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伯成微觀經濟學簡明教程筆記和課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在首頁輸入關鍵詞即可查看相關資料

百度搜索《精研學習網》下載資料/免費閱讀

微信關注《精研學習網》添加客服領取資料

第一部分 筆記和課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尹伯成微觀經濟學簡明教程筆記和課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1章 導 論

尹伯成微觀經濟學簡明教程筆記和課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1.1 複習筆記

一、經濟原理

1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諸如懲罰或獎勵的預期。由於人們通過比較成本與收益做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收益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2.一些經濟現象之間有交替關係

效率與公平之間存在一種交替關係。由於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因此,經濟要有效率,就要多給人們激勵,在收入分配上拉開差距,這就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如果要強調平等,就要縮小貧富差距,這樣又會影響效率。同樣,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也存在交替關係,這種關係可以從菲利普斯曲線中看出。

3.人們從事任何經濟活動都有機會成本

人們從事任何事都要求獲取收益,也要付出代價或者說成本。如果面臨多種選擇機會,人們一旦選擇了某一種,就放棄了從事其他活動可能獲得的收益,其中最大的收益就被稱為選擇了某活動的機會成本。

4.交易可以改善人們的福利

交易使每個人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通過與他人交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價格買到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國家和家庭一樣也能從相互交易中獲益。通過與他國貿易,各國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並享有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5.市場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在一個市場經濟中,中央計劃者的決策被千百萬企業和家庭的決策所取代。這些企業和家庭在市場上相互交易,價格和個人利益引導著他們的決策,他們彷彿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場結果。

6.制度是協調人們進行經濟活動必不可少的行為規則

在市場經濟中,制度能把個人為追求自己利益所自由進行的交易活動聯接和組織起來。有了制度,人們的行為就都遵循一定的規則,各種經濟活動才會有條不紊地進行,才會減少交易中的摩擦和成本,才會減少不確定性,增強可預見性。

7.合理的政府定位對市場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市場經濟的自由運行絕不意味著可以不要政府,相反,政府幹預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經濟運行的結果。但是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定位要正確,對經濟的干預要適度。

二、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資源的稀缺性和經濟學的誕生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的產生,是由於客觀存在的稀缺性(scarcity)。

滿足人類慾望的物品可分為“自由物品”(free goods)和“經濟物品”(economic goods)。前者指人類無需通過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其數量是無限的;後者指人類必須付出代價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須藉助生產資源通過人類加工出來的物品,這類物品在人類社會生活中是最重要的,但它的數量是有限的。

生產資源以及用它們生產的產品在一定時期內總是有限的,而人類的慾望是無限的。因此,相對於人的無窮無盡的慾望而言,“經濟物品”以及生產這些物品的資源總是不足的,這就是稀缺性。

經濟學是研究人們和社會如何做出選擇,來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經濟資源在現在或將來生產各種物品,並把物品分配給社會的各個成員或集團以供消費之用的一門社會科學。

經濟學所要解決的問題是:①生產什麼(what)物品和勞務以及各生產多少?②如何(how)生產?③為誰(for whom)生產這些物品和勞務?④現在生產還是將來(when)生產?

2.機會成本

當把一定經濟資源用於生產某種產品時所放棄的另一些產品生產上最大的收益就是這種產品生產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存在的原因在於:經濟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一個社會的經濟物品在某一時期內是個定量,從而為了生產某種產品就必須放棄其他產品的生產。

3.生產可能性邊界

生產可能性邊界又稱生產可能性曲線,表明在既定的經濟制度、經濟資源和生產技術條件下所能達到的各種產品最大產量的組合。

處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以內的點,如圖1-1中尹伯成微觀經濟學簡明教程筆記和課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點,表示社會未能充分利用資源,即存在閒置資源,也就是存在失業,當社會使用了這部分資源,就可以得到更多的

