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閱讀: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如何讀書》:推動的“無形力量”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不變強就無法生存,不學習就無法獲得知識。


這兩句話,看起來非常應景,生存和知識向來都是人求而不得的一件事。為了生存,我們付出畢生精力;為了求知,我們培養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者的態度。


所以說,生存和求知是一件求而不得的事,絲毫沒有過分之意,恰恰,證明了人們所希望的真是最需要的,最需要的也就成為了最想要得到的和實現的。

《深閱讀: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如何讀書》:推動的“無形力量”

生存的需求

為了實現這種需要,我們要了解的書是如何被推動的,知識又是如何被推動的,在推動背後是那種力量在起作用,這個背後的作用到底是誰在出著隱形的力量。


為了瞭解這些問題,先看看被問題困擾的人們。


與學生接觸多了,就會產生對於他們的認知,感到學生對“不會整理問題”這一現象,屢屢感到不可思議。


譬如找工作,若是想就職傳媒行業屢屢受挫,就應該改變方向,儘快開始尋找下個目標,可他們卻偏偏想不開,始終難以做出決斷。


而齋藤孝常常激勵學生的方法:“既然是為了得到一輩子的工作,那就每天花10個小時去學習吧。”


這個時間時間沒有誇張,反而理所應當,可讓齋藤孝沒想到的是很多學生連這一點時間也不願意付出。


一言以蔽之,他們缺少的是“跟自己談判的能力”。跟自己談判需要具備好的態度,要把自己的目標與現實之間拉近距離,通過拉近距離,再判斷目標與現實之間的狀況,通過狀況再分析如何應對,找到問題中的優先事項,集中“優”的辦法解決優先問題。

《深閱讀: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如何讀書》:推動的“無形力量”

優先解決首要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先要看看書是如何推動的。


書如何推動,力量來自哪裡:


書肯定不會以自己為中心,從而產生力量,讓自己推著自己走。


所以,書的力量不是來自書本身。而是來自書裡面的每一個文字之間連接所產生的巨大力量。


看看這種力量又是如何推動人行走的。為何說越優秀的人就越喜歡讀書,乍一看,這句話好像帶有貶義,什麼叫越優秀的人越喜歡讀書,這不是變相貶低不優秀的人不讀書是麼,倒也是,倒也不是。


倒也是,是由於我們見過的大多優秀的人,都是喜歡讀書的。


倒也不是,不一定不優秀就不去讀書,而是一部分人通過讀書正慢慢變優秀。


齋藤孝說:許多企業家都喜歡讀書,尤其是領導大型企業、同時身為日本財界領軍人物的企業家們,均讀過大量書籍。還有我經常接觸的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他們都是活躍至今的頂級企業家,同樣也是書蟲。


《深閱讀: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如何讀書》:推動的“無形力量”

或許每個優秀的人都在讀書

你覺得優秀的人讀書是一種偶然現象嗎?分析分析就可知道了。首先企業家們的時間安排非常緊湊,還有上行的壓力,頂著時間、上行壓力去湊時間讀書,絕不是因為讀書沒用,而恰恰是因為讀書給人拓展思路的空間,很多時候,人們遇到問題或許會停住腳步去探索,但書讀多了,就會在開一扇窗的同時打開了一道門,至於門的寬窄,還需自己的讀書量、讀書質量、理解、融會貫通有很大關係。


所以,企業家們讀書是為了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打開很多道門,可以進進出出試試,這樣不僅省下了時間,還提高了做事效率,所以讀書不是浪費時間,而是節省時間。


這是書推動的第一波力量,及可以節省時間,提高辦事效率,當然,這也是在你真正閱讀之後發生的力量,而非憑空產生。


書推動的第二波力量,讀書有兩大好處:

一來,讀書不只是單純的娛樂,它能讓我們得到獨處的時間,使精神恢復平衡。二來,讀書能幫助企業家磨鍊不可缺少的決斷力和判斷力。

《深閱讀: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如何讀書》:推動的“無形力量”

無形的力量

讀書和娛樂沒有親家關係,也沒有血親,只是讀書給人安靜的空間和時間,而娛樂多了一份喧鬧與複雜,談到精神平衡,則是書推波助瀾之效,精神世界得以平衡不外乎兩個條件:

一要讀書;二要給自己獨處的時間。


讀書是為了擴展腦海裡的認知,給自己獨處時間是為了讓認知拓展到身體各個部位,有句話叫“一發而動全身”。


幫企業家磨練決斷力和判斷力,恰好這兩種能力企業家是非常需要的,而書給了他們這個需求,至於企業家怎麼取得而用之,則要看自己的造化,畢竟人人讀書都有不同的理解。提高這兩種能力,一則可以提高辦事效率,二則可以有敏銳的市場眼光,所以,這兩種能力是必備的。


