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究《如懿傳》與《甄嬛傳》劇情的差距

深度探究《如懿傳》與《甄嬛傳》劇情的差距

重點說說如懿傳為什麼差。

首先服化道成迷。周迅,董潔,霍建華,這一開始都是以十幾歲的青年人的身份出場的吧?

…一個賽一個的老啊。

演員本身的條件就不合適了,服化道還不用點心,後期隨著劇中時間的推移慢慢好了點,但是如懿???如懿的專屬造型師張梳頭,他真的擁有與眾不同的審美,總能讓如懿成為人群中最老氣橫秋的那一個…看個大女主劇,結果大女主造型不好看,這也太勸退了…

再說臺詞。我不知道流瀲紫是江郎才盡了還是怎麼樣…也不對,她本來也就沒什麼才,畢竟是東拼西湊抄來的。臺詞高度重複,每個人都有一句口頭禪,時刻不敢忘,彷彿不說我就不是我了。

孝賢皇后:為了我富察氏榮耀/臣妾一定為皇上生下嫡子/嫻貴妃越俎代庖…

金玉妍:哎呀…/永珹,你是貴子…

乾隆:如懿啊/如懿啊/如懿啊…

如懿:臣妾沒做過/不是臣妾做的(你倒是解釋啊!!你解釋啊!!!你不是瓊瑤寫出來的!你清醒一點!!)

海蘭:姐姐/姐姐/姐姐…

你們都是復讀機嗎!!!

人設也是前後矛盾的一塌糊塗。

金玉妍前期攪風攪雨全身而退,這種段位,居然在魏嬿婉出場之後,為了把最大反派的位置讓給魏嬿婉,強行智商下線。她犯的各種錯誤,比起她前期的表現,簡直低級到不可原諒…突然就沒有腦子了!

而且最讓人想不通的就是,你一個貢品,為啥敢幻想自己能當皇后????宮裡沒人了嗎??

魏嬿婉就更奇怪了,自己偷偷配舒妃的坐胎藥喝,發現真相之後惱羞成怒,怪在如懿身上,怪如懿沒告訴她…誒,你怪人家????

從金玉妍智商下線開始,魏嬿婉突然就變成了後宮掃大街的,沒事就瞎溜達,一定能撞見別人說話,一定能看見什麼秘密,每天啥事也不幹,就是在後宮裡瞎溜達,還手眼通天,能買通這個買通那個,不能為了讓她當反派就把她寫的這麼萬能吧…

海蘭。起初多柔弱多廢柴一人,捱了頓羞辱淋了一場雨突然之間雄起,性情大變,打硬仗化狠妝,fine,不過您隨著您性格一起雄起的,好像還有智商,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凸顯如懿的善良,海蘭就跟開了上帝視角一樣,什麼人什麼陰謀詭計都能看透。

什麼雨能讓人提升智商,請務必讓我也淋一下。

海蘭斷言魏嬿婉不安分那段就離譜,皇上隨便跟宮女說兩句話,你就斷定這人不安分(雖然這是事實)隨手就打發人幹苦役去了…我沒看懂有什麼必然聯繫。或者說,就算魏嬿婉表現反常不安分,您對皇上多不自信啊,怕他看上一宮女…雖然事實證明皇上確實不太行。但海蘭在這件事以及其他很多事上表現的都跟開了上帝視角一樣你這就過分了吧你…

金玉妍虐人為樂,您是變態嗎??

太后上屆宮鬥冠軍,鈕鈷祿甄嬛。掌聲有請。

嚴格來說,如懿傳裡的太后和甄嬛好像不是一個人了,雖然按時代來看,是續作,但看人設,這不是甄嬛。嬛嬛怕貓,太后天天抱一個藍胖子還挺開心。

我最想不通的就是,您是太后,皇上是您兒子,某種程度上來說您倆不是利益共同體嗎??您這見天兒的算計著怎麼監視皇上是想幹啥啊??想垂簾聽政啊??

