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為收藏一位醫生的私人藏品,發行彩票籌錢才得以興建

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羅素廣場的英國大英博物館,是最著名的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該館成立於1753年6月7日,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但你是否知道,這麼宏大的博物館竟然起源於一位內科醫生的私人藏品,而這位醫生又是"牛奶巧克力"的發明者,這還不算什麼,他還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的同事。


大英博物館:為收藏一位醫生的私人藏品,發行彩票籌錢才得以興建

▲大英博物館

他叫漢斯·斯隆,是英國皇家學會第十四任會長(上一任是發現"萬有引力"的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爵士),他在1753年,把自己積攢了一輩子的7萬件藏品全部送給了英國國王喬治二世,王室為此專門建造了一座博物館來陳列他的藏品,這就是大英博物館。

斯隆1660年出生於愛爾蘭基利裡,和英國皇家學會同一年誕生。他是一名內科醫生,27歲時就成為享譽倫敦的名醫,在倫敦醫學界和科學界都有廣泛的人脈和穩固的根基。

年輕的斯隆天生喜愛科學,物理、化學、地質、生物、自然……一切與科學有關的領域,他都感興趣,不過作為一名醫生,他最感興趣的還是植物學,這與他的工作有關。17世紀的醫學領域,大部分藥物都來自植物。當新大陸源源不斷向英國送來馬鈴薯、玉米、橡膠、奎寧、菸草等新物種時,斯隆也正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去海外尋找新的植物和藥物。

大英博物館:為收藏一位醫生的私人藏品,發行彩票籌錢才得以興建

▲漢斯·斯隆版畫像

這一天機會終於來了。1687年,英國貴族阿爾比馬爾公爵出任牙買加總督,斯隆由於醫術高超,被公爵親點為隨行醫務官。同年9月19日,由兩艘商船和一艘護衛艦組成的船隊,從普利茅斯港出發,歷經三個月的航行後抵達了牙買加皇家港。

從航行開始,斯隆就每天記錄航行中的日常生活和沿途觀察到的飛鳥走獸以及海洋物種。在牙買加的15個月裡,斯隆的腳步更是遍及全島,在日記中記下了天氣、自然災害、地形地貌、非洲人的日常行為特點等。這期間,他收集並製作了大量的動植物標本,準備帶回英國,但這些標本在牙買加溫熱潮溼的氣候中難以保存,因此斯隆僱傭了一位牙買加當地的畫家,跟隨他在牙買加各地旅行,遇到沒見過的植物、果實和動植物時,就由這位畫家用素描的方式記錄下來。這些素描作品以及斯隆收集的七百多種植物標本,最後都被斯隆帶回了英國。

大英博物館:為收藏一位醫生的私人藏品,發行彩票籌錢才得以興建

▲1689年漢斯·斯隆從牙買加帶回的可可標本和素描

這些畫作中,包括一幅可可豆的素描。斯隆在牙買加旅行時,發現當地人廣泛使用可可的果實治療各種疾病,這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在親自實踐之後,他決定把可可帶回英國。不過直接吃可可的味道一般人受不了,在一次偶然的嘗試中,斯隆把牛奶加進了可可飲品裡,發現非常可口,於是把這種配方申請了專利,後來他把這個配方買給了倫敦的吉百利公司,為他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收入。一直到現在,吉百利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是牛奶巧克力的代名詞。


大英博物館:為收藏一位醫生的私人藏品,發行彩票籌錢才得以興建

▲漢斯·斯隆的巧克力專利證書,現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在牙買加期間,斯隆很好地履行了醫務官的職責。他不僅隨時照顧好公爵和船隊人員的健康,還治好了很多牙買加當地患者,其中包括牙買加前總督、著名海盜亨利·摩根。

儘管有斯隆的隨行醫護,但阿爾比馬爾公爵還是於1688年10月在牙買加去世。丈夫去世後,公爵夫人無心再待在牙買加,決定返回英國。斯隆只得提前終止自己在牙買加的考察計劃,為公爵的遺體進行防腐處理後,護送其回到英國埋葬。

