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已過千萬元,卻時常撕畫,吳冠中:下輩子我不想當畫家了

作品已過千萬元,卻時常撕畫,吳冠中:下輩子我不想當畫家了

映日

吳冠中是一個當代有深遠影響的藝術家,拋開目前一幅作品動輒千萬元的價格不說。出入中西方文化,一生孜孜以求,不管人們對他的作品爭議如何,其對中國藝術的探索是難能可貴的。尤其是他對中國藝術界的一些現象發出振聾發聵的呼籲和批評,至今為人所稱道並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吳冠中慷慨捐贈不少作品,也為人們樹立了很好的風範。其作畫之餘,真知灼見付之於筆耕,著作等身,多後世多有啟迪。筆者曾在2008年應上海美術館之邀,參加吳冠中捐贈儀式及捐贈展,近距離聆聽了吳冠中的發自肺腑為藝燃燒自己的感言,至今猶在耳畔。2010年6月,筆者出差到重慶採訪時任四川美院院長羅中立的時間裡,聽聞吳先生逝世,頗為喟嘆:世上少了一位傾心為藝的前輩,少了一個敢於講真話的人。

作品已過千萬元,卻時常撕畫,吳冠中:下輩子我不想當畫家了

吳冠中

吳冠中,1919年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1942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1947年到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校,隨蘇沸爾學校學習西洋美術史。吳冠中1950年秋返國。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作品已過千萬元,卻時常撕畫,吳冠中:下輩子我不想當畫家了

故鄉

下面我們看看,吳冠中那些驚人之舉和驚世核俗之言。

一、坎坷的創作之路

1950年,吳冠中留學三年後從美麗的巴黎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1966年後被下放到農村勞動,禁止作畫,直到1972年時才被允許每週作畫一天。由於沒有足夠的畫具,只好畫在紙板上,以農家柳條編成的糞筐作畫箱,被人們戲稱為“糞筐畫派”。1973年他調回北京,1974年又捲入了“批黑畫”運動。但是除了限制時期,他從未放下過手中的畫筆。直到1978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辦了“吳冠中作品展”,這是他回國後首次個人畫展。自此,吳冠中的創作有了全新的條件。他說,我作畫,追求群眾點頭、專家鼓掌。

作品已過千萬元,卻時常撕畫,吳冠中:下輩子我不想當畫家了

水鄉

二、 形式美和抽象美

1979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個人畫展的吳冠中,在當年的文代會上當選為中國美協常務理事。吳冠中把自己多年對美術的思考寫成了《繪畫的形式美》、《造型藝術離不開人體美》、《關於抽象美》、《內容決定形式》等文章,系統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們對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喜愛是本能的”,“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抽象美”,“形式是美術的本身”,“要在客觀物象中分析構成其美的因素,將這些形、色、虛實、節奏等等因素抽出來進行科學分析和研究,這就是抽象美的探索。此言一出在美術界引發了一場大討論。 1992年,吳冠中所寫的《筆墨等於零》在明報週刊上發表以後,在美術界引起廣泛關注。他認為,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這話怎麼理解呢?兩個層次:一,構成畫面,其道多矣,點、線、塊、面都是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無窮氣氛,孤立的色無所謂優劣,品評孤立的筆墨同樣是沒有意義的。二,筆墨只是奴才,它絕對奴役於作者思想情緒的表達,情思在發展,作為奴才的筆墨手法永遠跟著變換形態。所以,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價值等於零。

作品已過千萬元,卻時常撕畫,吳冠中:下輩子我不想當畫家了

帆船

三、毀畫 ,且將精品留後世

吳冠中保留著定期焚畫的習慣。50年代吳冠中創作了一組井岡山風景畫,後來他翻看手頭原作,感到不滿意,便連續燒燬,1991年,他把自己在二十多年裡不滿意的作品集中起來,一次燒燬二百多張作品。他自己毀不過來,便叫上兒媳和小孫孫一起幫忙,太多的廢紙就抱下樓去燒掉,惹來鄰居的圍觀,他仍然說不能捨不得。 此後,他在檢點畫作,也時有撕畫的習慣。

作品已過千萬元,卻時常撕畫,吳冠中:下輩子我不想當畫家了

水鄉

四、向假畫開戰

1993年,上海朵雲軒和香港永成古玩拍賣公司在吳冠中提出否認與抗議的情況下,依然拍賣了一幅假冒吳冠中名義的偽作,拍得港幣50餘萬元。吳冠中提起上訴。至1996年,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吳冠中勝訴。這場持續三年的訴訟有了結果,但被告拒絕向吳冠中公開道歉並聲明所拍是假畫,最終此案只能以法院向社會發布公告了結。花費巨大精力和財力打官司,雖然勝訴卻仍不能為自己討回公道,年事已高的吳老對此極其無奈,不由喟然長嘆:“黃金萬兩付官司”。

