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城市記憶與低碳環保 城中村的新居住模式

幾張平面設計圖、一個帶有綠植的鐵架,二者組合成了極具工藝氣息的展覽。在上週結束的2018中國國際房地產業博覽會中,一家名叫本地智慧的展覽,展示了本地共和社區的新居住模式,以獨特的方式闡述著融合城市記憶與低碳環保的高品質生活。

據本地智慧相關負責任人介紹,本地共和社區作為本地智慧公寓群的其中一條產品線,在保留原有城中村建築基礎上進行綜合改造,塑造社交化、人性化的居住空間。本地共和社區以社區空間為核心,輻射性生產社區活動,旨在利用社區資源對城中村文化和生活社區進行綜合改造。本地智慧至今已運營超過17個項目,遍佈深圳各個區內。本地共和社區針對律師群體打造了全國第一家專屬社區公寓“深圳1983青年律師公寓”,並得到福田區司法局的指導和福田區委組織部、住建局等大力支持。福田共青團和本地共和社區在旗下「LOFT42」公寓成立了“共青團深圳本地智慧公寓總支部委員會”,並且開展不同具有社會意義的活動去傳遞價值觀。

“希望讓市民和政府看到改造複雜舊城區域的新的可能性,而不是被完全推平的城市發展殘餘。這不僅讓外來人士更多接觸本土文化,也讓本地居民保留了對城市的記憶。團隊將會打造更多內容去告知城市更新不是簡單的拆除重建,而是探討城市存量價值促進城市再生。”工作人員介紹。

記者 李果 實習生 董柴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