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莓之夜》:王家衛式英文愛情電影,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火花

《藍莓之夜》是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衛導演的第一部英文影片,對他本人來說,這部影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這是他第一次將帶有自己風格的元素融入西方,將東方情感中的細膩美,糅雜入西方的感性美之中。整個故事的場景設置在人人嚮往的大城市紐約,朦朧詩意中帶有些許快節奏的灑脫,品味之下別有一番風味。

這樣的交織,一旦處理不好,就很容易給人以混亂感,但王家衛導演採用刻意放緩的鏡頭,配合局部感性特寫慢動作,自然的將西方的性感美和中方的細膩溫情結合起來,使得整個畫面和諧,這也正是導演功力的體現。

王家衛5歲那年因為父親工作調用的關係,就隨著雙親從上海遷徙到香港,初入香港時,由於文化差異以及語言不通都給年幼的他造成生活的困難,使他交不到可以說話玩耍的夥伴。所以,童年陪伴王家衛的不是朋友,而是無數部的電影。而他母親也因為人熟地不熟,就時常帶著王家衛逛電影院,他也就自然熟悉電影,這也為王家衛後來進軍電影行業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在導演中,王家衛算是屬於擁有獨特風格的“異類”,喜歡他電影的,覺得影片有深度、有內涵,而不喜歡他電影的,就覺得影片是無病呻吟、索然無味。但他從業二十多年來,拍的11部電影,每一項都和國際或者國內重大獎項沾邊,具有十分傳奇的色彩。由此可見,其影片極具觀賞以及哲學價值。

《藍莓之夜》講的是女主人公伊麗莎白被男友拋棄後,走入男友去過的那家咖啡店,將鑰匙丟在咖啡店裡,準備讓老闆還給自己前男友。咖啡店的老闆老闆傑瑞米有一個瓶子,裡面存滿了鑰匙,每一把鑰匙的背後都是一個故事,她就讓老闆給他講故事。

最後伊麗莎白嘗試了店裡沒人點的藍莓派,當晚睡著後,男主看著她的容顏,忍不住的吻上去,吃掉了她嘴角殘留的藍莓派。但女主卻在某個夜晚離開紐約,進行自我的療傷旅途。這個過程,她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到了明明深愛彼此卻不願意受困於彼此的夫妻,還看到了明明愛自己父親卻長年故意不回家的女子。這些旅途中的故事,讓她更深刻的瞭解到人性,並進一步理解愛的真諦。最終,伊麗莎白決定回到紐約。在經過咖啡店門口時,她看到傑瑞米在等自己,於是,又去店裡點了一份藍莓派。此刻,以藍莓派為引,一場別開生面而深刻的愛的旅途拉開帷幕。

此刻的男女主人公的愛,是經過等待以及見識人生繁華後迴歸到最初的愛,雖然導演並沒有進一步描述以後的事件,但這份愛,註定會和諧、長久,他們之間沒有控制、沒有阻礙,只有對彼此那份基於藍莓派甜美滋味的愛。

一般而言,電影中場景的設置,都是帶有當地特色的,而作為華人優秀導演,卻執導了一部發生在美國紐約的愛情故事,使得電影不僅具有王家衛式愛情電影的風格,更是結合西方文化,使得整部影片觀感更加細膩,引人入勝。

這也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下面,我將從中西方文化出發,結合王家衛式愛情電影的風格全面解析這部影片的魅力效果,並總結出作為當代的年輕人,從中可以學習到的人生感悟。

《藍莓之夜》:王家衛式英文愛情電影,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火花

藍莓之夜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寫過這樣一首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說,戀人之間見面的機會難得,分別時更會難捨難分,若離別時碰上東風減弱、百花凋謝的時節,則更突顯此刻兩人的傷感之情。

這就是典型的中方文化下的愛情觀,表達方式委婉含蓄,從側面襯托出兩個人之間的情,將情寄於景從而渲染情絲,但其中所蘊含的綿綿愛意卻暴露於景之外,從而達到感情表述的昇華,藏也藏不住。

影片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女主伊麗莎白因為被男友拋棄,悲傷之下就和咖啡館老闆傑瑞米聊了起來,他們說到了要是。伊麗莎白問他有沒有人來拿過鑰匙,傑瑞米說大部分人不會來拿。後來伊麗莎白就坐下點了沒有人吃的藍莓派。

伊麗莎白睡著後,嘴角留了部分藍莓派,男主看著此番場景,忍不住吻了上去,當然,影片中是將親吻的場景後置,在最後才為我們揭示。藍莓夾雜著牛奶的順滑感受,可不正是初心動時的甜蜜感受。