作品已過千萬元,卻時常撕畫,吳冠中:下輩子我不想當畫家了

風景

2005年12月初,蘇敏羅以253萬元拍得吳冠中作品《池塘》。半年後,蘇敏羅想通過私下交易將畫出手,才發覺自己已然成為“假畫受害者”。最終,吳冠中先生看到了原畫並寫下鑑定:“這畫非我所作,系偽作。”7月初,蘇敏羅向法院以合同糾紛提起訴訟,將《池塘》送拍人和某拍賣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2008年12月,北京市一中院對此案做出判決,蘇女士敗訴。談起此事,吳冠中依然難掩憤怒,直斥“很荒唐”。對於拍賣公司“不保真是慣例”的說法,吳冠中說:“拍賣行賣假,難道不用承擔責任嗎?國法還管不了可以慣例和行規嗎?”他不無感慨,表示不願再提官司了。

作品已過千萬元,卻時常撕畫,吳冠中:下輩子我不想當畫家了

齊白石

作品已過千萬元,卻時常撕畫,吳冠中:下輩子我不想當畫家了

魯迅

五、一百個齊白石,比不上一個魯迅

吳冠中有一段驚世駭俗的名言:“一百個齊白石,比不上一個魯迅。 ”此言曾引起了強烈的爭議,很多人對於這兩位先賢的可比性提出了質疑。對此,他回應道:“當然這不好比,文學和繪畫怎麼比呢?但是從社會功能講來,如果沒有魯迅,那麼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會完全不一樣。到後來我在美術中感覺到,始終沒有辦法達到魯迅這樣對社會的衝擊力。 ” “齊白石畫得很好,我也很喜歡,但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需要魯迅。少一個魯迅,中國的脊樑要軟得多。 ”吳冠中又說:“下輩子我不想當畫家了,我覺得繪畫這個能量有它的侷限。我開始當畫家是因為單純地愛它。開始我中學是喜歡文學的,特別是受魯迅的影響,所以想當文學家。 ”魯迅又是怎樣出現的呢?吳冠中用他的繪畫實踐做出了回答:“是苦難中養出來的。 ”“有了痛苦才有好藝術。 ”

作品已過千萬元,卻時常撕畫,吳冠中:下輩子我不想當畫家了

長江三峽

六、質疑美術現狀

2007年7月18日,吳冠中在《文匯報》發表《獎與養》一文,對國內的美術現狀提出質疑。2008年1月10日的《南方週末》刊登了關於吳冠中的一篇訪談,他在訪談中話鋒直指中國美術界存在的問題。我的意見是,協會可以各種各樣,但是國家不再投入財力,協會可以自己去籌備。現在咱們國家要養這麼多協會,多得不得了,省裡的市裡的都有,國家養不起啊。而且你也養不好,哪個畫家是能養得出來的好畫家,能看得準嗎?我的觀點是“以獎代養”,畫院由畫家自己搞,有好的作品,國家可以獎勵。不光美協,包括作協等各種文聯的協會,也都應該這樣。重要的畫院,國家也可以成立一兩個,其他的就不管了。那些錢可以拿來作獎金,畫家出了一些重要作品,可以授予大獎。一個作家如果得了大獎,他可以養自己兩年三年。靠作品的質量高,他就可以生活了。這樣他就不會走歪路,沿著臺階去爬了。聯絡這個,聯絡那個,功夫都做到畫外去了。

作品已過千萬元,卻時常撕畫,吳冠中:下輩子我不想當畫家了

1975年作雲南西雙版納村落

“美協的機構現在很龐大,很多人員都是跟美術沒有關係的,勢必有衙門化的傾向。他們做的事情,對美術家不是很公正。你可以調查一下,所有的美術家,對美協是什麼印象?很多美術家都覺得,美協並沒有給畫家服務。美協的權力太大了,制約了畫家的創作。畫家都要拍美協的馬屁——我就給你說穿了吧!各地的畫家都想鑽進美協,有一個頭銜,好去辦展覽。美協全國都有,畫家都得通過美協這個口才能往上走。協會、畫院已經成了他們的進身之階。”

“總之,我的最終目的是解放畫家,使他們更能進行創作,不搞偽劣假冒,不搞頭銜,什麼一級畫家,二級畫家,全世界都沒這樣分的。什麼大師不大師,我看全是廢話。”

