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深夜來一碗

從頭髮絲兒到腳趾頭都在說:爽!


每一個喜歡上螺螄粉的武漢人,大概都是從一句:“是誰上廁所沒關門?”到:“真香!”,開啟味蕾新大門。


從離老遠就掩鼻走到欲罷不能,只一碗粉的距離。


喏,有例子: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深夜被饞蟲叫醒,若是家裡還留有一包速食螺螄粉,不消說,胃和嗅覺首先被撫慰。


那麼,這碗讓人慾罷不能的“臭粉”,究竟有什麼魔力 ?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一碗正宗的柳州螺螄粉,湯底必然熬足幾個時辰,少不了新鮮螺螄、豬骨、雞鴨碎骨、再加數十味香料伺候。


而一碗出了廣西的螺螄粉,要想徹底跟廣西斷絕聯繫,那是不可能的。


米粉、腐竹、酸筍,這幾樣原材料,必須得從廣西發貨,缺一不可。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廣西的米粉較一般的省份更細,用的是褪去光澤的陳米,好處之一就是出來的粉筋道、彈牙。


原材料準備妥當,接下來要看的就是湯頭了。


好的湯頭決定一碗螺螄粉好壞的一半,剩下的,輪到主角出場——酸筍


那散發著讓人顫抖的獨特味道的筍啊,被愛吃螺螄粉的人譽為“靈魂一樣的存在”。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而螺螄粉讓人愛讓人恨的味道便來源於此。


雖說酸筍是靈魂,但若少了這些,一碗螺螄粉也不再完整:


吸足湯汁半軟不軟的炸腐竹,最是撩人,炸花生米更添香脆,燙青菜與木耳絲,讓螺螄粉的口感多了一層清新與鮮美。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愛吃辣的廣西人,少不了那湯頭上浮著的辣油。


那一瓢辣油是關鍵,相當於給酸爽鮮的韻味打了一層底。沒了這層辣,這碗粉也是不得勁兒的。


炎炎夏日,沒有胃口的時候,空氣中幽幽飄來一股螺螄粉的酸“臭”,莫名開胃。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老闆,來一碗螺螄粉!”在廣西,飯量大的壯漢必會加一句,“粉多菜少!”


換做正在減肥的小姐姐,一定叮囑老闆“菜多粉少!吃不了太多!”跟在武漢吃熱乾麵讓老闆多把芝麻醬少把面是一個道理。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有經驗的人,會先嚯上一口湯,再開始嗦粉,點一碟配菜,管它滷豬蹄、滷鴨掌還是多要一份炸腐竹,把碗裡的配菜盡數吃完,吃得嘴裡嘎嘣脆,吃得渾身汗直流,隨著“sv~ha~”的一聲,嘴一抹,痛快!


大冬天裡,來上一碗,暖手暖胃更暖心,只是不敢打飽嗝,怕一個聲響,就被周圍人嫌棄。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在武漢,應該很少有武漢人能做到一天三頓熱乾麵。


在柳州,卻有很多人能做到一天三頓粉。


有實錘!位於珞獅路武大側門的一家螺螄粉店老闆直言:“我們天天吃這個,一天三頓粉都不膩!”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老闆地道廣西柳州人,來武漢近20年,始終深藏不露。


做了15年桂林米粉,糧道街那家被譽為武漢超好吃的“覃肥叔桂林米粉”老闆是她親弟。


店面曾輾轉中北路、徐東、中南等地,但最後都因鄰居或其他人投訴而開不下去。


原因無它:味道大,出了廣西就很少有人能聞慣。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近1年來,因學生問得多,才做起了螺螄粉,但桂林米粉還是賣,只不過,原來愛吃桂林米粉的那些老顧客,都被螺螄粉給燻跑了。


說起這些,老闆眼裡始終流露著“可惜”二字。


問及對武漢飲食習慣否,老闆口出“狂”言:“武漢的我們都吃不慣,還是廣西好吃的多,啥子菜都有。”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那熱乾麵呢?