回國後,斯隆繼續在公爵家中服務了四年,然後在倫敦布魯姆斯伯裡區的繁華地段開設了一傢俬人診所,專門為富豪名流們治病,躋身為高收入人群。1685,他娶了一位牙買加大地主的遺孀伊麗莎白·斯洛恩,華麗轉身為倫敦富豪,這為他以後的收藏提供了有效的經濟支持。

早在青少年時期,收集各種植物標本就是斯隆的最大愛好,這種愛好一直持續到斯隆的晚年。1696年到1707年,斯隆將自己在牙買加島上的見聞結合自己的前期收藏,結集出版了《植物目錄》和《牙買加自然史》兩本著作,這兩本書中刊載了大量的牙買加動植物素描圖片,在沒有照相機的時代,圖文並茂地向讀者展示了很多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珍稀動植物,為他帶來了帶來了極高的聲望。1927年,在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艾薩克·牛頓爵士去世後,漢斯被推舉為新一任會長,一直擔任此職務到81歲高齡。

大英博物館:為收藏一位醫生的私人藏品,發行彩票籌錢才得以興建

▲斯隆收藏的標本,現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擔任會長後,斯隆與英國科學家們有了更廣泛的接觸,尤其是植物學家對他的藏品非常感興趣,甚至有很多海外領地的科學家,都慕名而來觀賞斯隆的個人收藏。這時的斯隆除了繼續擴大收藏範圍外,也會花錢成批地買下其它植物學家的收藏,其中僅臘葉標本的收藏數量就高達265冊,裡面只有8冊是他自己從牙買加帶回來的。

此外,斯隆還有12500多個上了釉的小盒子全部保存著各種植物,裝滿了5個大櫃子90多個抽屜;他從牙買加帶回來的動物標本原本只佔動物標本中的少數,到後期發展到6000多件貝殼,9000多件無脊椎動物,1500多件魚類,1200多件禽類、蛋類和鳥巢標本,包括剝製標本和骨骼標本在內的脊椎動物標本更是高達3000多件,甚至包括大象和鯨魚這樣的龐然大物。

大英博物館:為收藏一位醫生的私人藏品,發行彩票籌錢才得以興建

▲漢斯·斯隆的收藏

除了植物和動物類,斯隆的收藏還包括珠寶首飾、金屬、礦石、化石、岩石、古董、藝術品等五花八門的領域,這些藏品來自歐亞大陸,幾乎無所不包:2.3萬件各種錢幣和各種材質的勳章,300多件同時代的藝術珍品,包括德國畫家阿爾佈雷特·丟勒等名家作品。最令人羨慕的是他的5萬多冊藏書和不計其數的手稿和畫作,是當時英國最完整、最廣泛的私人圖書收藏。

為了妥善保存這些東西,斯隆不斷的購買房子,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倫敦房地產的發展。他先是在自己診所所在的布魯姆斯伯裡區購買了的兩棟房產,但顯然不夠使用。1712年斯隆又在切爾西買下一片地建了一個莊園。這座莊園以及周圍的近百英畝地後來作為女兒的嫁妝送給了Cadogan伯爵。這片土地就是現在倫敦市中心著名的斯隆大街、斯隆廣場周邊區域,是倫敦最繁華的區域,愛馬仕、路易威登、範思哲、繆繆等奢侈品品牌在斯隆大街上都有店面。


大英博物館:為收藏一位醫生的私人藏品,發行彩票籌錢才得以興建

▲倫敦斯隆大街,曾經是漢斯·斯隆私人莊園的一部分

晚年的斯隆十分擔心自己這些藏品的命運,他不甘心自己收藏了一輩子的這些寶貝在他死後重新散失。他遍尋倫敦的研究機構和博物館,沒找到一家能讓他放心託付這些藏品的。於是斯隆立下遺囑,將所有藏品全部贈送給當時的國王喬治二世,唯一的條件是國王給他的兩個女兒兩萬英鎊。儘管兩萬英鎊比起斯隆對這些藏品的投資來說要少很多,但英國王室還是有些遲疑,一則王室一時間拿不出這麼多錢,二則有財政大臣提出,不值得為這些東西支付這筆費用,以至於這樁交易一直到1753年1月斯隆去世都處於國會喋喋不休地爭論中。

