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今年的315顯得有些靜悄悄。

在疫情的波及下,央視315晚會被推遲,往年來自社會各方面的高度注意力,被疫情打散成雪花,飄散到各個角落。

儘管如此,人們已經形成了一年一度關注“真假”的習慣,315的餘威仍然震盪在商業界,不少媒體各自做了相關的覆盤和報道。

那麼在文娛行業呢?

嚴格來說,電影電視劇等文娛作品,本來就是假的。英格瑪·伯格曼形容電影是“現實的片段”。作為照應現實生活的藝術作品,這種“假”是為大眾所接受甚至喜聞樂見的。與其說是造假,不如說是造夢。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藝術造夢往往會引發功利造假。作為觀眾,從來不會指望劇本一定來源於現實,但總會期待真正的演技、紮實的情感,以及令人信服的行為準則。這些最樸素的訴求多數時候得到了滿足(畢竟文娛作品都需要經得起市場的檢驗),但偶爾也還是會被名利場掩蓋。“1234567,7654321”

今年2月,廣電總局發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在電視劇網絡劇完成片審查階段,製作機構須將製作成本決算配置比例情況報告、演員片酬合同複印件,提交至有關廣播電視主管部門備案。每部電視劇網絡劇全部演員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

《通知》一出,即刻被視為對“天價片酬”“陰陽合同”的重拳出擊。坊間對“天價片酬”早已不滿,尤其是對那些“德不配位”的明星們:演出假唱、演戲摳圖,假吃假說,臺詞隨便講凡事有配音。

天下苦此景久矣。

有的“演員”全程替身,或是全程摳圖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有的“演員”張口數字閉口數字,

一部戲全靠配音撐。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這些“演員”能稱之為演員嗎?

小編認為,只是按劇本完成規定動作,只是成為角色的工具人,並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演員。

張譯在知乎說過,“在大大小小的方寸之間講述各式各樣的故事,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把溫暖和幸福,穩穩地傳遞給所有的人”,這是真正的演員的理想。

當然,娛樂圈裡並不缺乏這些認真的演員們,他們也在不同的渠道發出過自己的聲音,比如秦海璐,就曾“霸氣”宣言,若遇到不背臺詞說數字的“演員”,一定會“大嘴巴抽過去”。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演員與明星不同,對演員而言,實績不靠打榜,不靠數據,靠的全是自己的硬實力。 成龍之所以被觀眾稱為大哥,從不用替身危險動作親自上場是原因之一;劉德華受人喜愛、被圈內人敬仰,兢兢業業工作是原因;張曼玉初進圈被嘲“花瓶”,幾年後變身影后,口碑逆風翻盤…….

所以說,一份職業有一份職業的底線所在,而臺詞、真人演出正是演員之所以成為演員的底線

。若放任“假”演蔓延,毀掉的不單是個人的職業生涯,而是整個華語影視圈的未來。


收視破10觀看量800億


按道理來說,數據理應是最公正的存在。但在當下的文娛市場,卻出現了怪現象,本應客觀的收視率與觀看量,卻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汙染,成了“造假”重災區。

2018年郭靖宇一紙雄文揭開收視造假,這一電視市場從業者諱莫如深的行業怪現象。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郭靖宇在文中表示,若不購買收視率,則作品收視率低下,極容易遭到腰斬;若購買收視率,要價則從最初的4000元陡然上漲至單集破百萬。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量電視從業者參與進對收視造假的口誅筆伐中來。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從業者發出的吶喊,收到了來自廣電總局的反饋,表示會就收視造假問題展開調查,一旦查明將嚴肅處理。 當然,除了收視造假,播放量造假也是常見情況。根據《人民日報》引用第三方機構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網劇總體注水量高達6成,甚至一些熱門網劇,注水量甚至能達到9成。比如某部網劇前臺播放量為153億次,但真實點擊量只有17億。

甚至著名編劇汪海林也曾指出某點擊量破400億的作品作假,稱要達到其播放量,需要地球上所有哺乳類動物都看一遍。 從源頭上看,無論是收視率造假還是點擊量造假,都離不開利益二字。

