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劉志勤:信任是生產力,信心是創造力

本文大概1300字,讀完共需

2分鐘

作者劉志勤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本文刊於3月11日觀察者網。

中國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證明了一個新的經濟學概念的正確性,因為它已經經歷過“疫情經濟”的實戰驗證,在抗疫過程中經歷實踐和推廣。

這個觀點就是“信任是生產力,信心是創造力”。

我們可以找到許許多多鮮活生動的例子,證明這個觀點具有的特別價值和正確。

中國在1949年以後的七十多年發展中,可以看到始終有一條紅線貫穿著歷史。這條紅線就是,凡是政府與群眾的關係充滿“信任”時,我們經濟社會的發展就順利,生產蒸蒸日上,捷報頻傳。反之,經濟發展就會遇到意外阻力和壓力,發展速度就會大大慢於預期。

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中,中國的企業家包括最早投入荊棘創業道路的民營企業家與政府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極大的激發出生產和創新的積極性,發揮出巨大的生產力,使中國經濟出現突飛猛進的躍進。中國在短短的幾十年中,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結果。

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信任”這個在當今“全國一盤棋”和“命運共同體”中起到核心驅動和推動力的作用,“信任”可以產生無窮的動力,可以激發克服一切困難的鬥志。

中國古人云:士為知己者忘。可見“信任”會產生何種戰鬥力。

“信心是創造力”,這也是已經被中國市場和中國的經濟改革所反覆證明了的事實。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憑藉著一定成功的“信心”,披荊斬棘,克服了千辛萬苦,硬是把中國從“一窮二白”的弱國經濟建設成當今世界經濟大國。也正是憑藉著“信心”,中國在科技領域、製造業和服務業中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績。因為有了“信心”,才有創造的積極性,才有勇於攀登科技高峰的勇氣,才有“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豪情。正是因為有“信心”,中國的科技人員才能在5G等世界最前沿科技陣地奪得屬於中國的科技高峰。

中國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就是“信心是創造力”的最有力、最有說服力的證據。試想,如果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缺乏“信任”和“信心”,將一事無成,將永遠跟在別人後面爬行,而沒有超越或出頭之日。

“信任”和“信心”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雙引擎,缺一不可。

特別是在疫情壓力之下,政府和企業、和民眾、和社會、和市場之間必須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密切關係,才能確保整個經濟社會對未來勝利的“信心”,才會以奮不顧身、義不容辭的戰鬥熱情投入到新的戰疫之中。

“信任”與“信心”,屬於精神範疇,屬於“上層建築”,但是它們可以轉化成真正的市場力量,成為強大的精神力量,最終迸發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生產力和推動科技進步的創造力。

由“信任”產生的生產力和由“信心”產生的創造力之間可以互相轉化,轉換成一種“合力”,可以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與改革。

中國面臨新的時代使命,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決勝脫貧攻堅的任務,更加需要強化各行各業,政府與企業、市場和消費之間的“信任”關係,給予足夠的“信心”,中國一定會煥發出新的無盡的“創造力”,為完成中國崛起的夢想做出偉大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人大重陽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在看”我嗎?

「关注」刘志勤:信任是生产力,信心是创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