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哪家機場夢想最大

隨著民航業迅速發展,大型樞紐機場經濟聚集效應、輻射帶動功能進一步凸顯,發展臨空經濟也成為各地政府的頭等大事。


因為對地方而言,機場已不僅是一種交通需要,更能集聚多種經濟要素,是新的發展動力,因此機場量級也成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所以各地政府尤為關注本地機場吞吐量的排名。


不過日益緊張的空域資源已經成為限制大型機場進一步發展的最大瓶頸,這種情況下,各地政府唯有通過新建、遷建、改擴建機場的方式,以期獲取新一輪的成長。

1

十三五期間建設232家機場


按照中國民航“十三五”規劃的安排,在2016-2020年期間,是我國民航有史以來機場建設最為宏大的五年。


  • 續建機場:30個。
  • 新建機場:44個。
  • 改擴建機場:139個。
  • 遷建機場:19個。


這232個機場中最為引人注目就是大型樞紐機場的建設,每個機場的建設在當地都引人注目,都是當地民生工作的大事。


新建機場

續建機場:北京新機場

新建機場:成都新機場

遷建機場:青島、廈門、呼和浩特機場。


改擴建機場

排名前十的機場:廣州、浦東、虹橋、深圳、成都、昆明、重慶、西安、杭州9家,除首都機場全都要改擴建。

排名11-20的機場:南京、鄭州、武漢、長沙、海ロ、鳥魯木齊、天津、貴陽8家。

排名21-30的機場:哈爾濱、瀋陽、三亞、大連、濟南、南寧、蘭州、福州、太原、長春10家。


也就說全國排名前30名的大型機場幾乎都要建設。


2030年,哪家機場夢想最大

2

2030年,誰的夢想更大


在推進機場建設的同時,對本地民航未來發展規劃,各地政府也特別重視。


近年來,許多機場規劃修編,基本以2030年(近期)、2050年(遠期)為節點,設定未來發展目標。


下面民航之翼就整理了近年來各地機場規劃的目標,看一看誰的理想更為遠大,誰的理想又更為務實。


從總量來看:

廣州白雲與昆明長水同為1.2億人次,目標最高。

不過昆明機場增長150%,白雲機場增長64%,從這方面來看,昆明機場夢想更為遠大。

杭州蕭山機場9000萬人次,緊追其後。

西安、深圳、鄭州等地機場目標都超過8000萬人次。

除了蘭州、福州之外,其他都超越5000萬人次。


從增速來看:

哈爾濱太平機場最快,增長213%,2020年6500萬是2019年2078萬人次的三倍多。

濟南遙牆機場其次,鄭州185%

鄭州新鄭機場增速第三,增長175%。

除了廣州、深圳、西安之後,其他機場目標至少實現翻番。


相比之下,目標8000萬人次的深圳機場較為務實,只增長了50%。


大型機場2030年吞吐量目標

2030年,哪家機場夢想最大

2030年,僅這11家機場的合計旅客吞吐量就達到11.9億人次。


我想,假如所有機場都按照夢想來發展的話,2030年,估計我國所有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將超過其他國家所有機場之和了。


3

後疫情時期,機場建設迎來新高潮


民航局下發了《民航局關於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有關支持政策的通知》,其中有一條就是:


支持重大建設項目科學有序開工復工。抓緊新開工復工樞紐機場、脫貧攻堅、藍天保衛戰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力爭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


經濟增長遭遇巨大壓力,“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完成難度加大,這時加快基礎建設速度,加大基建投資力度,也是各行各業支持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在局方的支持下,在貨幣政策相對寬鬆的情況下,民航機場的建設將會迎來又一個高潮。


根據民航局新聞發佈會的消息,截至3月11日,民航機場建設項目復工率達61.7%。其中,30個國家重大機場建設項目復工率達76.6%。預計4月上旬復工率將達到8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