還有景仁宮那位,如懿每一個重大轉折,她都來託個夢…我都不知道要怎麼吐槽。

重頭戲,如懿

如懿整個人跟分裂一樣。嫁給乾隆之前活潑靈動有主意,在皇上登基後迅速變成了沉穩不爭不搶的嬪妃。這個轉變我猝不及防。

她是個寬厚蓮花人設,一生清淨淡泊,都是別人上趕著害她,最終她該了的都了了,然後哀莫大於心死+病重,就沒了。

沒問題。雖然憋屈一點,但也不是不能接受,畢竟最後你也算弄死魏嬿婉了。

但是蓮花就要徹底一點,寬厚就要徹底一點,不能精神分裂。

冷宮吃砒霜也好,後期欲直接誅殺魏嬿婉也好(雖然沒成功),冷宮出來之後給阿箬上貓刑也好,這都表明了,其實如懿是一個,既有心計,又能下狠手,不優柔寡斷,還有行動力的人。

偏偏在她自己讓人暗害的時候她什麼都使不出來,讓人算計的一愣一愣的。

應該是個溫厚的好人吧,但是面對魏嬿婉的時候,魏嬿婉剛封答應的時候,她對魏嬿婉就一直沒好臉色,後續和海蘭提起魏嬿婉也都沒什麼好詞,非常刻薄。

原因當然是因為凌雲徹真心錯付,如懿為凌雲徹不平,但是魏嬿婉追求自己想要的,一開始也沒用什麼下作手段,就只是討好皇上,這也錯了??

舉個例子,你有個異性好友,好友有個女友,女友心有追求,於是提出分手,很快找了新男友,實現人生追求,從此飛上枝頭。

…你有啥資格為你的異性好友鳴不平嗎?這邏輯是不是不太對??

何況一開始魏嬿婉真是在討好她,也沒使什麼出格的手段,而且魏嬿婉在啟祥宮過的有多慘,如懿不是沒看見。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不管魏嬿婉這個討好是真心還是假意,因為凌雲徹你從不給人一個好臉子,這很沒教養吧…

說難聽一點,魏嬿婉這個毒瘤就是如懿和海蘭兩個人聯手培養起來的。不然本來哪來這麼多事啊。

還有她的兒子,一個一個跟她漸行漸遠,我覺得也是她的問題。傷心永璜長大了變了,跟她不親了,問題是從冷宮出來之後,就算永璜你接不回去,你主動關心過人孩子嗎?哪次不是人孩子眼巴巴地來找你啊,還只能說上兩句話,等孩子長大了知道怨孩子不把你當母親了,你把人家當孩子了?

自己親兒子讓人家給算計利用成啥樣了,還一無所知呢,我都懷疑她為親兒子操的心有沒有為凌雲徹操的心多。

還有一個個太監,都沒有太監樣,李玉和他那倆徒弟,除了進忠有點那味,一個賽一個的man,幾個娘娘身邊的也都是,什麼三寶啥的,看著就沒個太監樣,想想前輩蘇培盛?想想華妃身邊那個一米六一米七?那才叫太監呢好嗎…尤其是進保啊,濃眉大眼一身正氣說話也賊硬氣,換身衣服可以演帶刀侍衛了!

深度探究《如懿傳》與《甄嬛傳》劇情的差距


我不是想把如懿傳批的一無是處,我自己也看了兩遍,我很喜歡周迅和辛芷蕾,周迅的作品基本都看了。

如懿傳不是全無優點,其實優點也很多,比如畫面,是真的大氣好看,有電影感。比如皇后臨終隔著屏風看見她模模糊糊的影子跌下床,比如如懿出冷宮登城樓的背影,好看的畫面非常多。這是導演的功力,但改變不了周迅造型不過關的事實。如懿整個人都和別人有一種割裂感,彷彿不在一個世界。首先她的表演方式就和別人不一樣。(防槓,我喜歡她,沒說她不好,只說不一樣)。她是完全電影感的表演方式,一舉一動一個神情一個抬眼給你傳達角色的內心,很內斂。相比之下其他人都是標準的電視劇表演,不是其他人就不傳達內心,可是其他人的情緒表達更直觀,所以和別人對戲的時候看起來別人大喜大悲都快瘋了,她還波瀾不驚。這個波瀾不驚是和其他人相比來說的。