作品已過千萬元,卻時常撕畫,吳冠中:下輩子我不想當畫家了

春曲

七、捐獻作品,讓更多的人得以共享

2006年8月17日,吳冠中向故宮博物院捐贈了自己的三幅重要作品:油畫長卷《一九七四年・長江》及水墨作品《江村》、《石榴》。2008年4月,他向上海美術館捐贈66件,吳冠中自己說這次捐贈是他歷次捐贈中最重要的一次,捐出的數量最多,也是最精華的部分。2008年9月2日,吳冠中向新加坡美術館捐贈了113件作品,包括63幅水墨畫、48幅油畫、兩幅書法。作品的創作年份從1957年跨度到21世紀初,全面表現了吳冠中的藝術成就以及各個時期的風格。

之前,吳冠中一直沒有間斷捐獻自己的畫作:2005年9月,向上海美術館捐贈6件; 2002年3月,向香港藝術館捐贈10件;1999年11月 向中國美術館捐贈10件;1997年7月 向山美術館贈《黃土高原》;1992年11月 捐《蛾眉勁松》1件;1992年5月 向大英博物館捐贈(件數不詳);1991年8月,捐《老牆》1件。

他說,“畫家可以有國界,但作品是沒有國界的,畫家的作品應該由全世界來評判。對我來說,送給新加坡也好,送給上海、香港也罷,都是讓世界的美術愛好者瞭解、分享我的藝術。”“我的藝術是屬於人民的。我希望我的畫為廣大人民所擁有和欣賞,以後人家要看吳冠中的畫,就要到各大美術館,這是我的願望,我要實現它。現在,我所剩‘女兒’不多了,留下的大多是不好的,不好的自然就不能出嫁。”

作品已過千萬元,卻時常撕畫,吳冠中:下輩子我不想當畫家了

大熊貓

八、希望學生是“叛徒”

在吳冠中看來,好的老師首先應是好的藝術家,而好的學生是“叛徒”。 在北京舉行的一次“吳冠中師生展”中,當時,他很想用“叛徒展”來命名。“我寧願他們(吳冠中的學生們)是叛徒。”但是,人們對叛徒一詞存在固化的偏見,他這一想法沒有實現,那次展覽最終還是叫“師生展”。對此,吳冠中不無遺憾。在此次展覽的開幕式上,吳冠中說:“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是前人的腳印,今天走向哪裡,需要探索創新。”在吳冠中的眼裡,“叛徒”實際上就是創新的代名詞。

作品已過千萬元,卻時常撕畫,吳冠中:下輩子我不想當畫家了

瑞金風景

九、一生成績卓著

吳冠中還是一位學者型的畫家。他自幼愛好文學,寫就100多萬字情真意切的吳冠中散文和藝術文論,陸續出版了《吳冠中畫韻美文》、《吳冠中談美》、《我讀石濤畫語錄》、《滄桑入畫》、《移步換形》、《吳冠中自傳》、散文集《短笛無腔》等多部文集,真實記錄了20世紀中國美術史曲折迂迴的流變,驚心動魄的論爭,以及他獻身藝術、九死不悔的經歷。他是中國文化部為健在的藝術家首次舉行大型個人作品展的畫家;1992年,他首次打破英國大英博物館只展古文物的慣例,成為第一位在大英博物館舉行個人作品展的中國當代畫家;早年曾留學法國的他,作品受到法國人民的厚受:1991年,他被授予“法國文學藝術最高勳位”,1993年,巴黎市市長授予他“巴黎市金勳章”,2002年,法蘭西學院藝術院以高票選舉吳冠中為該院通訊院士。這是法蘭西學院藝術院自1816年建立以來第一次選舉中國畫家為通訊院士。

作品已過千萬元,卻時常撕畫,吳冠中:下輩子我不想當畫家了

黃山人字瀑

真正的藝術家歷來是時代的弄潮兒。是時代造就了吳冠中,還是吳冠中引領了時代?

或許吳冠中的作品和言論存在爭議,但他嘔心瀝血的從藝經歷以及探索出的獨特風格註定在中國藝術史上留下一筆。時代在變,藝術家應與時俱進,古人云:"知今而不知古,謂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謂之陸沉"。知古方能開今,吳冠中的獨特經歷或許對我們每一個人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吳冠中說:“我一生只看重三個人:魯迅、梵高和妻子。魯迅給我方向、給我精神,梵高給我性格、給我獨特,而妻子則成全,我一生的夢想,平凡,善良,美。”

作品已過千萬元,卻時常撕畫,吳冠中:下輩子我不想當畫家了

吳冠中畫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