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日記=寫手賬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我們不善於在房間裡獨處。”

歲月匆匆,時光如夢,在這個越來越快的時代,留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已經變得屈指可數。此時如果提到“日記”,估計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年代久遠,還有多少人保持著這個習慣呢?

寫日記=寫手賬

1.初識

最開始接觸到日記,是在那個懵懂的年少時代,那是一整個暑假作業,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而寫。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我的生活字典裡沒有出現過這個字。

後來工作了,日益忙碌的時代讓我越來越少地靜下來跟自己獨處,突然有一天我接觸到一本書,王瀟的《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突然意識到,在這個緊湊的時代,我們的一生似乎少了很多東西,比如紀念成長,定向未來,活在當下。

於是,我開始入手第一本手賬。

手賬,用於記事的本子,便捷安排每天的工作。

打開百度搜索這個詞的時候我很驚訝,撲面而來的幾乎都是各種:手賬排版,手賬素材,貼紙,簡筆畫......但我今天說的手賬不是這樣子,手賬這個東西,你可以不斷地花心思讓它變得美美的,但在我看來,它真正的意義在於規劃未來

寫日記=寫手賬

寫日記=寫手賬

在羅振宇老師的“得到”app中,我開始明白規劃未來的重要性,周計劃,月計劃,年計劃,5年計劃,甚至10年計劃。可能在你每天寫一篇日記的時候成就感不那麼明顯,但當你一段時間後回顧成就時會非常欣慰,在過去的時光中,我竟然完成了那麼多東西,我開始變得更加自律。

2.手賬只是一個記錄的東西嗎?

剛開始接觸到它,是因為一本雞湯書籍(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相信這種雞湯書籍,很多人都看過不同版本的,我們願意相信它,就是因為它的某個瞬間打動過我。在那本書裡,我第一次認識到手帳這個東西,我想它是一種對未來的詳細規劃和一個當下完成度的記錄。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很迷茫,記手帳究竟是為了什麼?我寫了4年,很少去翻看過去的記錄,只會偶爾看一下自己的年終總結。

後來想起,我才明白,這樣的回憶讓我增加信心,提高我的能力,它還寄託著我對未來的期望

寫日記=寫手賬

4年,每年有個總體目標,每個月初定更為詳盡的目標,然後逐日逐月地去完成去完成。我開始每天打卡健身,學會劈叉,看過很多書,每一本書都留下一篇讀書筆記,業餘時間寫文,有自己的公眾號,記錄每天的開支......有了它,我更清晰的做自己的時間和目標規劃。

3.不只是回憶過去,規劃未來,它更給我一段時間跟自己相處

在這個越來越快節奏的信息時代,我們大多數時候沉溺於微信消息,微博推送,遊戲,你可曾想過什麼時候我們跟自己真正的相處過?

就是這樣一個與自己和諧獨處的機會,是手賬給我的。

每天晚上的床前,拿起天天都會見到的小本本兒,開始翻開自己的月計劃,記錄今天的成就,寫字的時候再好好地想想此時的內心戲,一步一步地規劃生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寫日記=寫手賬

人世間有萬般好聽的聲音,我們長這麼大可能從未去用心傾聽過。你知道風吹過耳邊究竟是嗖嗖聲,還是呼呼聲?安靜的空氣中,當我們關掉所有的手機聲音電視聲音之後,空氣裡還有什麼樣的聲音?就連馬路上行駛過的一列列小車,你想過,那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聲音嗎?還有自己的心跳聲,發自內心,發自整個身體的聲音,你可曾體會過?

寫日記=寫手賬

在聽過羅振宇老師的正念冥想課之後,我學會了聆聽自己身體的聲音。當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你冥想著自己的每一個細胞,從頭頂到肩頸再到腳尖,你有想過每一個細胞,究竟是怎樣和諧相處的嗎?

4.督促我們制定目標,執行計劃和檢查

新年伊始,我們都喜歡給自己定一個宏大的目標,到年末的時候,你又會發現,這個目標可能又要推到明年了。

手賬本的好處是,它會將你的目標瓜分成每個月,每一天,每個星期。最後看到已經完成的那些目標,會有莫名的成就感。

寫日記=寫手賬

現如今可能很少有人寫日記了,但是我想說,寫著寫著它讓我學會了跟自己相處,它見證著我的成長和我的經歷,也規劃著我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