本來表演方式區別就很大,衣服還和別人不一樣。可能如懿傳劇組標榜的是還原歷史,但評論區有個朋友說的對,只有如懿一個人還原了,別人都沒有。別人的服飾是一套風格,她自己自成一派,所以怎麼看都非常特立獨行,和別人不像一個整體。

而且她們旗頭形狀都很奇怪,不上圖了也不好找,她們的旗頭有各種稜角,形狀很怪。穎妃入宮的時候,毓瑚姑姑告訴她改妝,說滿人都要梳小兩把頭梳燕尾…

實際上哪有幾個人梳的是小兩把頭啊!連毓瑚自己那個都不是吧!我感覺毓瑚那個很像架子頭,但也不瞭解不敢亂下定論。妃子們那些大腦袋,我一開始看的時候,一搭眼尋思是大拉翅,尋思大拉翅就大拉翅吧,甄嬛傳也大拉翅,要什麼自行車,咱不能太雙標。不過往後看我才發現,她們那大拉翅都是頭髮纏的,那不是綢布板啊!所以那是啥?架子頭?和大拉翅一樣的架子頭?我後來查,大拉翅好像也有用假髮纏的,不全是綢板,但反正,不合歷史就是了。不過說到底這個也不重要…

其實還有很多其他人也處處是槽點…比如和敬公主,仗著自己是嫡出公主就踩在庶母臉上輸出…庶母也是母啊姐姐!!你還bb你皇阿瑪婚姻大事,古人很崇敬的仁孝呢?那是你的爹,也是你的君主,封建社會你這麼嘰嘰歪歪真的沒問題嗎…

倆蒙古妃嬪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吃烤羊腿直接上手撕…您這樣塑造蒙古嬪妃非常影響我對孝莊老太后的印象,瑞思拜。世子沒出來之前我一直幻想得多好看,能讓金玉妍這種級別的唸了這麼多年,一回頭一個李光潔…不是說李光潔不好看,但對比之前的期待…有點落空。

有人問為什麼不說說皇上,我感覺他最沒啥可說的。霍建華平常看起來還挺好的。但說句過分的,畢竟是一把年紀了還在偶像劇中沉淪的電視劇咖,不能指望他表現的有多好。他盡力了,能看出來。他的表現也不是有些人批的那麼一無是處,但確實有點問題。

甄嬛傳能在很多人心裡拔到正劇的高度,難道是孫儷和蔣欣的功勞?

當然是因為陳建斌。

陳建斌往那一杵有個皇帝樣,他罵華妃,華妃那麼剛烈的性子,顫顫悠悠跪在那都不敢還口。他演的皇帝,為國事勞累的時候,你能感覺到他是真累。生氣的時候你能感覺到他是真生氣。有一個皇上那種“皇宮是我家我想幹啥就幹啥不過也不能太過”的隨性感。

但霍建華那個皇帝…他沒有隨性,他只有任性。他我覺得只有色眯眯的時候演的很不錯,比如在令妃那喝鹿血酒…他沒有威嚴,他罵人一句誰都敢上來頂嘴分辯,恨不得他罵一句妃子能回十句…眼瞅著這誰都不怕他啊…

甄嬛傳裡,皇上很少參與宮鬥,除了華妃這種他不得不親自下場的。但他基本門清,不敢說全都知道,但絕對不是全都糊塗。比如後期他說過,他知道後宮表面風平浪靜實際一團汙穢,只不過很多時候一是女人的事犯不上,二是有純元的情分在。這說明他知道皇后背地裡做過什麼。他不參與,但他了解,適當的時候出手。

如懿傳這個乾隆就完全相反。他啥都參與,親自下場氣死孝賢皇后…人家都快油盡燈枯了哥。親自下場虐待阿箬。親自下場搞死高晞月,親自下場搞死純貴妃…我覺得純貴妃不說是他搞死的也差不了多少。可他根本查不清楚誰搞風搞雨。他啥都參與,完了還啥都不瞭解…

