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委員發起最後的衝刺——雲南省三級政協決戰決勝怒江州脫貧攻堅記事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如是要求。

“全州累計脫貧22.3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56.24%降到10.09%,獨龍族、普米族實現整族脫貧……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誓將千百年來壓在各族人民頭上的貧困大山徹底挖掉,在全面小康路上絕不掉隊。”當日,隔著視頻會議大屏幕,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委書記納雲德向總書記彙報時,信心十足。

作為國家“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怒江取得顯著脫貧成效的背後,飽含著從中央到地方,從機關到企業,各級領導幹部及社會各界群眾的巨大心血,也凝結著雲南省三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的智慧和汗水。

從2018年8月31日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全省政協系統脫貧攻堅助推行動在27個深度貧困縣中迅速鋪開,怒江州是重中之重。

彼時,怒江州貧困發生率高達38.14%,全州有225個貧困村、16.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亟須脫貧出列。

為啃下這塊硬骨頭,省政協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組織委員、專家深入怒江開展“科技惠民和健康扶貧”脫貧攻堅助推系列活動;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通過自籌資金,以“公司+支部+建檔立卡貧困戶”“公司提供養殖技術服務+公司保底價回收”的養雞產業模式,惠及當地400農戶1500多貧困人口。

怒江州政協及時成立“三級政協聯動、三萬委員參與”脫貧攻堅助推行動領導小組,一村一村攻堅,一戶一戶銷號(脫貧),掛圖作戰,一抓到底,並結合州委開展的主題實踐活動,主席會議成員主動認領12個重大項目的督導工作,全力協商解決脫貧攻堅工作和重點項目進展中存在的困難。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8名主席會議成員共赴縣、鄉、村及項目實施現場開展調研、督促、跟進達194人次,平均每人聽取彙報14.3次、現場推動9.9次。

“現在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麼?”“上次的問題解決了嗎?”作為土生土長的怒族兒女,家鄉的發展時刻牽動著州政協主席李坤珍的心。她經常深入基層,深入村寨,訪貧問苦,瞭解民情,與當地幹部群眾共商發展大計,不斷破解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和扶貧搬遷安置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為幫助掛聯點的鄉親們早日過上好日子,州政協幫助西營村積極爭取資金,實現道路硬化;建成營盤鎮民族文化廣場;針對滄東村農產品銷路狹窄的實際,多方協調,與珠海農控集團、蘭坪樂通公司等達成蔬菜產銷協議;針對營盤鎮長年缺水的問題,引入抗旱應急飲水工程項目;幫扶營盤鎮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產業就業、生態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能力素質建設、農村危房改造、貧困村提升、兜底保障9大工程。

蘭坪縣政協將委員參與助推行動作為政協委員年度履職的重要參考和政協常委述職的重要內容,將幫扶情況作為機關幹部年度考核、評先推優的重要依據,實現了158名委員和30名機關幹部職工百分之百參與助推行動的良好局面。

全州各級委員也紛紛響應號召,投身脫貧攻堅助推行動。州政協委員、大學生村官和倩如以“網絡直播”賣山貨的形式,走出一條電商扶貧之路;州政協委員、福貢縣自力民族服飾工藝品有限公司法人此路恆身殘志堅,積極種植和發展300多畝草果基地,成為產業帶頭人,帶動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截至目前,全州兩級政協委員為貧困戶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5200餘人,為貧困村開展義醫義診活動150次,惠及群眾1.8萬餘人。

當前,州政協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已陸續開展,向決戰決勝怒江州脫貧攻堅發起最後的衝刺。


文\\記者 呂金平 實習記者 李茜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