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軍反艦導彈盤點:LRASM隱身挑大樑,標準6改行搶飯碗

美國反艦導彈大盤點

【每點新防務(1046期)·3月16日】:

自行1967年,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埃及用冥河艦艦導彈擊沉了以色列的埃拉特號驅逐艦以後,讓世界——特別是美軍——首次認識到“反艦導彈”是一種極有效地對海作戰武器。1969年,美國在吸收西歐國家發展反艦導彈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小型渦噴發動機推進的中程“魚叉”反艦導彈,拉開了美軍綿延幾十年研製、裝備“反艦導彈”的序幕。

2020年美軍反艦導彈盤點:LRASM隱身挑大樑,標準6改行搶飯碗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反艦導彈就成為海上戰鬥的主要攻擊性武器。至今歷經四代變革,第五代反艦導彈尚在醞釀中。而自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開始戰略轉型,變為以航母為中心組成航母編隊,在全球範圍內實施靈活機動作戰。美國認為,反艦導彈不過是一種近程自衛性武器,所以對反艦導彈要求不是很高,夠用即可。所以我們就看到了從1977年首次服役的“魚叉”反艦導彈,在此後數十年中一直是美國和北約的唯一反艦導彈型號,並且知道近幾年“魚叉”依舊在不斷改進推出新型號。

2020年美軍反艦導彈盤點:LRASM隱身挑大樑,標準6改行搶飯碗

但隨著中國軍事力量在近十多年的大幅增長,並且逐漸具備了從上千公里外對美軍干預力量的“拒止”能力,所以導致美軍再一次轉變了戰略,並於2014年11月15日,明確提出“第三次抵消戰略”,旨在通過技術創新發展,運用非對稱手段抵消對手優勢,特別是全面破解對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以確保美在大國軍事競爭中佔據絕對優勢地位。於是美軍在能對潛在對手海面主力戰艦發揮巨大殺傷力的“反艦導彈”上,再次重視起來。不僅加緊升級老型號以盤活“剩餘價值”;還積極聯合幾大軍火公司研製新型號反艦導彈,力求以“代差”再次碾壓對手。

AGM-84“魚叉”:“釘子戶”依舊在不斷髮展

“魚叉”反艦導彈,作為美國海軍第一代實用性反艦導彈,雖然是在較為“被動”的情況下才得以論證、研製、裝備的,可是憑藉美國當時巨大的經濟支撐與堅實的技術儲備,沒有因循蘇聯、英法等國之前反艦導彈的老路,一開始就將“魚叉”的技術要求與第二代反艦導彈相看齊——“魚叉”反艦導彈在1971年正式研製時,法國第二代“飛魚”反艦導彈已經開始裝備了——力求美國的第一種反艦導彈就能實現整體式跨越,形成對當時世界上主流反艦導彈性能的“碾壓”優勢!

2020年美軍反艦導彈盤點:LRASM隱身挑大樑,標準6改行搶飯碗

“魚叉”反艦導彈服役至今幾十年中,發展了多種改進型號,並且至今在美軍多種新型反艦導彈服役後,仍能獲得撥款進行持續升級,就已經充分證明其原始設計的先進性和擴充性。比如,“魚叉”導彈多種型號氣動外形相同,彈體結構也基本一致,只是由於不同平臺發射需要的助推器有所不同,導彈的直徑都保持在343毫米,具有很大通用性。

2020年美軍反艦導彈盤點:LRASM隱身挑大樑,標準6改行搶飯碗

而且由於“魚叉”反艦導彈至今已經有了7000多枚的總產量,所以其生產成本已經被大幅攤薄,並且得益於“大庫存”的優勢,多個新型號只用少量撥款就可以在舊型號彈體上進行升級獲得。最重要的是,在計劃初期,“魚叉”就按照系列化道路,發展了艦射、空射、潛射型號,完整的覆蓋了各軍種需求,而且隨著技術進步與任務需求的變化,“魚叉”導彈還一直在進行著不斷的升級改進,使得自身生命力才顯得異常頑強。