這個場景,導演採用隱藏的方式,並且給女主臉龐局部特寫並放緩鏡頭,使得整個畫面唯美、寧靜,觀影之人甚至不敢呼吸,生怕打擾這一刻的安寧。

這就是典型的中方文化下表現出的愛情場景,利用藍莓派的甜蜜襯托此刻男主和女主的心境,含蓄、美麗、寧靜,此刻周圍的一切彷彿不存在,留下的僅僅是藍莓派的甜蜜滋味。

含蓄、唯美,不僅僅體現在中國文化的愛情中,還具有實用效果。

暢銷書作家劉楠說過:由於人們面對心儀對象時的羞怯,加上追求愛情成功與否的不確定性,就需要在表達愛意之時讓自己的語言具有彈性,以免讓雙方陷入尷尬

也正因為如此,在表達愛意之時,幽默這一含蓄的語言形式就有了迷人的魅力,人們常常樂於用幽默表達愛意,讓對方在歡笑中體會自己真誠而濃烈的感情。

如此說來,含蓄的表達對暗戀對象的愛意,讓對方在這種唯美中體驗情絲,也是一種不錯的表白方式。

古往今來的情書,不就是這種做法嘛。


《藍莓之夜》:王家衛式英文愛情電影,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火花

溫婉含蓄


我愛你,所以為你而戰

縱觀西方的歌曲以及影視風格,大多以直抒胸臆為主,他們表達感情的方式大多直率,例如這樣的歌詞:

I like where this is going, and you like it, too.

We rarely never ever don't see eye to eye.

We're going to.

I can show you strong, I can fight for you.

I can try to move mountains if you want me to.

翻譯過來是這樣:我喜歡這感情的去向,我知道你也喜歡。我們幾乎都不再四目相對。我們的感情瀕臨邊緣。我可以為你變得強大,我可以為你而戰

這樣類似的話語,在西方作品或者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正是經過西方文化浸染的當地人民由骨子裡散發出來的氣質,無法用言語訴說,但一切答案盡在不言中。

影片中的女主伊麗莎白不告而別後,傑瑞米很思念她,在收到伊麗莎白的來信後,他瘋狂的打電話到處找一名叫伊麗莎白的人,毫不掩飾內心的想念。不曾想女主換名了,是以無法找到。

這就是典型的西方式愛情,隔著屏幕都感受得到的愛意,想念就要找到對方,並且這種愛意並非是埋藏於心中,而是迫切的想要見到對方。

男主的這種不放棄、不掩飾、乾脆,正是西方愛情中典型的敢作敢當敢堅持。

西方文化認為追尋愛是權利,愛是神聖的、是本能,人們應該去追求幸福。故而其感情特質更加執著、瀟灑。就如同歌詞中描述的那樣:多少人愛過你曇花一現的身影,愛過你的美貌,以虛偽或真情,惟獨一人曾愛你那朝聖者的心,愛你哀慼的臉上歲月的留痕。


《藍莓之夜》:王家衛式英文愛情電影,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火花

直率


剛柔並濟,展現完美結合

這部影片融入了王家衛導演的個人風格,他擅長通過多個命運相互交叉的人物來詮釋主題,並通過人物之間的聚散離合來描述每個人的青春記憶。

影片中,男女主人公都各自有一段“悲傷往事”,這種往事通過“鑰匙”交織在一起,也使得男女主人得以走到一起。

影片一開始,男主一直蒐集著鑰匙,包括自己的鑰匙也在瓶子裡,但最後當女主結束一年遠行回來後,男主已經將所有鑰匙都丟了。

說明此刻的男主,不再沉浸於悲傷往事中,也不再保留那些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他決定向前看,於是,看到了伊麗莎白。

這部影片保留了王家衛導演慣用的似真似幻的風格,給予陷入迷茫中的女主伊麗莎白一段自我救贖之旅,包括男主長達一年的等待,無一不體現他的導演風格。

例如《阿飛正傳》、《墮落天使》等優秀影片中的那樣,電影中的主人公,都有青春期的焦慮、迷茫。

然而,東方文化下的細膩、含蓄和西方文化下的瀟灑、乾脆是截然相反的狀態,但王家衛導演巧妙的運用男主無怨無悔的等待將整個畫面愛情線拉長,且通過男女主人公的分別,渲染朦朧美,將整個畫面無縫鏈接,令人拍手稱好。


《藍莓之夜》:王家衛式英文愛情電影,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火花

剛柔並濟


總的來說,單從這部影片來說,作為當代年輕人的我們,可以學到的是勇敢追求自己心中所願,愛人也好、理想也罷,正如曹植說的那句“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遊?”

世界這麼大,何不去闖蕩一番,看看別人的故事,再回過頭髮現,一切皆如初心。

若跳出影片內容,值得學習的是擁有對中西方文化的包容之心。深處迷霧之中,才無法見識世界那一邊的風景,倘若踏入彼此之境,何愁沒有一顆清明、美妙之心。

影片內外,均有其深刻內涵,無論從哪個角度細品,皆可嘗其甘苦,如茶般,品的越久便越香,這也正是導演想要傳達給我們的終極奧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