測試。

結果很多人表達想要這款軟件,丹尼爾·艾克才成立Spotify(聲田),並且花錢簽了很多歌手,同時開發手機app版本,然後征服美國市場。

丹尼爾·艾克也像英舜和儒傑一樣,面對未知結果也一樣迷茫。不同的是,丹尼爾·艾克懂得用MVP策略,快速驗證自己的計劃是否可以實行,不能實行就立刻止損,能實行就奮力做大做強。

3.GREEN模型輔助落實"MVP"原則

馬雲的首富之路:迷茫時代你得扔掉“地圖”,打開“導航儀”

GREEN模型

GREEN模型是配合著“MVP”使用的工具,如果說"MVP"是最小可執行計劃,那GREEN模型就是將整個計劃分解,防拖延的推進器。

G:Goal 目標

明確具體任務,明確此任務有哪些指標可以衡量它的完成度;明確此任務交由誰來做,有沒有時間節點限制

R:Resourse 資源

為了完成這個任務,看看需要哪些資源。資源包括:人力、財力、設施、信息。

E:Excecution 執行

明確完成此任務的具體計劃或方案,確定操作的先後順序和重要程度,確定計劃中的重點與關鍵點。

E:Exception 例外

執行計劃過程中可能出現意外,所以要提前預測有哪些意外和風險,制定意外發生時的處理辦法。

N:Next-step 下一步

確定開始的第一步是什麼、如何開始、什麼時間開始。

以減肥為例:

  • 先定個具體目標:一個月減15斤。
  • 擁有的資源:辦健身卡與私教的費用。
  • 執行方案:每天晚上鍛鍊2小時,有氧運動不低於90分鐘。
  • 加班例外:減少三分之一飯量,下班跑步回家代替當天的鍛鍊。
  • 下一步:明天下班去辦卡。

GREEN的步驟越詳細,對於任務的順利執行越有利。

“三環理論”像是一個司機,負責選擇目的地;“MVP”像是車頭燈,雖然照明距離有限,但能幫你看清階段性方向;而“GREEN”模型就像啟動車的能源,有了它車才能前進。

馬雲的首富之路:迷茫時代你得扔掉“地圖”,打開“導航儀”

司機:“三環理論”、探照燈:“MVP”、能源:“GREEN”

迷茫2.0時代不會像40年前那樣,有看得見且清晰的地圖,一次次迷茫,一次次重新選擇,一次次調整方向再出發,一次次迭代個人能力,一次次擴展認知邊界,便是這個大時代的常態。

面對這樣的遊戲規則,我們必須拿起導航儀。導航儀有個特點,你走錯路後它會立刻提示你“新的道路正在重新規劃”,

這背後蘊藏著一個邏輯:當你出錯的時候,不糾結對錯本身,在錯誤的地方重新計劃方向繼續前行。

車況、時間、位置、人的情緒......無時無刻都在變化,走錯路不可避免。正如時代、環境、社會需求、個人認知一直在變,迷茫、走錯路、走彎路在所難免。所以,接受變化,快速跳出情緒重新規劃,正是迷茫2.0時代需要培養的新能力。

你可以在黑板上用粉筆畫出你的人生藍圖,但別忘了帶上粉筆刷,隨時修改它。

小結:迷茫聽起來或許很可怕,但其實它代表著一種期待與希望。迷茫只代表你的情緒暫時被困住,但沒有困住尋找希望的心。

有人說:“這是一個最迷茫的時代。”我覺得可以將它翻譯成:這是中國史上,中國人對自己抱持最大期望和希望的時代,我們都相信自己可以通過努力變得更好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