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艦闖入中國領海須採取新對策 必要時可攔阻射擊

美國軍艦近來闖入中國南海島礁領海的越界行為越來越猖獗,去年共有16次,今年不到3 月又有3 次。其中,1月7日“麥克坎貝爾”號驅逐艦侵入西沙群島領海,2月11日“斯普魯恩斯”號驅逐艦和“普雷爾”驅逐艦闖入南沙美濟礁12海里內,3月10日“麥克坎貝爾”號驅逐艦再次入侵西沙領海。

為顧及中美關係大局,維護南海局勢的總體穩定,中方一直對美方的越界採取了較為剋制的對應措施,盡力避免雙方發生軍事摩擦和衝突。但中方的剋制非但沒能獲得美方的相應回應,反而被美方認為軟弱可欺,中方目前的對應措施未能遏制美方的錯誤行為。

長此以往,可能產生以下不利影響:

一是侵入行為愈演愈烈。美國現在已經將其海空兵力的三分之二調往印太地區,位於美國西海岸的第三艦隊部分兵力已經加入針對中國的“航行自由行動”行列,隨著瀕海戰鬥艦和海警船的加入,美方兵力捉襟見肘的窘境已經緩解。如不能有效遏制美方的行為,今年美艦在南海搞“航行自由行動”的次數勢必超過往年,中方在南海面臨的安全壓力必然加大。

二是美方視中方措施為套路得寸進尺。中方每次對應的基本方法是識別、查證、跟蹤監視,個別情況下有一些嚴厲措施。經歷幾十個回合較量後,美方對中方的應對方法已經熟門熟路。小偷早就知道警察的招數了,甚至誤認為警察對小偷已經沒招了,因而偷盜起來有恃無恐。

“麥克坎貝爾”號驅逐艦兩個月多點兩次闖入西沙群島領海就是例證。

三是領海主權遭受嚴重侵蝕。中國在1996年就正式公佈西沙群島領海範圍,南沙島礁雖沒有宣佈領海範圍,但也宣佈了主權。長期對美艦惡意侵門踏戶驅逐乏力,不但被美方否認主權權益,也會被周邊國家指為中國主權不充分證據,維護主權必須加大力度。

四是挫傷民眾愛國熱情。士可鼓,不可洩。人民群眾相信擁護黨中央、中央軍委對美關係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也能理解南海軍事鬥爭的基本原則,但也希望隨著國防軍事實力的發展,能夠採取一些更加有效的對策,增強對黨和軍隊的信任。

對美艦的越界侵入行為,在對美總體方針、原則指導下,似可採取以下進一步對策措施:

一是宣佈南沙島礁軍事警戒範圍。宣佈軍事警戒範圍是國際通行的做法,無論是在陸域還是海域,此做法在各國比比皆是。美艦每次鄰近中國島礁,都是荷槍實彈有備而來,會對中國島礁形成嚴重威脅,為保證島礁有足夠的應對時間和空間,中方劃定軍事警戒範圍理所當然。對靠近、進入警戒區的外國艦機,中方有權進行軍事自衛行動。

二是在西沙群島宣佈實彈試驗區、訓練區。這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目的是為了提示他國艦機,進入實彈試驗區、訓練區,可能面臨危險,如果無視提示決意進入危險區域,後果自負。中方當然也要如實實踐實彈試驗、訓練區域,以證上述宣佈真實有效。比如對空對海導彈射擊、水雷魚雷試驗,等等。

三是對侵入軍艦進行警告性攔阻射擊。對進入西沙群島領海走“之”字形航線(違反“無害通過”之“必要通過”要求)的軍艦,以及過於抵近南沙島礁形成登島危險的軍艦,對其進行炮彈攔阻射擊,阻止其靠近島礁,確保自身安全。

四是廣泛開展以空制艦行動。目前中國海軍反潛巡邏機、殲11等戰鬥機已經多次在南海開展巡邏、執勤和訓練活動,南沙島礁機場也已建成,應加強南海巡邏、執勤的針對性、有效性,發揮南沙機場的戰備功能。比如使用海軍巡邏機對美艦繞飛,使用殲16、殲轟7 掛彈在美艦活動區域巡航,等等。應有自信,在南海採取以空制艦,中國軍機在時間和空間上握有相當優勢。

中美簽署的《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是建立在雙方尊重對方主權基礎之上的,當美方嚴重侵犯中國主權,違反國際法,甚至自己違反上述《準則》時,美方沒有資格要求中方固守《準則》。2018年9月30日,中國“蘭州”號驅逐艦在南沙南燻礁附近抵近美軍“迪凱特”號驅逐艦41米進行驅離,就是合法、勇敢而有效的行動。

維護南海的穩定與安寧,對美艦的任性行為,必須採取更加有效的應對之策。

(本文發表於鳳凰網)

對美艦闖入中國領海須採取新對策    必要時可攔阻射擊


對美艦闖入中國領海須採取新對策    必要時可攔阻射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