電視臺需要高收視率確保招商及廣告收益,網播平臺同樣。 但數據本應作為衡量行業發展、總結行業趨勢、探明行業前路的燈塔

在距離掀起收視率與點擊量打假兩年之後,小編希望數據能還原其中立、客觀、純粹、無汙染的本來樣貌,讓數據迴歸數據,去除虛假繁榮,還原真實數據,這才是行業發展之正道。


假人設,真崩塌


因為疫情的居家隔離政策,不少網友都曬起了美食,明星也不例外,向網友展示著自己的“大胃口”,宋祖兒便是其中一位。

她曬出自己吃螺螄粉的照片,並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也許她的本意是想樹立“吃貨”人設,拉近與網友距離,但卻沒想到瞬間翻車。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明星為了保持上鏡最佳狀態,少吃、不吃都可以理解,但強拗“吃貨”人設,則更易引發網友的反感。可以說,宋祖兒是2020年人設翻車第一人。不過,她的人設翻車與其他“假人設”明星相比,則是小巫見大巫。

2019年,三大明星人設翻車,掀起了娛樂圈的血雨腥風,也讓更多網友見識到了,什麼叫作假人設、真崩塌。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手持好丈夫、好男人人設的吳秀波,在2019年開年便為廣大網友獻上一瓜。曾在節目中多次表示看重家庭的吳秀波,原來早已出軌多年,並在女方回國後被他以“曝光隱私勒索錢財”為名報警抓捕。

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這才見識到這位雅痞大叔的可怕:“談戀愛嗎?坐牢那種。” 人設崩塌後,吳秀波被正在重播的電視劇《雪豹》除名。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主演的電影《情聖2》撤檔,

直到如今也未能重見天日。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錄製好的綜藝以及北京衛視春晚,

通過技術手段將吳秀波徹底清除。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人設是個危險活兒,不要亂給自己立flag。

當然,去年除了倫理道德上的人設崩塌外,知識分子、文藝青年的人設也在逐步崩塌。想當年一位演員隨口一句“諾貝爾數學獎”,就被網友嘲出天際。

如今“不知知網為何物”的翟天臨博士,想必也是難以翻身,畢竟他揹負著數千萬面臨極為嚴苛論文審核的本碩博學生的怒火。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在人設崩坍前,翟天臨是內地娛樂圈少有的高學歷演員,他在《演員的誕生》中強調專業是“表演學”,來這裡是為了讓更多觀眾和演員尊重表演藝術。

他所表現出的“戲痴”態度,也曾讓不少觀眾感嘆,不愧是讀到博士的演員,情懷、理想、理論儲備與表演實踐,一個不缺。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然而,後面的所牽扯出的崩塌,眾人皆知。

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講,翟天臨成了親手揭開學術界造假黑幕的標誌性人物。 另一位人設崩塌的演員是“建築設計師”江一燕。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在此之前,網友已從各種宣傳通稿中得知,江一燕是一位熱愛公益事業的文藝女青年。她會去鄉村支教,攝影作品也曾榮獲“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賽區華夏典藏獎”,還出過散文隨筆集《我是爬行者小江》。

但此前網友從未過多質疑或者嘲諷江一燕的文藝人設,直到她跨界建築,成為一名成功且獲獎的“建築設計師”。

娛樂圈315打“假”專題

網友憤怒的原因在於,建築設計師需要長達數年的專業訓練,突然一位從未接觸過建築理論、CAD等建築類知識的局外人,搖身一變用建築設計師的標籤搶奪眼球,這是對在其背後默默工作的真正的建築設計師的蔑視,也是對無數勤懇工作、畫圖的建設設計師的侮辱

而最後這場人設崩塌的鬧劇,以江一燕道歉,別墅被舉報違規擴建結局。太多明星吃了人設的紅利,拼命構建一個虛幻的形象用以吸引粉絲,但須知,泡沫一戳即破。


票房作假、流量造假……娛樂圈還有很多假值得關注,但何時才能看到“假”逐漸遠去呢?雖然目前形勢依舊不容樂觀,但小編也期待能有這麼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