尹伯成微觀經濟學簡明教程筆記和課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尹伯成微觀經濟學簡明教程筆記和課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產品。當社會生產處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上時,表示社會經濟處於有效率的充分就業狀態。但在這種狀態下,社會在選擇兩種產品的組合時,必須確定最佳的比例,是選擇
尹伯成微觀經濟學簡明教程筆記和課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點還是尹伯成微觀經濟學簡明教程筆記和課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點,又或是其它點?這便是微觀經濟學中所要解決的資源配置問題。

尹伯成微觀經濟學簡明教程筆記和課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圖1-1 生產可能性曲線

4.資源配置和經濟體制

經濟資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就是經濟體制問題。按照西方經濟學家的劃分,經濟體制大體上分為下列四種類型:自給經濟、計劃經濟(命令經濟)、市場經濟和混合經濟。

(1)自給經濟的特徵是每個家庭生產他們消費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極少數消費品是與外界交換來的。在這種體制下,資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的直接消費所決定,經濟效率低下。

(2)計劃經濟的基本特徵是生產資料歸政府所有,經濟的管理,像一個單一的大公司。在這種體制下,用計劃來解決資源配置和利用問題。這種體制,從理論上也許可以證明,資源能夠達到最優配置和有效利用。但實踐證明,這種體制不能解決資源配置問題,效率較低,由此產生了社會主義國家經濟體制改革。

(3)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是產權明晰,經濟決策高度分散。這種經濟為一隻“看不見的手”所指引,資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競爭的市場中的價格機制來解決。市場機制是解決資源優化配置,增進社會福利的有效機制。但是,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並不是萬能的。在克服壟斷和外部性中的弊端,提供公共物品,管理信息、調節收入分配、控制經濟波動等諸多方面,市場都無能為力,需要國家或者政府出場來發揮作用。

(4)混合經濟的基本特徵是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和國家所有相結合,自由競爭和國家干預相結合,因此也是壟斷和競爭相混合的制度。政府限制私人的某些活動;壟斷的成分限制完全競爭的作用。在這種體制下,憑藉市場制度來解決資源配置問題,依靠國家干預來解決資源利用問題。這種體制被認為是最好的制度,效率和公平可以得到較好的協調。

5.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以單個經濟單位(居民戶、廠商以及單個產品市場)為考察對象,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如何決定。微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包括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廠商均衡理論、收入分配理論,以及福利經濟學和一般均衡分析。

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作為考察對象,研究社會總體經濟問題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的總量是如何決定的及其相互關係。總體經濟問題包括經濟波動、經濟增長、就業、通貨膨脹、國家財政、進出口貿易和國際收支等。宏觀經濟學一般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週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財政與貨幣政策理論等。

三、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實證經濟學和規範經濟學

實證經濟學(positive economics)只分析考察經濟現象是什麼(what is),即經濟現狀如何,為何會如此,其發展趨勢如何,至於這種經濟現象好不好,該不該如此,則不作評價。

規範經濟學(normative economics)以一定的價值判斷作為出發點,提出行為的標準,並研究如何才能符合這些標準。它力求回答:應該是什麼(what ought to be)的問題,即為什麼要做這樣的選擇,而不做另外的選擇?它涉及到是非善惡,應該與否,合理與否的問題。

2.個體分析和總體分析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在對象上以資源利用和資源配置相區別,在方法上則以總體分析(aggregate analysis)與個體分析(individual analysis)相區別。總體分析稱為宏觀經濟分析方法,個體分析稱為微觀經濟分析方法。微觀經濟學採用個體分析方法,宏觀經濟學採用總體分析方法,都是由它們的研究對象的特點決定的。

個體分析和總體分析,作為一種數量分析的具體形式,都廣泛地採用邊際增量分析方法。邊際增量分析(marginal adding analysis)是指分析自變量增加或減少的最後一單位的量值會如何影響和決定因變量。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在進行數量分析時,把經濟變量區分為內生變量(內在變量)和外生變量(外在變



在首頁輸入關鍵詞即可查看相關資料

百度搜索《精研學習網》下載資料/免費閱讀

微信關注《精研學習網》添加客服領取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