而且作為一個皇帝,他陰暗的有些過分。你自己知道如懿冤枉,知道她被人害了,查三年球都沒查出來,完了只能虐待當年的始作俑者,夜夜讓人跪著。都不說前提,一個男人,保護不了自己心愛的女人,就用下作手段虐待搞事的女人…這個情節顯得皇上既陰暗又無能。可能流瀲紫覺得這就是蘇這就是總裁力max吧,但我真的覺得陰暗又無能。

還把這幾年如懿賣出去的每一件繡品親自過目…

兄弟你買下來啊!你差那點錢啊?!那是你女人為了謀生勞累的一針一線,你出價高點你女人就能少繡一點好嗎!你買下來啊!

不管是割裂感,還是永遠針對害孩子的劇情,還是不合理的人物行為邏輯,其實都不是根本問題。這些問題,甄嬛傳也都有,甄嬛傳裡,蔡少芬和其他人格格不入,劇情也是圍繞害孩子(也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來流瀲紫就這點能耐),但總得來說,甄嬛傳想表現的東西,能站得住腳,能立住。

甄嬛傳只表達甄嬛和其他幾位女性角色的心境變化,皇上的戲份也有,但皇上更大程度上是個世俗意義上的皇權符號,乾的都是咱們普通老百姓覺得皇上會幹的事。如懿傳要表達皇上和如懿雙向的感情發展,可是皇上和如懿的人設都非常精神分裂,如懿的前面已經寫過了,下面我說為什麼乾隆的人設也分裂。

如懿傳想表現一代帝王夫妻的婚姻圍城,想表達兩個相愛的人在深宮一步一步走偏各自離散,蘭因絮果苦海無邊。這主旨如果拍好了,其實是非常戳人的,像如懿在廊下喝著茶過世那段,就算前面劇情一塌糊塗,單看這段也非常戳人。

問題在於從全劇來看這是立不住的,你看不出來乾隆愛如懿。

請大家通過以下幾件事來判斷乾隆愛不愛如懿:

懷疑如懿跟一和尚私通。

打如懿進冷宮。

“如懿,你要識大體”,然後放過了害過如懿的人。

在令妃那喝鹿血酒,自己理虧,打如懿的臉(如懿那段是有點硬氣)

如懿非自願去給寒香見做絕育,皇上一個巴掌。

“我遇見了香見才知道什麼是愛情”(原話忘了就這個意思)

懷疑如懿和凌雲徹有私情(雖然啥也沒有,但我看你倆是快了…)

…說這乾隆愛如懿,誰信啊!!

還有如懿,入宮前多活潑靈動的小姑娘啊,入宮之後真就絲毫不吃醋您忒識大體了這?甄嬛傳裡甄嬛少女時期也會吃醋,沉靜如眉莊,和甄嬛聊天的時候也會說,其實有一點點吃醋。如懿可能是因為她的表演方式看起來太內斂,感覺就是乾隆一登基,她就一夜之間從古靈精怪的格格變成了一個沉穩遺世獨立啥都不在乎的妃子…

更可怕的是,我以前好像在其他問題看見過回答,說如懿傳原著連青梅竹馬的情意都沒有,如懿就是三阿哥不要才給弘曆的,他們沒有感情基礎…

還好汪俊沒真的這麼拍,真的這麼拍這個劇就更立不住了。

一面演著毫無情意可言的戲,一面按頭告訴你,他們就是相愛!乾隆特別特別愛如懿!

這誰看都得彆扭,不彆扭就怪了!

