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核桃文化發展雜談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地貌多樣,樹木資源豐富多彩,栽培方面約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其中核桃屬植物有5個種:分別是核桃,核桃楸,麻核桃,鐵核桃以及野核桃,這5個種均原產於中國。此外,還有近年從美國引進的黑核桃、函茲核桃和奇異核桃(,黑核桃與核桃的雜交種),從日本引進的心形核桃和吉寶核桃。

其中麻核桃是原產中國的一個特殊品種,主要生於京津冀山區,核桃楸與核桃混生群體之中。由於長期自然雜交、世代繁行,形成後代類型多樣、果實特點各異的品種。

麻核桃文化發展雜談


麻核桃的植物分類學名是J.hopeiensisHu。我國著名林學家陳嶸(中國近代林業的開拓者之一)所著《中國樹木分類學》中將麻核桃列為核桃屬中一個獨立種,並載文雲:“本種系民國十九年(1930年)周漢藩在河北昌平縣(今屬北京市)下口村半截溝發現之新種,1934年,經我國植物學家胡先驌(植物學家和教育家,中國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鑑定,認為系核桃與核桃秋之雜交種,定名為河北核桃,其分佈於河北省各地。此外,該種還見於河北薊縣(今屬天津市)盤山、北京市門頭溝村中廟內、蓮花山三岔路各一株。當時昌平縣、懷來縣老農稱之為‘老山樹’(深山之樹)。蓮花山三岔路所生麻核桃,直徑約有三尺”。

麻核桃文化發展雜談

麻核桃命名者胡先驌先生


由於麻核桃是兩種核桃的自然雜交種,其後代遺傳性狀分離形成遺傳多樣性是必然的。雜交後代多態型主要表現於植株生長、枝葉形態、開花結果、果實等方面的變化,從玩家的角度來說麻核桃的多樣性主要體現在果核上,而資深從業者(例如核農)光看樹木的枝葉和青皮就可以辨別出具體時間那個品種。

但這些變化都未超越麻核桃這個種的遺傳範圍,這可從遺傳多樣性及親緣關係科學分析中得到證實。至於不同立地條件、樹體發育狀況、人為干涉、病蟲危害和氣候影響等造成堅果大小、形狀、紋理變化等差別,均屬外界環境改變和樹體生理變化影響造成,並非遺傳變異的結果。

麻核桃文化發展雜談


麻核桃殼皮堅厚,稜溝起伏、凹凸深遂,種仁很少,食用價值很低。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被人工培育,有一些甚至被作為砧木嫁接了食用核桃。據傳,把玩麻核桃起源於漢隋,流行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從目前流傳至今的文玩核桃來看,至少在清朝麻核桃很受歡迎。而且麻核桃經過匠人精雕細琢,將多種鳥獸魚蟲、樹木山水、雲龍飛舞等意境置於方寸之間,令人歎服,愛不釋手,如今已成為我國獨有、內涵豐富的核桃文化。

麻核桃文化發展雜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玩核桃熱度逐步提高,尤其是2000年之後,沉寂了近百年的麻核桃文化再次復興。越來越多的麻核桃品種也被漸漸挖掘出來,從秦皇島、承德、薊縣(薊州區)、興隆縣、平谷區、密雲、懷柔、昌平、門頭溝乃至淶水和易縣等地均有不同種類麻核桃發現。其中的很多優秀品種已經被廣泛的嫁接傳播,把玩麻核桃的人群逐步增多,麻核桃文化的發展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