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掩蓋之下,脆弱的親子關係

疫情掩蓋之下,脆弱的親子關係

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擔心、緊張和焦慮,也帶給了我們一個超長的假期。也讓平時忙碌、壓力很大的人們,有了一個休息放鬆、夫妻相處及親子感情交流的機會。但並非所有人的感受都是好的。其中親子衝突就是讓不少父母疲憊不堪的問題;加上疫情持續,孩子在家上網課,父母被加上了助教的雙重角色,更是讓這種衝突加劇,不少父母甚至感到快要崩潰了,不知如何去應對。

疫情期間的親子衝突

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擔心、緊張和焦慮,也帶給了我們一個超長的假期。也讓平時忙碌、壓力很大的人們,有了一個休息放鬆、夫妻相處及親子感情交流的機會。但並非所有人的感受都是好的。其中親子衝突就是讓不少父母疲憊不堪的問題;加上疫情持續,孩子在家上網課,父母被加上了助教的雙重角色,更是讓這種衝突加劇,不少父母甚至感到快要崩潰了,不知如何去應對,不少父母給自己的孩子起了一個又怨又愛的愛稱——“神獸”。

疫情掩蓋之下,脆弱的親子關係

親子衝突的原因:

從表面上看,這些親子矛盾往往源於溝通不暢。因為缺少溝通,父母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孩子也不能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有的家長意識到了這一點,知道“溝通”對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想法設法地瞭解孩子。可結果呢,溝了沒“通”,反而更“痛”。這是為什麼?

因為“三大模式”出了問題。

何為“三大模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三大模式:思維模式、行為模式和情緒模式。家長有自己的模式,在家長的思維中,我是家長,你是孩子,孩子就必須聽家長的。可是孩子也有自己的模式,他也會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於是衝突就產生了。

這些固有模式就好像是一個個的“框”,“框”住了自己,也“框”住了和自己不同的其他人。大人尤其喜歡用自己的模式“框”去框孩子。可是,孩子的天性是靈動的、自由的,家長用自己的“框”去框孩子,孩子自然會覺得被束縛,不舒服,要反抗,產生行為上的衝突。

很多家長說:“其實,和孩子發完火,生完氣,我也挺後悔的,但是那一刻就是控制不住。”三大模式中,情緒模式往往是最具有破壞力的。很多時候,情緒模式一發作,“打、罵、吵”隨即發生,親子矛盾更加激化。

所以,解決親子矛盾的第一步就是發現自己的模式,改變自己,從而調整親子關係。

疫情掩蓋之下,脆弱的親子關係

孩子心理的形成:

孩子心理的形成與親子間的互動方式有關。孩子的心理形成期是在6歲之前,如果在這段時間能夠搭好框架,將受益終身。所以,早年父母的鏡映很重要,這就需要父母能夠掌握一些與時俱進的育兒方法。

3歲之前: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注意:不是讓孩子滿足家長認為的“好需求”。不要一味的制止,要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進行引導。父母的情緒反應也容易讓孩子產生認同,所以父母在這個階段不要把自己感受強加在孩子身上。

3歲-6歲:要適當的學會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的心中有秩序建立的意識,通過延遲滿足的方式,讓孩子懂得付出與得到的規則。

6歲之後:雖然相對困難,但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孩子的普遍特點是:控制能力差,需要長輩的提醒與監督。但是方式方法非常重要,建議家長儘量不要把過多的情緒帶入對孩子的教育中,要客觀、明晰、不加回避的

與孩子進行交流。

疫情掩蓋之下,脆弱的親子關係

疫情的現狀,父母不得不面對每日督促他們網上學習,完成作業等。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只負責提醒——要不帶批評、不帶情緒地糾正和指出錯誤。心理再難受、焦慮、憤怒,也不要情緒化地表現在臉上。既要相信孩子能管理好自己,也不要忘了提醒。衝突當然是因做父母的從小方式不當導致的,認識多少改變多少,不要陷入自責而走向另一個極端,不敢管。願每一個家長都能找到與孩子溝通的最優辦法。祝大家都能在疫情期間保持心態平和,生活安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