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規:不適合攻讀學位研究生及早分流,加大學位論文抽查力度

近日,清華大學連續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全過程管理的意見》和《清華大學關於加強新時代學風建設的若干意見》兩個文件,文件強調指導教師(小組)應在研究生培養環節中加強全過程指導,鼓勵研究生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

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議。研究生院加強對已授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後評估工作加大抽查力度將評估結果納入指導教師招生指導資格審查和院系年終考核。同時強調在加強新時代學風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學術底線不可逾越,對學術不端行為堅持“零容忍”態度

清華新規:不適合攻讀學位研究生及早分流,加大學位論文抽查力度

江蘇廣東抽查2019年碩士論文共有184篇不合格

就在前幾天,江蘇和廣東相繼發佈了2019年碩士研究生論文抽查結果,總體質量並不能讓人滿意,最為突出的問題是優秀率不高,學碩整體質量明顯高於專碩,抽檢的論文中,兩省共有184篇論文不合格。

不合格的主要問題在於:前期工作量有限,數據不嚴謹,排版混亂結構鬆散、嚴重缺乏創新,文字表達問題較多等。對於抽檢不合格的論文,極有可能會要求他們進行修改並重新參加答辯,甚至可能直接取消學位。

清華新規:不適合攻讀學位研究生及早分流,加大學位論文抽查力度

“嚴出”成為共識,加強對高層次人才質量管理

自從2019年初,某娛樂圈明星因一句“不知知網”被學術打假後,高校對學位論文的審核越來越嚴格,全盲審,查重成了畢業生的噩夢,一邊瘋狂熬夜敲鍵盤修改論文,一邊咬牙切齒罵人。

隨後在2019年3月初,教育部就發佈了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強調重點抓住學位論文開題、中期考核、評閱、答辯、學位評定等關鍵環節,嚴格執行學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進一步強化研究生導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和學位評定委員會責任。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要落實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


清華新規:不適合攻讀學位研究生及早分流,加大學位論文抽查力度

在此之前,2018年10月的時候,教育部就發佈通知《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同樣強調加強對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選題、開題、答辯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對形式、內容、難度進行嚴格監控,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

研究生擴招,有人擔心學歷貶值

不管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生,“寬進嚴出”越來越成為共識。全國高考的平均錄取率已經超過了80%,部分地方已經超過了90%;碩士研究生也在逐年擴招,研究生報考人數從2016年的177萬到2020年的341萬,五年時間,將近翻了一番。

清華新規:不適合攻讀學位研究生及早分流,加大學位論文抽查力度

2020年,研究生更是擴招18.9萬。這樣大規模的擴招也引起了部分網友的擔心:研究生會不會“濫大街”,如果僅僅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貶值的研究生學歷到底有多大意義。

雖然目前我國具有碩士研究生文憑的人數大約只有0.63%左右(據教育部公佈的在讀研究生人數及1995年以來取得學位的研究生人數推算,即便加上2020年將要錄取的100萬左右的研究生,總人數也不很難超過1000萬),但是因為研究生年齡段集中,也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等,所以就業競爭十分激烈,價值部分研究生含金量確實不足,所以給人造成的直觀印象就是研究生學歷在貶值。

清華新規:不適合攻讀學位研究生及早分流,加大學位論文抽查力度

一面人才缺乏,一面擔心人才氾濫

我國的研究生不僅總人數並不多,部分行業的缺口還很大。比如今年擴招的重點專業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高層次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就相當缺乏,比如人工智能人才缺口達到百萬,今年就有18所高校新增了人工智能專業。

一方面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卻擔心人才氾濫,最核心的問題就在於沒有管理好人才培養和成長的過程。部分學生以拿到研究生文憑為就業鋪路為目標,部分導師以做課題發論文為指引,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到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研究生既要提升數量,又要提升質量

一面擴招,一面加強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管理,提升對研究生論文的要求,這既能填補高水平高素質人才的缺口,又能提升研究生的含金量,短期來看,部分研究生可能會感覺到陣痛,但是從長遠來看,無疑更利於高學歷人才的成長和和發展。



對在校研究生的管理越來越嚴格,但是研究生擴招對考研的同學來說無疑是好消息。​2020年研究生複試分數線暫時還未公佈,按照目前的情形,極有可能等到三月底之後。

但2021年考研的同學實際上已經進入新的準備週期,英語準備要從詞彙開始,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上面這套視頻課程,抓住常用常考高頻只會,能夠幫助考研的同學提升複習效率,提升考試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