2020年美軍反艦導彈盤點:LRASM隱身挑大樑,標準6改行搶飯碗

可雖然“魚叉”反艦導彈憑藉優秀的“潛力挖掘”和美國海軍長期對反艦導彈能力的“滿足”,才導致波音公司沒有動力為“魚叉”研製全新升級型號。但這種操作在當今海戰武器發展的狂潮中,已經逐漸沒了立足之地,這種至今依舊無法集成到美國海軍MK-41導彈垂髮系統中的“特例”,仍舊與幾十年前一樣使用著MK-140、MK-141等傾斜發射架,這對於必須安裝“魚叉”的美軍瀕海戰鬥艦等未來隱身艦艇來說,不但會擠佔甲板空間,還會破壞精心設計的隱身效果。

2020年美軍反艦導彈盤點:LRASM隱身挑大樑,標準6改行搶飯碗

並且“魚叉”反艦導彈自誕生至今,都一直被破壞力不足而苦惱,現在更是隨著美國海軍的在西太平洋的重量級“假想敵”的壯大,而愈發顯得孱弱。甚至美國海軍只需要“魚叉”能夠在掠海飛行後突然躍升對敵艦發起俯衝攻擊,或者以空爆大量破片癱瘓敵艦通訊和雷達設備,為己方後續航空打擊力量提供方便;或者俯衝依靠破甲戰鬥部穿入艦橋內爆炸,以摧毀敵艦指揮中樞達到癱瘓全艦的目的——至於擊沉數千上萬噸主力戰艦,“魚叉”是從來不奢求的。

2020年美軍反艦導彈盤點:LRASM隱身挑大樑,標準6改行搶飯碗

雖然波音公司依舊在對“魚叉”進行著升級研究,但除了增加不少新型電子設備、將射程擴大到250-320公里以外,它的改進亮點依舊不足。甚至波音公司為了在不增加彈身尺寸的情況下將射程翻倍,不得不將戰鬥部總質量縮減為140千克——實際裝藥量還要少得多,這將使原本破壞力就可憐的“魚叉”導彈,幾乎淪為純粹的飛行“鐵棍”。所以,未來在美軍新一代遠程隱身反艦導彈的“光環”下,“魚叉”或許在消耗掉庫存後,也將走入歷史終結。

AGM-158C LRASM:主打隱身的未來“主角”

長期以來,美國海軍雖然承認其反艦導彈領域存在“火力空白”,現役反艦導彈僅有最大射程240千米的“魚叉”一種,導致作戰時選擇有限。可美國海軍卻可以憑藉著強大的航母戰鬥群,將遠程反艦作戰任務交由航母上的艦載機負責,所以造成其對反艦導彈的高性能與大射程並不敏感,因此多年來美國主要致力於“魚叉”導彈的改進升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未發展性能有革命性提升的全新反艦導彈。

2020年美軍反艦導彈盤點:LRASM隱身挑大樑,標準6改行搶飯碗

但隨著我們軍力的大幅提升、全方面發生了質變和量變,甚至在2004年還進行了成功的反衛星武器試驗,這就對已經裝備大量依靠GPS提供精確制導武器的美軍感到了驚醒,隨後美國海軍才在如此大環境下開始了新一代遠程反艦導彈的發展。而原本的“魚叉”Block 3型和“反艦戰斧”導彈計劃,都逐漸的沒了消息,到了2008年時,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和國防先進研究計劃局聯合啟動了一項新型導彈項目,要研究一種可以適應未來戰場需求的遠射程、高生存性的反艦打擊武器,這就是LRASM反艦導彈計劃。

2020年美軍反艦導彈盤點:LRASM隱身挑大樑,標準6改行搶飯碗

LRASM將是綜合了大量傳感器及系統,具有隱身和高生存能力的亞音速巡航導彈,重點在於降低導彈在電子戰環境中對情報、監視和監察平臺、通信網絡以及GPS導航系統的依賴。具體來說,根據美國海軍需求,LRASM導彈將分為空射型和艦射型(採用Mk41標準垂直髮射裝置發射)兩種。同時,按以往美國同類導彈的發展情況推斷,不排除LRASM將來也可以由美國海軍核潛艇攜帶的可能性——畢竟美軍核潛艇自從1997年將潛射版“魚叉”UGM-84給退役後,美軍核潛艇處於“反艦無力”狀態已經20多年了!

