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本》第四章自然資本的會計處理(資產負債表)2.1


《自然資本》第四章自然資本的會計處理(資產負債表)2.1

凱恩斯主義認為,在宏觀經濟方面,消費和投資只是不同類型的總需求。這些都集合體,而不僅僅是組成集合體的一部分,這很重要。稍加思考即可發現,這是非常值得懷疑的。如果政府花費十億元投資於非有形資產,例如用於提升福利或降低稅收,那麼需求的確上升了,儘管需求增加效應可能被人們削減開支的負效應抵消。之所以會有負效應是因為人們知道,他們之後將通過更高的稅收來支付費用。換種方式,加入政府花費十億美元投資於一個有形資產,例如發電站、公路、火車站或自然基礎設施資產,抑或是保護陸地水資源。那麼一個新的實體資產(或對實體資產的改進)出現了,可以利用負債以支付它。比較兩種政府支出方式可以發現,提供新的實體資產是明智的,因為它的回報率為正。畢竟一些有形的東西和永久性已經建立,而不是瞬時消費。

如果問題是“我們今年會比去年好嗎?”我們想知道我們的資產基礎——貸款的淨資產——是已經上升還是下降了。為了滿足總自然資本規則,我們可用的自然資本是增加還是減少了?目前國民收入賬戶幾乎沒有告訴我們任何關於資產的的一般狀態或自然資產特殊狀態的信息。

將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本納入考慮是最顯而易見的,主要著眼於石油和天然氣田的枯竭。在第一部分證明,為了保持可持續增長率,在不過分挑剔代際效用的情況下,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本的消耗會導致後代被迫放棄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轉而採用其他方式雞肋他們的資產。。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應該建立某種基金。在會計核算當中,也應該提供一種反對石油和天然氣的毛收入總額的會計術語。國民收入帳戶應考慮為後代提供後的淨收入。但是從當前GDP核算的角度來看,並沒有考慮這些問題。對石油和天然氣的核算僅僅考慮現金收入,這些非可再生資源已經被消耗殆盡。無論在北海或阿爾伯塔的焦油砂,還是在加拿大,人類絲毫沒有考慮到自然資源枯竭的問題。

思考一下在全球範圍內這意味著什麼。地球的資源被人們無情的瘋狂耗盡,相應的,國內生產總值也瘋狂上漲。然後清算的日子來了:地球的資源枯竭讓我們失去了我們的生物多樣性,也導致了氣候問題。這將是一次又一次的“復活島”。可悲的是,許多破壞行為在上個世紀就已經開始了。在中國,短短二十年慢性汙染破壞,使得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自然資本被大規模消耗,土壤退化、河流系統的速度和規模是前所未有的,而這並沒有體現在GDP賬戶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