太后天天抱個藍胖子,你們都說那貓是葉瀾依的或者因為葉瀾依才喜歡貓,以及年紀大了喜歡甜食因為眉姐姐喜歡鸚鵡因為安陵容…

你們從哪看出來的呀…我沒在抬槓,也沒在陰陽怪氣,我是真心實意的發問,這是個正經疑問句,因為我是真的不知道這個是哪裡體現的,我沒看過原著小說,希望知道的可以回答一下,謝謝。

你們都覺得太后就是甄嬛嗎…我個人認為,僅僅個人認為啊,甄嬛傳作為一個原著架空的作品,續接乾隆時期的如懿傳原本應該不在計劃內,如懿傳接上甄嬛傳,只是接上了那批人物的名字而已。性格,經歷,應該都是根據如懿傳的劇情需要重寫的。

我為什麼這麼感覺。

首先如懿和甄嬛傳結尾的青櫻性格明顯不同。如果對標甄嬛傳裡的形象,如懿是重寫的,那麼,甄嬛就有可能也是。

其次,太后有個親戚叫訥親。這個訥親是啥人呢,官至保和殿大學士,整個滿清,保和殿大學士,統共它就沒幾個人,我給你數幾個出名的,張廷玉,索額圖。知道這位置多高了吧。甄嬛的出身哪有這種親戚…?訥親祖上可是遏必隆,巧了,歷史上的孝聖憲皇后呢,她祖上也和遏必隆沾親帶故。所以如懿傳裡的太后,她真是鈕鈷祿氏出身,如假包換的滿人。她和甄嬛,對應的是同一個歷史人物,但落到具體創作上,確確實實不是一個人。

當然,你要非說甄嬛當了太后之後訥親自己帶著遏必隆家族的出身來攀親戚,我也不能說啥。

再次,如懿剛封后乾隆下江南的時候,那時是乾隆十六年,太后親口說“我六十天齡”…

深度探究《如懿傳》與《甄嬛傳》劇情的差距


為了證明我沒扒瞎

此時乾隆十六年,太后六十,可知雍正駕崩時她四十四。而甄嬛當太后的時候貌似還不到三十歲。

連基本戶籍都不一樣了,還硬說老太后和鈕鈷祿甄嬛是一個人,是不是有點牽強…我的結論是,她倆只是對應了同一個歷史人物,在實際藝術創作中並不是一個人。也許有點繞,我舉個例子,還珠格格里的太后也是孝聖憲皇后,你不能說她也是甄嬛吧。如果你們非要說,流瀲紫寫如懿傳的時候把甄嬛的基本信息都改了,可是她倆就是一個人!那我也不說啥。

順便流瀲紫的起名水平真的不行,她連人名都要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厄音珠是順治的一位侍妾的名字,而諸英是努爾哈赤一個兒子,她改成瑛拿來就用了。只有一個諸瑛和諸英同音我還不會很懷疑,可是還出來一個厄音珠,這是她起名風格??我基本確定了,史料裡翻出來一個冷門的好名字拿來就用了。

如懿傳有的很多問題,甄嬛傳其實也都有。

比如蔡少芬格格不入,這個在我大概初中第一次看的時候有很強烈的感覺,不過看得多了,蔡少芬這個畫風反而成了特色,看多了不違和。

比如劇情一直針對害孩子下三路,但當時別說宮鬥了,連大女主戲也沒多少,看的也挺新鮮。而且吧,甄嬛傳害孩子,你可以說是調劑,統共它也沒死幾個孩子,如懿傳那死孩子死的也太密了吧!今兒死一個明兒死一個,集集都在死孩子。我知道這和乾隆的歷史原型有很大關係,不過這種集集害孩子的設定真的顯得後宮諸人閒出屁了天天淨琢磨著你害我我害你而且還惡毒的一批啊,讓人不得不懷疑皇上挑人的眼光…

再比如人物行為邏輯詭異,比如好好的人一嚇就瘋,麗嬪見鬼瘋了我還能理解,富察貴人欺負了人之後聽個故事就能瘋,這種膽量,出門之前得做多大的自我鼓勵才能有膽子攛掇齊妃讓翠嘴打爛她的果啊!再就是流瀲紫很愛把人寫成工具人。甄嬛傳裡其實還好,最多也就是宮廷唯一大喇叭小廈子,最強全能王小允子這種程度。到了如懿傳裡,魏嬿婉和海蘭這兩個重要角色那就是最大的工具人啊!!!都是小允子強化版2.0,就沒她們做不到的事兒!