2020年美軍反艦導彈盤點:LRASM隱身挑大樑,標準6改行搶飯碗

原本LRASM除了現在的高亞音速版之外,還計劃了一種超音速版本,但在前期研究後美軍發現:這個版本不僅難度超高,還壓根用不起!於是高亞音速版方案被選中繼續發展,並強調具有“相當遠的射程”,但研究多年直到現在服役都沒有公佈過大概有多遠。可是這個最大射程是可以通過美國發布的一些關於我軍防禦圈縱深描述來推算出來的:現在美軍估計我們常規“反介入”能力圈為600公里,中層為2000公里推算,LRASM的射程上下限也就有數了!

2020年美軍反艦導彈盤點:LRASM隱身挑大樑,標準6改行搶飯碗

而作為能淘汰老牌反艦導彈“前輩”——“魚叉”——的後起之秀,LRASM導彈僅僅憑藉超過“魚叉”數倍的最大射程是遠遠不夠的。在未來電子戰成為主要作戰決勝手段後,如何在強幹擾的戰場環境中先生存下來,這才是LRASM首要考慮的問題。所以LRASM中段制導不再主要依賴於GPS系統的修正,因為這在大規模衝突的條件下可能遭到對方反衛星武器“斷網”的威脅。所以LRASM安裝了英國BAE公司設計的中段和末段引導系統,包括高精度慣性導航、雙路數據鏈、抗干擾GPS、電磁輻射被動探測系統和主動雷達與紅外成像系統。這樣一來,LRASM除了大大提高的生存能力外,還可以在外部所有制導手段都是失效後,僅憑自身的內置多種導航設備,就可以進行自主導航和精確末段制導,並完成最後一擊!

2020年美軍反艦導彈盤點:LRASM隱身挑大樑,標準6改行搶飯碗

而LRASM還具備另一項“魚叉”終生所缺失的能力——可以集成到MK41導彈垂髮系統中。要知道MK41導彈垂髮系統可是被美軍及盟友所大量採用的通用垂髮系統,如果一種新型導彈能適配MK41垂髮系統的話,那麼它的銷量將會成倍增加——畢竟通用的才能更省錢。但LRASM目前還不是很完美,雖然它目前的空射型已經可以兼容大多數美軍現役主力機型使用,比如B-52、B-2、B-1B和F/A-18E/F等機型已經可以很好地進行過掛載適配,但唯獨美軍多軍種下一代主力戰機——F-35,卻沒能很好的與LRASM進行融合。理由很簡單:F-35的內置彈倉尺寸比LRASM短了幾十釐米。這樣F-35只能選擇外掛LRASM使用,但這4米多長、重大1噸的“大棒槌”如果選擇外掛,那F-35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數值肯定會不太好看!

2020年美軍反艦導彈盤點:LRASM隱身挑大樑,標準6改行搶飯碗

由此可見,LRASM未來憑藉隱身外形、超高射程、掠海飛行彈道和多種發射平臺的高通用性,成為我們的一大麻煩,而且不久後下一階段的OASuW增量升級2階段完成後,LRASM反艦導彈還會有更逆天的進步。並且這貨雖然有著高達365萬美元的單價,但未來5年美軍依舊打算採購356枚,而且還有2847枚與之類似的JASSM可供改裝升級(兩種導彈有85%組件可以通用)。所以未來我們的壓力絲毫未減,提早構築新型“盾牌”才是綢繆之道!