而判斷力不僅是企業家需要的,現代人也是需要的。說到需要,人有個毛病就是好處不嫌多,所以人們即希望有這種能力,又希望不讀書可以獲得這種能力,我覺得這種希望在微妙與微妙之間徘徊,說白了就是不可能。


若說在以前,我們種地,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工作千篇一律,似乎是不需要有判斷力的,但往深一想,這裡面還是有點貓膩的,膩在我們有時還要掌握天氣變化,種地不僅僅是種地,而要判斷,還要考慮秋收時間,太早了,太晚了也不好,所以,種地雖是體力活,靠天吃飯,但你全靠天,自己又不去勞作,就算天給你了你許多,你也不能將其消化。


所以,讀書的最後一波力量還是多讀書,書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動你閱讀下一本書,書的力量永無止境,學習也永無止境。

《深閱讀: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如何讀書》:推動的“無形力量”

一本書接著一本書


推動知識遍及大腦:


用讀書啟動大腦和心靈。


筑波大學名譽教授村上和雄先生是基因研究的權威,他著有一本書,名叫《啟動的活法》。該書指出,人類的基因有99.5%是完全相同的,而個體能力的參差不齊,是由每個基因的“啟動”程度決定的。接觸一流人物,就是啟動基因的一種手段。


作為一種手段式的存在,不妨先從自身的啟動裝置開始堅持,再延伸到外部的優秀人物。


來看看啟動大腦和啟動心靈。


啟動大腦:開啟大腦防禦的大門,讓外界的知識湧現進去,從而讓大腦變得更加靈活。


啟動心靈:若說眼睛是我們的第一扇窗戶,心靈則是第二扇窗戶。讓心靈的窗戶打開,吹吹風,淋淋雨,淨化一下心靈,吸收陽光,感受溫暖,吸收黑夜的月光,感受光明,吸收大地上的塵埃,感受微妙世界的變化。

《深閱讀: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如何讀書》:推動的“無形力量”

知識的推動來自讀書,讀書的推動來自閱讀,閱讀的推動來自我們自己。


這是一種遞進關係,知識需要靠書來遍及大腦和心靈,讀書需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來推動,閱讀又需要我們本身去踐行來推動。


所以,最底層的推動是我們自己,我們發力點越多,知識遍及的範圍越廣,反之則會變小。


範圍變小倒是不可怕,可怕的是小了之後再也融不進“讀書”這個概念,麻煩的是沒了這個概念之後,就啟動不了大腦心靈。


啟動不了這兩個關鍵裝置,何來“越用越新”一說,何來老人說的:“東西放久了會生鏽,用多了會發亮”。

《深閱讀: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如何讀書》:推動的“無形力量”

推動需要力量,我們自身的力來自自身的需求,知識的力來自知識的需求。


一言以蔽之,知識的需求就是我們本身的需求,本身的需求帶來知識的輸入,輸入後的知識通過個人發起的力,遍佈全身,而後通過踐行,讓力用到現實生活中,在現實生活中來檢驗自己的發力點和發力結果,若發力點不對,則需面壁思過,若發力結果不對,則需面壁思過三日。發力結果不對,需三日,一則可以有充分的時間讓發力點發生變化,二則可以讓發力結果在應用到現實之前先反饋給發力點,從而反覆推敲是否可以用到現實之中。


用這樣的反覆反饋系統,來檢驗知識的力量是否平衡,運用力量是否可以恰到好處,拿捏是否有準度。


所以,知識遍及大腦,啟動心靈,需要的是“啟動”這個過程,啟動好了,發力點對了,發力方向對了,油門一踩,啟動時速度可以更快。


且看且思:看完思考是一種習慣,要不怎麼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看完了推動我們的“無形力量”是讀書,力量來源還是讀書,啟動大腦和心靈是為了讓讀書這個結果遍地開花,所以需要啟動,啟動的第一步則是先從自身開始,只有自身優秀了,才可施展第二步,接觸優秀的人是另一種啟動方式,啟動方式從自身轉移到優秀的人,是從“低速”到“高速”的轉變。中間經過的加油站和收費站都是一種歷練,只有到了服務區,才算到了一塊舒適的地帶。


且珍惜:這部分是為了讓文字與你產生感情,珍惜讀過的書。


也請相信,也許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錯的。


注: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可以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深閱讀: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如何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