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付出都能換回孩子的心疼,背後原因讓所有父母警醒

不是所有付出都能換回孩子的心疼,背後原因讓所有父母警醒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這句話每個父母應該都聽過,現實中,大部分家長也是這麼做的,為了孩子,為了教育,傾其所有,義無反顧。

匯豐銀行曾發佈一份《2017教育的價值報告》,對全球的教育投入作了分析,裡面提到:


82%的父母已經準備好為孩子成功做出犧牲而其中中國父母在教育的花費上,高居榜首,碾壓了全世界。


然而,為了孩子,如此不計後果地付出,後果可能很嚴重。


幾年前,在上海浦東機場發生了這樣一起悲劇:


赴日留學5年的研究生汪某,對前來迎接的母親連刺9刀,致使母親當場昏迷。而究其原因,竟是由於母親說沒有錢給他了。


不是所有付出都能換回孩子的心疼,背後原因讓所有父母警醒


留學5年的全部花費,超過150萬元,遠大於汪母每月7000元的工資收入。汪母后來四處舉債,可仍然不能滿足兒子的慾望。據同在日本的留學生說,汪同學每年開銷二三十萬,未免太奢侈!


付出了幾乎超出自己能力的全部,可換來的卻是孩子的9刀連刺,想必這是汪母怎麼也沒想到的。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把家庭支出大量放在孩子身上的情況比比皆是,這讓我想起袁詠儀曾在節目中講到的關於自己兒子的故事。


不是所有付出都能換回孩子的心疼,背後原因讓所有父母警醒


她的兒子一直想要一隻小狗,袁詠儀便帶兒子去寵物店,但後來她並沒有立馬把小狗買下,而是先讓兒子先去撿狗屎。


第二天,她依舊要求兒子去做同樣的事情,沒想到兒子不但沒有任何怨言,反而乖乖把狗屎清理掉,這時袁詠儀才下定決心給兒子買下這隻小狗。


袁詠儀的教育理念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當孩子想要得到某件東西時,不是一昧地“索取”而是要靠“換取”。


如今,中國式的父母,大多一切以孩子的需求為主,把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完全隱藏起來,只要孩子想要的,家長都會盡全力滿足。


不少家長認為,只有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才不會吝嗇小氣,長大後也不會被外界的金錢物質迷惑了雙眼。殊不知,無私的父母就會培養出自私的孩子。


不是所有付出都能換回孩子的心疼,背後原因讓所有父母警醒


為孩子付出所有,換不回孩子的心疼。孩子只會認為父母做的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不需要回報。久而久之就會對孩子的性格和未來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付出,要有邊界。家長也要從小開始教育,不要等到孩子已經養成了索取的習慣再來糾正,這時已經演變成疑難雜症了。


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東西想要就能得到的呢?家長要做出引導。


一、以換取培養孩子責任感


孩子想要東西時,要讓他知道凡事來之不易,並以換取作為代價再得到。


比如要孩子做家務才給零花錢,這樣做既可以培養責任感,又可以幫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


不是所有付出都能換回孩子的心疼,背後原因讓所有父母警醒


二、設立獎懲制度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與孩子共同制定一個獎懲制度,獎勵以精神為主,物質為輔。


心理學家表示:獎賞可以強化某種良性行為,直接驅使他們去做某事,但是漸漸地這種方式會讓人只對獎賞感興趣,而對被獎勵的行為失去興趣。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注重孩子精神上的獎勵,如孩子在懂得珍惜並學會感恩時,家長一定要及時給予精神上的獎勵,相比物質獎勵孩子更在意心理上的認可和鼓勵。


不是所有付出都能換回孩子的心疼,背後原因讓所有父母警醒


三、多與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克服了學校那種純理論的空洞說教和脫離實際的弊端,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可以親身體驗到父母工作、生活的不易,從而更加珍惜自己現在的生活,從思想上發生根本的轉變。


總而言之,年幼的孩子本身就缺乏對物質和事物的鑑別能力,需要家長合理地加以引導和教育。讓孩子懂得一味的索取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從根源上杜絕這一現象的發生。


今天,美媽為大家推薦的《女王吉瑟拉》便是關於付出與索取的經典寓言。


愛是雙向道,孩子需要父母的呵護和愛,但同樣,父母也需要孩子的尊敬和孝順。要養育一個懂得體貼的孩子,就從教會他學會感恩開始吧!


