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表彰之外,這些才是基層醫生要的“硬核”……

近日,隨著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為了不負廣大醫務人員的努力付出,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紛紛拿出實際行動,對抗疫一線醫務人員進行表彰和獎勵:

抗疫表彰之外,這些才是基層醫生要的“硬核”……

  • 3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於表彰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 3月6日,長沙市出臺“硬核”舉措,拿出100個事業編制用於擇優聘用市本級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編外醫務人員;
  • 3月10日,天津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暉介紹了市人社部門實施的一系列保護關愛一線醫務人員的政策措施,在表彰獎勵方面,對在抗擊疫情工作中表現突出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集體,可以授予嘉獎、記功、記大功、授予稱號。對獲得嘉獎、記功和記大功獎勵的工作人員,分別給予1500元、5000元、12000元的一次性獎金;
  • 3月11日,記者從新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瞭解到,近日新疆出臺政策,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開展及時獎勵,獎勵種類包括嘉獎、記功、記大功、授予稱號4種;

……


這樣的政策措施還有很多,這只是筆者列出的其中的一小部分,應該說每個地方都會有相關政策,只是具體內容會有所不同,但本質都一樣,旨在褒獎在這場抗疫鬥爭為了人民健康、不怕犧牲、奮勇向前的白衣天使們。可以說這些表彰和獎勵來得非常及時,這是黨和政府對醫務人員工作的認可。國難當前,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是這個時代的英雄,對於英雄,任何的獎勵都不為過。

其中,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廣大基層醫生也是這些英雄中的一員,他們的付出有目共睹,在這個階段的特殊性獎勵當然不能少了基層醫生。在此也衷心希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基層醫生能拿到他們應得的那一部分。

此外,在看到這些表彰和獎勵的時候,除了叫好,筆者也在想,在這場表彰抗疫英雄的聲浪之後,能否有更多更好地有實質性的政策保障措施落實到基層醫生頭上,讓他們作為基層健康守門人的付出獲得應有的回報,而且這些保障是一種可持續性的,不是一次性的。比如:

編制激勵

編制問題一直是受廣大基層醫生詬病的話題,這也是一個具有爭議的問題。編制改革是近些年國家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事業單位去編制化是未來的一個方向。但只要還沒有完成全面去編制化改革,基層醫生的入編問題就還有可能。

在基層,基層醫生全員入編不現實,但根據一些地方的成功做法來看,每年拿出一定的編制名額,獎勵那些工作年限較長、業務水平高、群眾反映好且取得執業助理及以上執業資格的在崗基層醫生,這還是可行的。就像這次“長沙市出臺‘硬核’舉措,拿出100個事業編制用於擇優聘用市本級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編外醫務人員”一樣。


養老加持

對於基層醫生來說最擔心的就是老無所養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基層醫生想要一個編制,這是解決基層醫生養老的最佳途徑。但剛剛已經說過,要解決所有基層醫生的編制問題,這是不現實的。那麼退而求其次,那就是給基層醫生上養老保險,讓基層醫生退休後能拿上退休工資,解決老無所養問題,這是完全可行的。

當前,要解決基層醫生養老問題,最實際的做法就是讓基層醫生參加職工養老保險,國家政府補貼一部分,醫生個人出一部分。這也是目前不少地區已經在實施的基層醫生養老政策,但還沒有全面實施。希望在接下來的醫改中,還沒有實施這一類政策的地區都採取這一辦法,讓基層醫生老有所養,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補助兜底

如果說編制和養老問題相對來說難度更大,又或者說這些政策更是解決基層醫生的養老問題,是一項長遠的政策。那麼解決現階段基層醫生的收入問題就是最根本的問題。

基層醫生,特別是鄉村醫生,公衛補助、基藥補助、診療補助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直接影響到他們當前的生活問題。2019年7月出現的一系列村醫集體辭職事件,就是因為公衛補助被地方剋扣和拖欠,讓他們出現了生計問題。

近些年來,基層醫生的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任務是越來越多,當然國家的補助標準也是越來越高,2019年國家公衛補助標準就達到了69元。但是為何還會出現村醫集體辭職,每年會有大量村醫流失的情況發生,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公衛補助被剋扣、拖欠、挪用的現象時有發生,拖欠個半年一年都是家常便飯。

付出就要有回報,基層醫生的回報之一就是這些補助。為此,要保證基層醫生能及時、足額領取自己的勞動報酬,就要想避免再出現被剋扣、拖欠、挪用的情況發生,從國家層面,從頂層設計上就要有這方面的保障措施出臺,政策重在落實,要有針性的措施對剋扣、拖欠、挪用問題作出精準應對,不要國家的錢拿出來了,但最終沒有補貼到基層醫生手上,或者經歷很長時間才到基層醫生的手。基層醫生是一群樸實的人,他們只需要公平公正地被對待,這也是他們應該享有的最基本權利。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疫情只是暫時的,除了疫情,在任何時候,都離不開醫生為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在基層而言,就需要有足夠多的有能力的基層醫生來滿足群眾的健康需求,這就需要加強基層醫生隊伍建設。筆者以為,要加強基層醫生隊伍建設,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是對他們最好的褒獎。

不管是編制、保險還是補助,歸根結底就是收入問題,要保證和提高收入,就需要相關的長效措施,這才是基層醫生所要的“硬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