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學位論文注水,板子不能只打在學生和老師身上

快評 | 研究生學位論文注水,板子不能只打在學生和老師身上

(視覺中國/圖)

如果教育資源的擴張跟不上研究生擴招的步伐,如果一些沒有太多實際意義的論文要求不改變,學位論文注水就難以避免。

江蘇省教育廳日前發佈了該省2019年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評議結果,結果顯示,全省學術學位論文平均不合格率1.57%,專業學位論文不合格率達3.59%,有高校的學位論文不合格率甚至高達8.33%。

學位論文注水已經是老生常談。尤其是有些領域的學位論文,已經成為注水的重災區。2019年初,知名演員翟天臨被爆出博士碩士論文都存在抄襲等不端行為。本次江蘇省的學位論文抽檢中,不合格率最高的是南京藝術學院。

正因為如此,2019年,教育部將“監督查處學術不端行為、抽檢碩博論文”等作為當年的重點工作,並要求各大高校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工作,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零容忍”,並提出,對不適合讀學位的研究生,要儘早分流、大力度分流。

學位論文注水嚴重,當然要提高要求,對學位論文嚴格把關,避免出於提高學位通過率甚至是出於人情而放寬對論文的創新要求。不過,論文注水的原因也不全在對研究生培養管理不嚴。研究生大幅度擴招帶來的教育資源不足,一刀切的論文要求,也是論文造假背後的部分原因。

根據教育部的數據,2010年,我國研究生錄取人數47.4萬人,2019年則達到80萬人左右,2020年研究生再度擴招,招生人數將達到百萬人。10年間,研究生招生人數翻了一番。但是高校老師,尤其是優秀的研究生導師則沒有那麼大的增長比例,幾乎每個導師帶的研究生數量都大大增加了。以前,每個導師每屆只收兩三個學生,現在可能要帶六七個,碩士一般讀3年,這意味著一個老師要同時輔導20個左右的碩士生,有些導師同時還帶博士。導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同時帶學生過多,每個學生能夠得到的學術指導自然就少了,學術水平自然難以保證,論文注水也就在所難免。

是不是所有的碩士研究生,都一定要寫論文才能拿到學位,也是一個應該反思的問題。

過去,研究生教育是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主,即使是碩士,也要求在研究領域作出一定的創新,而學位論文正是對其創新成果的總結,所以,對於研究生,一律要求寫學位論文,有些高校甚至要求必須有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才能拿到碩士學位。

但是,隨著研究生的擴招,研究生尤其是碩士生的培養目標發生了變化,從創新為主轉向創新和應用型並重,並開設了專業碩士,專門培養高端應用型人才。專業碩士招生的比例逐年擴大,從2009年的15.9%上升到2018年的58%。對於這些應用型的碩士來說,對他們的要求,不是在所學的領域作出學術創新,而是將本學科的前沿知識應用於工作實踐,提高工作的能力。對於這些專業碩士生,寫論文其實沒有什麼必要。硬逼他們寫論文,只是增加了論文的水分而已。

研究生論文注水甚至造假,板子不能只打在學生身上,也不能全打在教師或者學校身上。如果教育資源的擴張跟不上研究生擴招的步伐,如果一些沒有太多實際意義的論文要求不改變,學位論文的注水就難以避免。

辛省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