《女王吉瑟拉》:懂得感恩 學會尊重


不是所有付出都能換回孩子的心疼,背後原因讓所有父母警醒


德國著名繪本作家尼古勞斯·海德爾巴赫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索取與付出的寓言。


善意的付出是否代表了怯懦,無休無止的索取是否應該得到滿足?


友好與尊重如果不是相互的,結果又會如何?


這是榮獲德國繪本大獎的經典傑作,以一個父親和女兒旅行中的睡前故事形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懶惰、刁蠻的小姑娘(吉瑟拉)與一群友好的灰沼狸演繹的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通過這個繪本,相信每個孩子都會從中獲得啟示,反思自己的言行,懂得感恩,學會尊重。


內容簡介:


不是所有付出都能換回孩子的心疼,背後原因讓所有父母警醒


一位父親在度假中,給女兒講了一個“女王吉瑟拉”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名叫吉瑟拉的小姑娘。在一次海難中,她僥倖生還,漂流到了一個小島上。


當她醒來時,她發現面前是水果和水,原來,這是島上一群會說話的灰沼狸為她準備的。


不是所有付出都能換回孩子的心疼,背後原因讓所有父母警醒


友善的灰沼狸盡心盡力地滿足著吉瑟拉提出的一切要求:給她建造屋子、表演節目、烹製烤魚……


可吉瑟拉並不滿意,她越來越高傲,她讓灰沼狸尊自己為“女王”,還給它們戴上可笑的帽子和姓名牌以區別每隻灰沼狸。


不是所有付出都能換回孩子的心疼,背後原因讓所有父母警醒


不僅如此,灰沼狸們漸漸地發現,女王的要求越來越難以滿足了……


她甚至殘忍地提出要用灰沼狸地毛皮做衣服,在自己的加冕儀式上用。


然而,吉瑟拉不知道的是,島上的灰沼狸並不是幾隻,而是一整個大家族。


這一次,它們還會滿足吉瑟拉的要求嗎?


不是所有付出都能換回孩子的心疼,背後原因讓所有父母警醒


這是一個充滿深意的故事,“女王吉瑟拉”懶惰、任性,對待灰沼狸們蠻不講理,索要灰沼狸的毛皮時甚至有些殘忍。


細細想來,現實生活中並不乏像吉瑟拉這樣的孩子,“小皇帝”、“小公主”隨處可見。


其實,吉瑟拉身上的缺點,如果單從其中抽出一條,或者放在平常的環境下來看,都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但是,作者把她放在了一個荒涼的孤島上,而且面對的是一群善良友好的小動物,於是,這些小動物的友善、順從與吉瑟拉的刁蠻、自私形成了戲劇化的對比。


我們不妨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對小女王吉瑟拉的看法:你覺得你喜歡這個吉瑟拉麼?她是否太自私自利,狂妄自大了?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引導孩子以灰沼狸的視角來看這個故事:如果你遇到了像吉瑟拉這樣的人,你會像灰沼狸一樣聰明的反抗麼?這本書對年齡稍大的孩子來說,也可以算是一本民主啟蒙的繪本。



【德】尼古勞斯·海德爾巴赫,插畫家及童書作家。代表作:《大象碰頭,五個胖吹牛精》《女王吉瑟拉》。



好了,今天的美媽推薦就到這裡了,趕快打開美媽講繪本app開啟今天的閱讀之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