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中房似錦再現“樊勝美”的背後,是中國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最近,由孫儷、羅晉、丁嘉麗、郭濤等主演的國產電視劇《安家》,正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熱播。目前已更新至42集,主要講述的是房地產中介公司經理房似錦(孫儷飾)的故事。

房似錦是一個工作能力很強的女孩,28歲就已是安家天下中介公司的金字招牌。她不僅挽救得了不斷下滑的門店業績,搞得定要求多的客戶,賣得出壓了十年的"跑道房",還把原本鬆散無紀律的部門管理得井然有序。

《安家》中房似錦再現“樊勝美”的背後,是中國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但是,親媽潘貴雨卻讓她成了公司的一個笑話。某天,房似錦正和客戶溝通,母親突然空降公司門前,她大喊:"房似錦,你出來!給我100萬,不給我就天天來!"

房似錦說:"我哪有100萬啊?"

潘貴雨說:"那你快點想想辦法!"

這個親媽,電話催款沒得逞,乾脆就跑到公司來鬧了。這樣潑婦一般的母親,這樣無可奈何的女兒,讓不少人大呼房似錦就是樊勝美2.0。

隨著劇情的發生,大家又發現房似錦身上有《都挺好》中蘇明玉的影子。原來房似錦也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家裡共有五個孩子,她是老四,上有三個姐姐,下有一個弟弟。母親在她出生時,發現是女孩,想要扔到井裡,幸虧爺爺趕來才保住小命,所以她原名是“房四井”。從小到大,爺爺是最心疼她的人,弟弟也總能在危機時候幫她傳遞消息,爺爺供她上學至16歲,卻被母親命令退學打工供弟弟上大學,半工半讀勉強上完大學有了工作,卻被親媽理所當然逼著要錢,真是讓人心酸。

《安家》中房似錦再現“樊勝美”的背後,是中國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其實,不論是“扶弟魔”樊勝美,是“被忽略”的蘇明玉,還是被親媽勒索100萬的房似錦,她們都觸碰到了中國社會一個長期存在又極具敏感神經的現象,那就是中國式父母的“情感勒索”——這是中國式傳統家庭中,父母殘留的“重男輕女”在作怪,父母們總是能夠抓住女兒的軟肋,用女兒賺來的錢來供養兒子,導致女兒身心痛苦總也無法擺脫,兒子成為“巨嬰”毀了一生,而父母們卻認為這裡理所當然的事情。

《安家》中房似錦再現“樊勝美”的背後,是中國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什麼是中國式父母“情感勒索 ”

“情感勒索”本來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暢銷書作家蘇姍•福沃德提出的一種社會心理行為約束理論。主要是指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權力關係。情感勒索可以發生於生活的各個層面,其中以親子關係和親密關係中最為常見。

簡單來說,情感勒索就是對你有影響的人,對你提要求、給命令,如果你不按TA的指示去做,後果自負。說到底,情感勒索可以讓愛變質,讓愛出現不平等,也是打著愛的旗號向你索要人、錢、物等等。

同理,“情感勒索”表現在親子關係中,就是父母的“情感勒索”。即父母利用親密關係,或者血緣關係,讓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事和生活,甚至讓子女對自己不離不棄。比如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媽媽這樣對孩子說話:“如果你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再比如:“如果你破壞玩具,就別想出門玩了”,又或者:“這次考試要得第一名啊,不然媽媽頭痛”等等這些,都是中國式父母“情感勒索”的典型表現。

《安家》中房似錦再現“樊勝美”的背後,是中國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而在國內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中,這種中國式和“情感勒索” 是一種十分普遍的心理現象,體現也尤為突出。主要表現為女孩在成長過程中,得不到和哥哥或弟弟一樣的待遇,長大了卻理所當然地被原生家庭剝削和拖累,無休止地掙錢供養娘家。比如《安家》中的房似錦,雖然親媽嫌棄她是個女孩,母女之間沒什麼感情,但爺爺和弟弟卻是她生命中重要的人,有著感情上的依戀、信任和牽掛,所以母親就藉由給爺爺看病為名義,或者讓弟弟撒嬌的方式,讓房似錦賺著高薪,省吃儉用,貼補無底洞一般的原生家庭,供養永遠不知到滿足的弟弟。

因此,在中國式父母的“情感勒索”中,無論勒索者是誰,無論TA是以怎樣的面目迂迴出現,或使用怎樣婉轉手段,其實最終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我要我說了算!如果你不按我的要求做,那就等著瞧好了。”

《安家》中房似錦再現“樊勝美”的背後,是中國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中國式父母為什麼可以對女兒進行“情感勒索”?