“熱乾麵?一年最多吃一次,好乾!”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這一頭,是廣西柳州人覃玉紅最後的倔強,另一邊,是武鋼人,廣西女婿郭季的跨區域大融合。


當東北的蒜蓉醬搭配上廣西的螺螄粉,當山東麥筋成為螺螄粉的配菜,這碗粉,也就不僅僅是一碗螺螄粉那麼簡單。


2年多前,郭記螺螄粉在建九開張,剛開業,生意慘淡,遭遇與武大那家店類似,客人接受度不高,也遭到過投訴。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也是在一點點改進和摸索中,獲得一部分螺螄粉忠實粉絲的認可。


老郭不是廣西人,老家東北,大半輩子留在武漢,從工廠下崗後,一次嚐到妻子家鄉的螺螄粉,驚喜不已。


那時武漢的螺螄粉店寥寥,生性好嘗試的他說幹就幹,進食材,買調料,泡粉、煮粉,再到最後端出一碗不那麼廣西的螺螄粉。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這一步,實在跨得大。


他的螺螄粉經過改良,廣西人都說吃到螺肉的螺螄粉不正宗,郭記螺螄粉偏偏有螺肉,還是大顆大顆的。


可能有廣西人看不慣,覺得不正宗。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但郭季堅持認為:“正宗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適合大家的才是。”


湯底比正常螺螄粉要濃,透著東北人骨子裡的實在。


牛骨、豬骨、雞架、螺螄等四種主料再加上其他數十種香料,熬足8小時,直到湯色奶白再關火。


我們循味走向廚房,大骨湯噴香!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只見郭季後背全溼,埋頭在另一口鍋前搗鼓,雞油煸出香味放悉數紅豔豔的幹辣椒,再丟入些許酸筍調味,最後放入螺肉一起煸炒燜煮,直到香味慢慢竄出,螺螄湯的湯底又多了一層滋味。


迫不及待,讓老闆下了碗粉,老闆請我嘗麥筋,配上他自制的蒜蓉辣醬,我不由感嘆,這是一碗湯底醇厚、南北大融合的紮實螺螄粉。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細細琢磨,走進店裡時,味道的確大到自閉,不過吃完,味道並沒留在身上,也不似吃完正宗柳州螺螄粉那般辣口。


柳州人看到或吃到,應該不會罵人吧?


當我成功地給身邊人安利上這碗“臭粉”,就註定了這輩子逃不開來自廣西的誘惑。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所以,在武漢吃到一碗好吃的螺螄粉有多難?


這份武漢螺螄粉尋味指南,請收好!叮囑在武漢的柳州人,吃完不要太想家。


1、中南民族大學四食堂螺螄粉窗口

2、品柳香螺螄粉花樓街198號寶利金國際廣場中央榮御C1座

3、螺鼎記理工大后街嶺南路94號店

4、家味螺螄粉虎泉地鐵口D出口處負一樓公元銘美食城A03號

5、柳州螺螄粉人信武勝裡商業廣場負一層35號

6、螺小漢螺螄粉友誼大道384號附近

7、螺霸王螺螄粉馬場一路新華下路83號(博客美食城內)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大概世界上所有獨特的美食,都來自於創造者的不經意。


一位名叫李包的食販不經意間碰到油瓶,灑在面上,無可奈何之下,只好用油拌勻放涼,第二天過沸水燙後瀝乾,拌上涼粉的調料,頃刻間香氣四溢,引得眾人爭相購買,這是武漢熱乾麵的雛形之一。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而螺螄粉的起源,則來自一位賣田螺的老闆,在非營業時間將剩下的螺螄湯和米粉青菜一起煮,加上邊角料的佐料,偶然發明了螺螄粉。


熱乾麵歷經半個世紀,成為外地人來武漢必吃的食物,甚至成了武漢特色的象徵。


螺螄粉呢?似乎比熱乾麵更懂得如何C位出道:


2008年,柳州螺螄粉手工製作技藝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8年8月20日,“柳州螺螄粉”獲得國家地理標誌商標 。

2019年3月21日,螺螄粉發源地廣西柳州官方表示,感謝海外友人的操心,螺螄粉現在是廣西非遺,正逐步申請國家和世界級非遺。


武漢螺螄粉江湖,誰與爭鋒?


這些看似一點也不高大上的美食,反而總能在某些時刻熨帖我們的心。


這,大概就是螺螄粉和與螺螄粉一樣的食物的魅力吧,讓人又愛又恨,欲罷不能。


祝身邊有:深夜被饞蟲大鬧五臟廟時願意為你煮一碗螺螄粉,還能陪你一起吃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