就在國會為是否收購斯隆的收藏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俄國人得知了斯隆向英國政府出售藏品消息,他們向斯隆的家人表現出強烈的購買意願,但斯隆的家人和好友們希望將這些收藏留在倫敦。

大英博物館:為收藏一位醫生的私人藏品,發行彩票籌錢才得以興建

▲倫敦斯隆廣場

時任英國國會下院議長是關心保護文物,正直的政治家阿瑟·昂斯洛,在他的倡議下,倫敦成立了特別委員會,重新審定斯隆收藏的價值,結果顯示遠遠超過斯隆提出的2萬英鎊的出讓費,大約至少值8萬英鎊。但財政大臣還是反對購買斯隆的收藏,理由是要購買的還有哈利家族和柯頓家族的圖書、手稿和國家文件等的收藏。昂茲洛趁機鼓勵特別委員會就購買斯隆爵士收藏的同時,附帶收購哈利、柯頓家族的收藏而向議會提出議案。不久後,英國議會下院正式通過建立不列顛博物館的《大英博物館法》,並與1753年6月7日獲得國王的批准。

為收購斯隆爵士等人的收藏,《大英博物館法》按照斯隆的遺囑,規定未來的收藏將永久保存並可供人利用:"該博物館或收藏將保存並維持下去,不僅供學者和好奇的人們來視察和娛樂,而且要讓公眾使用並獲益"。鑑於資金緊張,法案決定採用發行彩票的辦法籌募購買收藏的資金。

大英博物館:為收藏一位醫生的私人藏品,發行彩票籌錢才得以興建

▲當時為募集收購資金髮行的彩票

在這項長達26頁的法案中,至少有12頁是有關發行彩票的內容:彩金總額30萬英鎊,彩票面額3英鎊,其中20萬設為4259個獎項,設定的獎級包括從一個1萬英鎊的頭獎到3000個10英鎊的末獎。最後,編號為46885彩票的持有者獲得頭獎,於1753年12月提走了1萬英鎊的獎金。這次十八世紀的彩票發行,在當時的英國引起不小的轟動,獲利的不是中獎的彩民而是操縱彩票炒作和賭博的投機人,其中還爆出過醜聞和訟案。為此,還有人抨擊國會的吝嗇,認為如果國會不是如此吝嗇,就不會有彩票,也就不會有舞弊行為。

彩票發行後,除開獎金費用之後,共募集了95194.82英鎊,其中2萬英鎊購買了斯隆的收藏,1萬英鎊購買了哈利家族的圖書館,另以1萬英鎊買下蒙塔古第一公爵拉爾夫·蒙塔古建造於17世紀的蒙塔古宮,作為博物館的館舍,除了整修和維護蒙塔古宮所需費用外,其餘的3萬英鎊購買了政府債券,以備以後維持博物館之用。

大英博物館:為收藏一位醫生的私人藏品,發行彩票籌錢才得以興建

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拉開英國新型博物館的序幕——它不歸屬於教會和國王,藏品涵蓋各個領域,並且免費向公眾開放。至此,斯隆的終生收藏可謂找到最好的歸宿。


參考文獻:

[1](日)出口保夫,呂理州.大英博物館的故事 精裝本[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

[2](英)託尼·賴斯編著;林潔盈譯.發現之旅 珍藏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3](美)萊斯著.發現之旅 歷史上最偉大的十次自然探險[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4](意)莫扎蒂編著.倫敦大英博物館[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5.

[5]陳平原.大英博物館日記 外二種[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

[6]郭曄旻,範昕.大英博物館的收藏史[J].人民週刊.2017,(23):72-73.

[7]東方洪.文創:大英博物館的主要收入來源[J].中外文化交流.2018,(10):61-63.

[8]Charlotte Lee.大英博物館:隨處可見東方文化[J].東方文化週刊.2018,(18):32-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