為什麼中國的父母可以做到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情感勒索”?就像蘇珊在《情感勒索》一書中寫道:“我們最關心、血緣最濃交往越頻繁的人,對我們殺傷力最大。”

這聽起來很可怕,但我們常常會碰到這種情況。

但是,樊勝美說得更令人心疼,她說:“我掙的每筆錢都往家裡匯,他(兄弟)的房子是我,貸款是我,他生個孩子都得我替他花錢”。

而《安家》中房似錦媽媽簡單粗暴,就差動手搶錢了,而房似錦弟弟使用的手段就是打出親情牌。他以談了個女朋友,但約不起會示弱,連叫三聲姐讓房似錦心軟,讓房似錦答應幫他還房貸。其實,房似錦看得明白,在心裡嘗試過拒絕,但為了報答弟弟當年的“恩情”,為了加強與家人的親密關係,她也只能答應下來。

親情,是我們無法越過的鴻溝。我們害怕失去,也害怕拒絕的後果,只好接受家人的“情感勒索”。並不是沒想過要反抗,只是因為愛家人,選擇了退讓。

《安家》中房似錦再現“樊勝美”的背後,是中國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事實上,在生活中,像房似錦、樊勝美這樣的女孩也不在少數。父母們經常會對女兒說出情緒化的話語——

  • “他是你弟弟,你就吃點虧讓著他吧。”
  • “你是妹妹,給哥哥多花點錢應該的。”
  • “我是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到的母親,你必須得聽我的。”
  • “我是父親,我有義務對你負責,你是想氣死我嗎?”

甚至歌星梅豔芳,也是被母親“情感勒索”的女兒。她從小就養家餬口,把多年積蓄拿出來給哥哥做生意,但哥哥賠光了,又騙走她掙的錢,梅姑很傷心,母親卻說不要在乎,都是家人,誰花不是花。所以,梅姑曾說自己只是母親的搖錢樹,甚至在生病以後,母親關心的不是女兒,而是自己有多少養老金。

說到底,這些女孩們還是因為想擁有家人的愛。如果你沒有感情,你怎麼可能被“勒索”?也正因為愛,我們不敢鼓起勇氣反抗被勒索!而在“情感勒索”的關係中,這些打著愛的號碼牌,來向孩子進行情感勒索的行為,是不健康、不平等,也是不和諧的。一方面會被使被勒索的孩子如履薄冰,受到壓力和痛苦的雙重摺磨,但如果不按照父母說的去做,孩子當下就會失去愛,更嚴重的是會失去保護,遭到被遺棄的可怕局面。另一方面如果父母是固執的“重男輕女”的保守者,就會把看似得利的兒子,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廢物”,導致兒子一輩子都無法獨立生活而不自知。

《安家》中房似錦再現“樊勝美”的背後,是中國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那麼,到底怎麼做,才能擺脫中國式父母的“情感勒索”呢?

《都挺好》的編劇王三毛說過:“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得靠自己找回來,找不回來就是一場災難,找回來就都挺好”。

是的,“情感勒索”這種災難。雖不至於使人失去生命,但它畢竟是利用情緒上的

恐懼、責任感、罪惡感,使人順從和屈服,因此會嚴重影響身心健康、人際關係以及影響擇生活,且會伴隨這個人一生,對一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產生負面影響。比如《安家》中的房似錦雖然事業有成,但住“凶宅”、吃饅頭,同時為了業績,不惜同事撬單,為人激進,管理強勢缺乏人情味。正因為原生家庭中的“情感勒索”和吸血鬼般的媽媽,才被逼得她這麼要強,這麼不近人情,這麼不擇手段。

“情感勒索”危害這麼大,到底應該怎麼擺脫它呢?

