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全球海洋,中國核潛艇獲得關鍵技術,不受深度限制!

近日,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完成2018年第6次西太平洋綜合考察航次後,順利返回青島母港。

我國科學家在本航次成功維護升級了我國的西太平洋實時科學觀測網,實現了多項重大突破。本航次的重大突破是首次實現了深海潛標大容量數據的北斗衛星實時傳輸。

進軍全球海洋,中國核潛艇獲得關鍵技術,不受深度限制!

另一個重大突破是首次將感應耦合技術與水聲通信技術相結合,實時傳輸6000米深海數據。上層實現了每100米溫鹽流數據的實時傳輸,中深層實現了每500米溫鹽流數據的實時傳輸。

以前基地向潛艇發送三個字需15分鐘

仔細分析以上新聞,可以發現中國實現了三大目標:一是在全球率先解決了深海潛-星-地高速大數據通訊問題,這將適用於中國的新型核潛艇,如093b、095和094b,它們可以在世界任何海域和國內基地之間傳輸信息。尤其是094B戰略核潛艇能夠在第一時間接收作戰指揮和目標的座標,在敵人發現或反應前完成巨浪2A導彈的發射。

進軍全球海洋,中國核潛艇獲得關鍵技術,不受深度限制!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的核潛艇和水下航行器不再依賴已經運行了40多年、傳輸速度非常慢的長波電臺。更重要的是,即使在幾百米的深海中,中國的核潛艇和水下航行器仍然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安全地接受作戰命令。

現在向深海潛艇發送一條指令只需1秒

二是以上技術也可應用於提前預置深海水雷或魚雷的喚醒和作戰召喚。以往,受海水深度的影響,不管是水雷還是魚雷的布放都有著嚴格的深度和時間限制,也就是說一旦水雷還是魚雷的布放深度超過通訊深度,那麼就會令其完全失去作用或者再也無法尋獲。

但現在隨著600米深海數據通信技術的發展,當中國海軍為魚雷或魚雷預先定位水下存儲發射平臺時,將不再有深度限制和通信限制。一旦發動戰爭,這些平臺也可以及時被喚醒,在敵人無法清理的情況下,對作戰範圍內的水下目標進行攻擊。

進軍全球海洋,中國核潛艇獲得關鍵技術,不受深度限制!

新型反潛網絡實現深海化與動靜結合

三是“融合感應耦合和水聲通信技術”可以讓國外核潛艇再也難以猖狂,實現中國反潛網的探測與攻擊無縫銜接。特別是對“20艘深海潛艇和4套大型浮標在觀測網中連續4至5年穩定獲取觀測數據”的描述,證明我國建造的反潛網運行穩定,收集了大量的水文和導航信息。

在西太平洋上,也形成了完善的移動式水下航行器信息採集網絡。有了這個網絡,美國軍方最為自豪的就是擁有豪華核潛艇的優勢,再也不難提起桌面了。

中國核潛艇今後可以安全進軍全球海洋了

據信,通過一份似乎是科技新聞的報告,可以找到感興趣的軍事應用的痕跡。從“科學”號遠洋綜合科研船第六次遠征西太平洋的報告中,我們獲得了令人滿意的軍事信息。

進軍全球海洋,中國核潛艇獲得關鍵技術,不受深度限制!

據稱,深海6000米大深度數據北斗衛星實時傳輸是全球首次,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也穩定運行了五年,這些都將大大促進中國海軍反潛建設的加快。

未來,不但中國的水下長城更安全,且093B、095、094B和096核潛艇從此也將更隱秘的實現出航與作戰的安全最大化!這對太平洋傳統的水下老大來說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