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有感(一)

上週末,照例,孩子的家作輔導還是歸我。我從孩子的書包裡把學習課本、作業本和家記本都拿出來,看看孩子這個週末都有哪些作業,已經完成了有多少。逐條對照家記本,檢查孩子作業完成情況。

然後,發現有做錯的地方,於是把孩子叫過來要求訂正,孩子一臉的不情願(事後回想,可能是我打斷他看課外書的美好時光的緣故)。儘管在我的催促下,孩子把語文和數學卷面作業都完成了,但是孩子的抱怨一直繼續著,臉上也是怒氣滿滿。這時我想起了備戰司考那兩年學到的一句話:學習就是一個不斷克服不舒服感和痛苦感的過程。於是,我和孩子分享了這句話,讓他明白學習本來就是讓人不舒服,讓人痛苦的,需要努力去克服這種不舒服和痛苦。但是孩子似乎不是太明白,依然是憤怒的小火山在燃燒著。最後一項家作是背《聲律啟蒙》課文,這時孩子徹底不願意了,在我面前哭鬧起來,還說太難了,自己背不出來。按照慣常的理解:孩子,你哭鬧浪費時間,你都沒有好好熟讀,怎麼能背出來呢?被孩子這樣刺激著,作為大人的我,是很想臭罵、教訓一頓孩子的。但是,這一次,我放棄了這麼做。

我把《聲律啟蒙》課本拿來,對孩子說爸爸不知道你要背哪篇課文,你能告訴我嗎?孩子暫停了哭鬧,告訴我要背的是哪一篇文章。然後我看著那篇文章說,課文不背完,家庭作業就是沒有完成啊,圍棋有1段水平的小朋友,背篇小文章一定不在話下啦!我讓自己故作輕鬆。孩子這時從我手裡把書拿過去,一邊啜泣,一邊看要背的那篇文章,並開始小聲讀起來。讀了也就兩遍,孩子說能背了。於是我把書拿來,讓孩子背。由於不是熟讀,因此孩子難免不能流利背誦。於是我讓孩子看書,就這樣來來回回幾次,孩子把書交給我,終於把文章全部背誦完。我也如釋負重,可以在家作本上寫上:全部完成。完了,我對孩子說,爸爸就知道你肯定能背出來的,而且沒想到你這麼厲害,讀了幾遍就行了。孩子聽了很受用,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並和我愉快地擊掌慶賀。

原來,輔導孩子寫作業也不一定是父慈子孝終結時啊。

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有感(一)


回顧我對待孩子的態度,回顧自己對做父親一事的認識,不得不說魯迅先生的文章《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對我觸動很大,直擊靈魂深處的那種。以前也看過很多育兒的文章,但是都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結合日常和孩子的相處,有幾點還是值得總結和反思的。

1.孩子就是孩子,不是縮小版的成人。

魯迅先生在1911年的時候就明白了這個道理,但不幸的是,我是現在才知道。回想自己以前對孩子的教育,都是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魯迅先生的文章裡就談到我們的鄰國日本就會根據孩子的心理,設計出很多符合兒童需求的設施,很多育兒理念也是科學地依據兒童的成長階段來劃分。可能受自身從小所受教育的影響,總會用一種命令式的口氣要求孩子。就像以前每次檢查孩子作業,總會要求孩子自己把作業本拿出來,現在我覺得放下身段,自己把書包拿來,然後去看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孩子更能接受。理念先於行動,理念指導行動,因此一旦理念有失,想做對就難了。

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有感(一)


2.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我們常常會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但是在孩子身上,我們總有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在作怪,苛求孩子必須是完美的,易中天先生就獨樹一幟說首先要讓孩子成人。如果我們能夠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也就不會有這麼多苛責,不會有這麼多怒火。現在很多家長的焦慮情緒主宰了正常的親子關係,我想如果能樹立孩子可以不完美的觀點,家長的焦慮就不會那麼嚴重了。現在很多學校,很多父母都把北大、清華作為孩子的奮鬥目標,我想這也是在孩子身上追求完美造成的,只可惜能進北大和清華的只是鳳毛麟角,現實是很打臉的。不能說進不了北大和清華就是次品了,其實殊途同歸,只要肯努力,終會有屬於自己的精彩。

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有感(一)


3.是做一個有恩於孩子的父親還是做一個有愛於孩子的父親。

我們從小就會接收這樣一種來自父母的教育: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都是為了你好!所以孩子必須聽父母的,父母總是對的。我不知道這樣的教育方式對錯與否,但是魯迅先生在文章裡告訴我們要對孩子有愛,有愛比有恩更能讓孩子接受。對孩子的愛不是掛在嘴上的,按照我自己的成長經歷,母親對我的愛都是一件件小事情所串聯起來的美好回憶。比如,母親在交流會上給我買幾顆一年到頭也吃不了一兩次的橄欖嚐嚐;母親在我睡覺時(其實沒有完全熟睡),將被子給我蓋好的一剎那;家裡吃魚時,母親總是吃魚頭和魚尾巴,把魚身夾給我吃…等等,沒有太多的語言教育,只有充滿愛意的舉手投足。所以,那句“身教重於言教”真是哲理滿滿的。愛是可以感知的,如果我們這麼做了,孩子們是一定可以感受到的,作為父親,我想自己能做的應該是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而已。

4.要直面自己的不足,要有改變自己的思想準備。

哲學裡有一個觀點,就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不能故步自封在父母對自己的影響裡,按照魯迅先生的觀點,就是要改革我們的家庭,最重要的就是要改革自己的思想。還是按照老一套,以命令式的模式來教育孩子,只會讓孩子遠離你。人性都是喜歡自由的,在命令式的教育方式下,孩子沒有自由,孩子對父母的遵從也只會是強弩之末,不能走得太遠。到了青春期,孩子為了叛逆而叛逆,那時就會悔之晚矣。因此,我的理解是,趁孩子還小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願意和你溝通,和你交流,和你分享,那麼到了孩子的青春期,我們就會遊刃有餘,胸有成竹了。

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有感(一)

5.相信能量守恆,把能量守恆定律運用在親子關係上。

規律是很強大的,不會因為某個人、某個時間而有所改變。能量守恆定律,可以說是為人處事的萬金油,哪裡都可以一用。在親子關係上也是如此。在孩子發脾氣、鬧情緒時,如果父母脾氣更大、情緒更糟,那麼只會讓更甚的壞脾氣和糟糕情緒主宰親子關係,不用說,一定是看不到好的結果。換一個角度,如果在孩子發脾氣、鬧情緒時,用自己的積極樂觀來感染孩子,必定會中和孩子的脾氣和情緒,讓孩子和自己趨於平靜,實現良性循環,對比,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歸根究底,想要成為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親,唯有學習和改變才能讓理想成為現實,讓親子關係更上一層樓,向著希望和光明,走向未來,走向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