《安家》中房似錦再現“樊勝美”的背後,是中國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1. 學會辨別“情感勒索”。

生活中,人人都會遇見來自親密關係中的“情感勒索”,勒索者也不限於只是父母,比如我們常常聽到這些話:

  • “我還不是為你好,別不知好歹。”
  • “你看別人家的女兒多會辦事,再看看你。”

我們常常處於這樣的情緒話語引導中,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又說不清到底哪裡出了錯。

專家告訴我們,“情感勒索”的大致路徑是這樣的:對方要求——我們抵抗——對方施壓——對方威脅——我們順從——進入重啟的惡循環。

比如《安家》潘雨貴向房似錦要錢時說:“你是我生的,你的錢都是我的錢。”潘雨貴知道女兒在乎的是給自己溫暖的爺爺,和幫過自己的弟弟,這個家,只要有他們兩個在,她就有底氣說出這樣的話,揭開溫情的面紗,底下就是赤祼祼的威脅。

這樣的關係一旦形成,久而久之,就是“情感勒索”。母親知道女兒內心的需求,並沒有直接告知女兒忤逆的後果,但也可以達到讓女兒順從的目的,這就是中國式父母“情感勒索”的微妙之處。所以,要改變,首先就要學會辨別“情感勒索”。

《安家》中房似錦再現“樊勝美”的背後,是中國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2.接受無法改變父母的事實。

子女想改變父母的想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比如父母有重男輕的的思維,就是不認可女兒,他們就是偏愛女兒一些,所以做女兒最好能夠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不要企圖用自己的錢來讓父母重新認可自己。

同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及感受,並在回應時,做一些有利於自己冷靜的改變。比如事先在情緒上、心理上,甚至經濟上和父母拉開一定的距離,哪怕是一絲縫隙,或許會讓自己有一個冷靜和觀察的機會。這樣一來,讓父母感知到失去對女兒控制和掌握,他們才會主動做出改變。

3.理性尊重父母,敢於向“情感勒索”模式說“不”

尊重和孝順父母都是必然的,但父母的要求和做法未必絕對正確,所以子女應理性對待,在理解的基礎上去分析,不可一味順從,把孝順變成愚孝。

否則,你很難做到不心軟,再次乖乖就範。就比如樊勝美媽媽對著她這樣說:“小美啊,你幫幫家裡吧 ”、“小美啊,全靠你了。”媽媽這樣哭訴,女兒很難不心軟,只好再次順從母親的意願了。

如果在心理上已有準備,並且做到了理性,此時,才有勇氣向“情感勒索”模式說“不”。

《安家》中房似錦再現“樊勝美”的背後,是中國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結語:

最近,《安家》中的媽媽對孫儷演的女兒房似錦的冷漠無情,以及步步緊逼,讓人想起了樊勝美和蘇明玉。都是被母親嫌棄的女孩,都是被原生家庭裡拖累的女強人,這種中國式父母的“情感勒索”讓人看了真的是很心酸。

有時候,你最親近的人,看著你長大的人,由於最清楚你的軟肋在哪裡,所以TA可以利用你的愛,來要挾你,不惜傷害你,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滿足他們的控制感、存在感和安全感。尤其是那些“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的地區,父母們固執又保守,總是把家中資源向男孩傾斜,把女兒當作“賠錢貨”,卻讓女兒小小年紀就綴學打工,供家中哥哥或弟弟讀書,長大後,還是擺脫不了被原生家庭壓榨的悲傷又無奈局面……

因此,生活中,只要你認為自己遭遇了這種“情感勒索”,請一定要積極面對,主動改變,勇敢走出中國式父母的“情感勒索”模式。

正如蘇珊在《情感勒索》中強調的那樣:“只有自己改變了,你的世界才會看起來不同。當你衝破迷霧,拒絕情感勒索,生活的美好感覺就會回來了。”


《安家》中房似錦再現“樊勝美”的背後,是中國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今日一語:生命中總有彌補不了的遺憾,也有避之不開的意外,就如同烏雲與暴風雨是天空最好的啟示一般,請記住,所有的遺憾都是成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