​標準-6反艦型:“打飛機”的也要分一杯羹

話說美軍之前在不重視反艦導彈的年代裡,一種“魚叉”就可以修修補補用上幾十年,而一旦發現原來“孱弱”的對手一夜之間具備了對自己說“不”的能力後,就開始拼命的發展各種型號反艦導彈。甚至為了能快速形成戰鬥力,已經無暇重新研製,直接從現有的其他用途導彈直接改裝成反艦用途——不僅大幅提高了新型導彈的服役速度,還因為採用大量“貨架成品”而降低了採購金額,可謂一舉多得的好買賣,而美國海軍近幾年拿標準-6新發展出的“反艦型”就是其中的代表產品。

2020年美軍反艦導彈盤點:LRASM隱身挑大樑,標準6改行搶飯碗

2016年3月,美海軍披露採用標準-6艦空導彈完成反艦試驗,導彈在最大射程370公里處直接命中靶艦,成功驗證其視距外反水面作戰能力,並表示將於秋季部署具備反艦能力的改進型標準-6導彈。這意味著標準-6導彈的多任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全面具備防空、海基末段反導和反艦作戰三個關鍵領域的作戰能力。而原始設計的標準-6則是一款標準的海基防空導彈和末段反導攔截彈,但因為美軍認為這種性能極好的艦空導彈如果只用來執行不常用的“反導攔截”,還不如擴展其打擊目標更多的水面目標更划算。

2020年美軍反艦導彈盤點:LRASM隱身挑大樑,標準6改行搶飯碗

於是美國海軍在響應“分佈是殺傷”新理念時,標準-6就順理成章地開始了能力再次擴展。其實標準-6反艦型的研發速度是很快的,自從2015年11月披露正在開發升級軟件算起,其在2016年就已經完成了實彈測試,而且在近兩年的美國國防開支中也編列有標準-6採購計劃,但不知道是不是反艦型。可是從標準-6艦空導彈原始參數看,該彈最大射程400千米左右、最大飛行速度馬赫數3.5,可明顯從射程、飛行速度等方面彌補美海軍在反艦能力方面的不足,其反艦型已經具備防區外發射的能力——但對手不能是俄和中兩個大國。

2020年美軍反艦導彈盤點:LRASM隱身挑大樑,標準6改行搶飯碗

標準-6反艦型的研發速度不僅快的驚人,甚至單價也不比標準型高,這是因為在研製與製造階段,標準-6反艦型都在踐行通用化是降低武器裝備全壽命週期成本的有效手段,採用了不少成熟技術以大幅降低研製成本。標準-6反艦型集成了AIM-120“先進中程空空導彈”的導引頭技術、“標準-2”Block 4和“標準-3”Block 1艦空導彈的發動機和彈體等成熟技術,才實現了改裝週期不足12個月,並且實現了較低風險、高效費比。而且,因為反艦導彈具有的多功能化、多平臺應用特性,更進一步有效降低了美軍裝備採辦費用。在通過能力拓展後,標準-6可同時兼具防空、反導、反艦等多種功能,較之只具備單種功能的導彈,成本大幅降低。

2020年美軍反艦導彈盤點:LRASM隱身挑大樑,標準6改行搶飯碗

由此可見,美軍一旦發現之前戰略失誤,在“惡補”後就可以快速拿出一整套迎擊手段。目前美軍除了前面介紹的較常規反艦武器外,美軍還正在研製“高超聲速吸氣式武器概念”、“戰術助推滑翔”和高超聲速武器等多種新概念武器產品。預計到2021年左右,美軍將在現有反艦導彈型號的基礎上,建立起短、近、中、遠程銜接(8-1600千米),吸氣式與非吸氣式動力搭配(渦噴或渦扇發動機、火箭發動機,甚至超燃衝壓發動機等動力裝置),亞聲速、超聲速和高超聲速結合(馬赫數0.85-6)的反艦導彈體系,有效縮小與潛在對手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