尤其是魏嬿婉,她後宮掃大街瞎溜達,能買通全紫禁城,這種破事都不說了,就最後皇帝裝病引她入甕這段就離譜,皇帝,為了揭發一個嬪妃,親自下場扮演重要角色,天天就擱床上躺著,朝政您不管了??假如說,這個情況是真的,皇上真的病重不行了,而宮裡連個能壓制魏嬿婉的人都沒有,那看那個架勢,她換紙條還真能成功。

我看過有人說甄嬛傳原作有紅樓夢的影子,我沒看過原作不評價,不過藕粉桂花糖糕的確是紅樓裡出現過的糕點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在我看來,甄嬛傳的人物設置其實是有金枝欲孽的影子。

毫無疑問,tvb拍不出中國古代宮廷的精髓,人物氣質差了口氣,不怎麼嚴謹,畫質和服化道放現在來看也很次,但當年真是火的一批,也是當年tvb最貴的劇了。

金枝欲孽一開頭,一批上京的秀女,其中最出色的兩個各懷心思,而紫禁城裡,最得寵愛的如妃逼死了一個跟她爭寵的妃嬪,逼得妃嬪上吊自殺,那之後就有了鬧鬼傳聞,還有人祭奠這個枉死的妃嬪。而如妃闖進妃嬪吊死的宮室,把祭品紛紛掃落“以後誰也不準祭奠這!我倒要看看,紫禁城裡的人是更怕鬼!還是更怕我鈕鈷祿如玥!”

“敢跟我爭寵的人,就都得死。”“我倒要看看,公道是在我年世蘭手裡,還是在你所謂的人心。”

是不是有點像。最後也都被算計失寵。

兩部作品裡的皇后都是年老色衰,一開始看起來都寬和仁厚,還都被寵妃壓一頭,而真實面目惡毒殘忍,殘害皇嗣。

眉莊硬件過人,死心之後愛上溫實初,為了讓溫實初常看她被燒傷時不喝藥,最後難產死了。

金枝欲孽裡的納蘭福雅,硬件過人,失寵之後愛上孫白楊(太醫),為了孫白楊常來看她故意讓自己生病…

總之金枝欲孽的痕跡很重。如懿傳中,我也懷疑凌雲徹大概對標的是孔武,不過往後發展又不大像了。流瀲紫自己也說過,看完金枝欲孽才創作了甄嬛傳。有珠玉之作做骨架,甄嬛傳再次也不會次到哪去。但如懿傳,大概是輪到如懿傳的時候沒啥好作品可抄了吧…

不知道流瀲紫怎麼想的,乾隆那麼多后妃非要一一對應,有些身上都沒啥大劇情,刪了也對劇情毫無影響,你都虛構人物了,那刪幾個人會怎樣?影響你吹還原史實?比如陳婉茵,身上連個像樣的支線都沒有,你會發現,刪了這個角色,對劇情流暢度沒有任何影響。

還有的情節,乾脆就是強行加支線。比如和尚那段,刪掉,對劇情流暢度,毫無影響,和主線,球關係,都沒有。和尚劇情之於如懿傳,約等於凌雲峰之於甄嬛傳。難看的一批。

不知道為啥不學甄嬛傳起用新人?不僅省錢,還能給娛樂圈留下一批生力軍。甄嬛傳也挺奇怪,主要角色沈眉莊安陵容都沒大火,但毛曉彤譚松韻唐藝昕現在發展的都還不錯。如懿傳非要堆陣容+原聲,堆在一起效果也不見得有多好,刨除周公子,演的最好的當屬辛芷蕾和董潔,其他人都差了口氣。可金玉妍身上槽點真的真的太多了吧,我看的時候最想不明白的,一個是貢品想當皇后…

對了,如懿傳流瀲紫沒得抄了開始抄自己。

“你讓不讓我XXX是你的氣度,我能不能XXX是我的本事”

如懿傳裡也出現了,在容嬤嬤給金玉妍戴耳環那。

這麼一看,她的創作水平,是真的,不大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