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殘忍和感動,才是真實的青春期鏡頭

剛剛過去的2019年對於中國電影來說是百花齊放的一年,這一年裡無論是喜劇片還是文藝片,無論是傳統電影還是新技術電影,中國影壇都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在這個流量當道的時代,曾國祥導演的第二部電影《少年的你》大膽啟用了易烊千璽和目前炙手可熱的熒幕花旦周冬雨,在影片中兩位主角確實也都展示了自己不凡的演技,這部電影作為目前的電影制度下的IP改編作品,不能說是數一數二,但確實做出了大膽革新,以至於在院線上映之前被臨時下線整改。最終呈現出的作品雖然有幾分鐘的刪改,但是總體而言保持了影片的流暢性和完整性,是在妥協和讓步以後得到的最好的結果。

說回影片本身,曾國祥這部電影和他的處女作《七月與安生》比起來,拍的很髒,但是髒得很出彩,髒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種對整體影片氛圍的形容,我們當下確實是需要這樣的片子來探討現在這個很"髒"的社會。即使已經進行了刪減,《少年的你》的時長仍然遠高於其他青春電影,我們確實是需要這樣不願意粉飾太平的時長,也需要這樣不願意進行過多讓步的鏡頭,流血、霸凌、性本惡:真實的世界是這樣樣子,青年人對同齡夥伴的惡意從來都可以是毫無理由的。

《少年的你》:殘忍和感動,才是真實的青春期鏡頭

影片在人物設置上有幾個很顯而易見的諧音梗,比如幫助陳唸的警察叫鄭易,家庭條件優渥、長相甜美、成績優異但是卻把同學霸凌致死的女孩叫魏萊。在這個故事裡這樣的人物設置雖然有點欲蓋彌彰,但是確實給人帶來了不小的反思:叫鄭易的大人最後主持了正義嗎、魏萊擁有了自己本能憑藉出身和天賦就擁有的未來嗎、霸凌者真的有受到懲罰嗎、有錢人用錢解決了問題嗎、壞人就是壞嗎、欺負別人的人走上社會以後真的會一事無成嗎。這些問題下暴露的是身處校園暴力這個漩渦中的青年人,是被欺負的人,是沉默著反抗的人,是保護自己的人。

在演員的表現上,我只能說易烊千璽雖然演得真的不錯,但是他飾演的角色本身實在是欠缺了太多,這也和不必要的情節刪減有很大關係。小北這個角色在設計上太不成熟、太不豐滿了,除了和女主角的感情線以外就只有零星的正義感,一個沒讀過書的空有正義感的男人,只靠拳頭就能保護自己想要保護的一切嗎。人固然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卻可以在成為"人"的路途上選擇自己這一生要走什麼樣的道路,小北完全可以選擇不欺負人也不被人欺負的第三條路來走。但是這個角色最後尊重設定的部分可能是,相信這個世界是非黑即白的,這也是大多數人只有在少年時代才會擁有的特性。

《少年的你》:殘忍和感動,才是真實的青春期鏡頭

和男主角相比,周冬雨的角色本身就要更加細膩豐滿,陳念會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像是被安排的,而是她自己具有自主意識的去選擇了自己的人生,包括失手把魏萊推下石階,包括去參加高考,包括最終選擇坦誠自首。如果有人問陳念殺人以後會後悔嗎,我的答案是她肯定後悔,後悔死了。那如果再來一次她還會這麼做嗎?我只能說如果知道魏萊會死的話,陳念絕對是不會做的。陳念是在陰溝里長大的雖然冷漠但是並不會為了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的那種善良的人,就算她手裡握了刀都不敢揮出去,因為她是會因為自己沉默就害死了胡小蝶而責怪、甚至埋怨自己的那種女生。陳念珍惜生命,甚至可以說比這部影片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更加尊重生命。所以如果不知道後果,她可能還是會去推魏萊,但是作為一個只想保護自己的女孩,她從來都沒有想過真的要去報復誰,也不會想要其他人來替自己承擔生命的後果。

《少年的你》:殘忍和感動,才是真實的青春期鏡頭

這部影片的結局是我覺得最可惜的部分,一部好的反映社會的影片不應該以這樣虛假的結局作為結束,最好的尾聲應該在高架橋的分岔路口戛然而止,進監獄的進監獄,上大學的上大學。當兩個人不再是少年以後就分道揚鑣,人沒有必要和少年時一起犯過錯的人一輩子綁在一起。即使沒有再也沒有見過面,當已為人師的陳念站在課堂上講課的時候,會突然想起高中時代被人欺負了,非常痛苦,過失殺人了,一條生命,自己犯了太大的錯,差點讓別人替自己蹲監獄,那時候太傻,但是和喜歡的男孩接吻了。喜歡的男孩長什麼樣子呢?臉有點模糊了,就記得那時候他的身上總是有很多傷,兩個孤單的孩子在冷漠的世界裡相互擁抱取暖,是不能用"好"或"壞"來概括的少年時代。

《少年的你》:殘忍和感動,才是真實的青春期鏡頭

這樣才是真實的世界。其實這部電影想表達的大部分想法真的不錯。比如有些人太乾淨了,一輩子也不會懂那些髒的地方可以有多髒。有些人太幸福了,從生到死都沒有摔到陰溝裡去過,所以他們就永遠相信書上說的,有人即使在陰溝裡也可以仰望星空。魏萊在被陳念失手推下大石階之前所作的那些行為簡直太合理了,因為她從來都不覺得自己對別人造成了什麼傷害,一個出身優越、長相姣好、學習優秀的女生,人生十幾年活到了現在,遇到最大的坎就是復讀一年、爸爸不跟她說話。所以她按照自己的生活常識,理所當然的覺得和陳念這些事沒什麼大不了的,還跟陳念說"咱倆不能考一個學校好可惜啊。"雖然作為觀眾看到這裡都覺得太氣憤了太欺負人了,但是摸著良心說,魏萊這個人物挺真實也挺豐滿的,是特別現實生活的小一輩中產階級。

故事裡最讓人沒法接受的是那個女警察,無論是原著設置還是二次改編,這個角色都是在對觀眾進行降智打擊,同樣作為女人,並且還是一個警察,怎麼能對女主角進行二次傷害呢?有些臺詞真的讓人覺得不堪入耳,什麼叫"被拍了裸照還能這麼冷靜"啊,女警官這個人物的設置簡直就是為了解決案件而不得不存在的一個用來噁心人的角色。說是影片出了敗筆也不過分了,因為即使沒有這個角色進行推動,鄭易一樣會打心理戰逼迫女主角自首,這也是鄭易的角色設定。

《少年的你》:殘忍和感動,才是真實的青春期鏡頭

雖然在一開始我就說了這部片子拍的很"髒",但是"髒"真的是個褒義詞。就算不從氛圍來說,《少年的你》這一整部片子的燈光攝影在國產青春片裡都可以算得上是中上水平,不至於過分做作,但又足夠漂亮。影片中最讓我動容的兩個畫面,一個是高考進考場之前老師們說的那些激昂的廢話,另一個是影片臨近尾聲時有一個很出彩的長鏡頭,在這個長鏡頭的最後一閃而過的不知道是不是陳唸的那張作文答題卡,上面用很好看的小楷寫著"好久不見,別來無恙。"那是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寫給二十年後的信。高考試卷評閱後的保存期限是三個月到半年,那些看起來如同琥珀一樣被永遠塵封的答案、相片,都有超出我們想象之短的保質期限。青春也是一樣的。我們能留下什麼?我們永遠、永遠都只能擁有每分每秒的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