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記得王自健

一部熱劇,再次讓一個熟悉的名字進入我們的視野。

一開始叫王子,後來改成了王子健。

在《安家》裡,他一會是業務能力過硬的房產中介,脫下西裝,清理廁所,一點不含糊;一會是毒舌犀利的損友,自己有生意的同時還不忘給同事取個“樓彼”的外號;必要的情況下,上演英雄救美,更是男友力十足。

知乎上有個問題:電視劇《安家》中第七集王子健賣的大單子,大概賺了多少錢?

王自健在下面認真寫了個回答,從拍攝時間到提成數字,有理有據。
一個肯動腦子肯下功夫的演員,似乎是王自健的全新身份。

我們都記得王自健


其實也就是幾年前吧。

王自健還是個挺受歡迎的主持人。比現在胖,有一檔自己的脫口秀節目,收視率最高的時候全國第二,帶著一幫熱愛脫口秀的年輕人闖蕩江湖。

2017年8月17日,那是《今晚80後脫口秀》的最後一期。

身為主持人的王自健並沒有像往常一樣說出“這一夜有你們真好”,然後從容地離開舞臺,而是不捨地站在中間開始最後的告別:

“這五年有你們真好,願你們接下來的日子過得愉快”。

我們都記得王自健


算一算時間,或許能發現,這個結果算不上意外。

早在半年前,《吐槽大會》第一季已經在網上開播,主持人一開始是王自健,後來由於“尺度過大”下架整改,換成了張紹剛。

節目一炮而紅,王自健卻慢慢淡出了脫口秀的江湖。

作為原來一起合作的同事,李誕這樣解釋道:“他覺得自己就是說膩味了。”

何止是膩了,也更加困難了。

我們都記得王自健


提到王自健,必然離不開相聲。

網絡上比較完整,能夠保留下來的作品不多,基本都是精品。

有人說他大舌頭,口齒不清,有人吐槽他沒底子,在相聲屆,他更像一個突然闖進來的票友。

我們都記得王自健


從小在北京長大,受到衚衕和茶館的環境影響,小時候的王自健一直對相聲保持著極高的熱情。

很早他就有說相聲的想法,無奈父母一直不同意。

有一段時間,王自健迷上了《有話好好說》裡姜文飾演的趙小帥,覺得他說法的方式特別帥氣。嘗試著模仿,說話總是喜歡頓一下,沒成想,養成了口吃的習慣。

原本以為就此和相聲揮手告別,結果奇蹟般地又被治好了。


大學被開除,提前進入社會工作了幾年,轉念一想,還是覺得相聲有趣。

我們都記得王自健


第一次登臺表演,下面的觀眾就被逗笑了。

王自健說,這是老天爺把金飯碗送到了他手裡。

看過王自健相聲表演的,總還記得“小王爺”。由於沒有受過長時間的訓練,他的表演做不到說學逗唱樣樣精通,只能向年輕人靠攏。

更年輕的段子,更犀利的吐槽,不少內容都是緊跟實事,嬉笑怒罵,針砭時弊,印象最深的當屬《京都球俠》。

我們都記得王自健

《京都球俠》表演

當年有個特別有趣的說法,一度被不少資深的相聲迷當做笑話。

如果把日落西山的相聲行業比作植物人,那麼郭德綱讓其恢復了知覺,而王自健則讓相聲睜開了眼睛。

要我說,笑話不至於。

歸根結底,四個字——

格格不入。

我們都記得王自健

王自健雖然基本功不紮實,但生活閱歷並不差,自學成才既是缺點,也是優勢。為了節目效果,經常在舞臺上點名道姓,為此得罪了不少人。

周立波是比較典型的代表。

看過一段視頻,不長,十分鐘,通篇都是吐槽和奚落。

看一眼彈幕,很多人的關注點反而是“一旁的捧哏怎麼看起來像不要錢的觀眾席”。

什麼意思?

意思是,那段表演更像是王自健的個人秀,無論是表演的形式,還是逗包袱的節奏已經非常接近國外流行的脫口秀。

與其勉強當做單口,不如直接理解為脫口秀相聲。

這也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偏偏是王自健成為了《今晚80後脫口秀》的主持人。

我們都記得王自健


大多數人認識王自健,都是通過這檔節目。

我也不例外。

第一次聽《80後》是在電臺下載的音頻,每天睡覺前,聽上一期,直到很多期之後,才通過電視知道了王自健的樣子。

他的節目不僅好笑,而且親切。那是一種沒有距離的交流,隨著時間的積累逐漸熟悉,蛋蛋、建國、池子......一個個原本生活在段子裡的角色突然走進鏡頭,也不會覺得陌生,彷彿是認識了很久的朋友。

我們都記得王自健

王自健不止一次提到過做節目的感受,很累。

一週一播的壓力讓其基本失去了正常的生活,辛辛苦苦寫出來的稿子,到了最後才發現一大半播不了。

不僅如此,那段時間除了脫口秀,王自健還惦記著自己的“相聲第二班”,只要能抽出時間,都會盡力趕回北京說兩場。

一邊是長袍大褂,一邊是西裝領帶。

他曾經自嘲,自己是同等名氣裡,幹活最累賺錢最少的主持人。

我們都記得王自健


寫段子是個體力活,《80後》能夠撐五年算是不容易的了。


類似的情況,今天其實還在上演。

比如李誕和他的《吐槽大會》,一邊是不斷下降的節目質量,一邊是人間不值得的“懶人”口號。

李誕真的懶嗎?

作為曾經《80後》最主要的幕後編輯和策劃,能夠在關鍵時刻脫穎而出,自然不可能。


我們都記得王自健


還有池子,他其實更像王自健,只不過沒說過相聲。

賈玲在《吐槽大會》上吐槽“如果說池子是中國脫口秀的未來,那麼中國脫口秀將沒有未來。”

這是個很好的段子,但隨著池子被移出群聊,中國脫口秀連這個被吐槽的未來也暫時失去了蹤影。


我們都記得王自健


最近有一檔脫口秀綜藝剛剛播出。

名字和李誕寫過的一本書一樣,《笑場》,節目質量其實還不錯。

節目內容應該是兩年前錄好的,題材顯得有些落後,不過裡面的龐博、王思文、呼蘭 、 程璐 、 梁海源 、張博,包括節目沒有出現的卡姆,都是很有潛力的脫口秀演員。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脫口秀確實是比以前火了,可我們才剛剛起步。

就像一次採訪中,王自健被問到的,做脫口秀最難的是什麼?


不是創意,不是天賦,而是——

堅持下來。

我們都記得王自健

王自健沒有堅持下來,這是我覺得最可惜的地方。

在我看來,他是個挺通透的人。

一方面,他從小就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上學的時候,母親是鐵路售票員,學校就有老師經常讓他幫忙買票,買一次票,出去玩一天,後來這件事被編成了段子,多次出現在他的脫口秀當中。


另一方面,他也有自己的堅持,這一點從他始終不變的微博名字“學徒王自健”也能窺見一二。

為什麼我喜歡王自健?

答案一點也不復雜,因為他總是能給觀眾帶來歡樂,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

“現在只求能吃口安穩飯。我一直認為,我之前出現在熒屏上的形象是相聲演員或喜劇演員,之後可能不再是了。這種形象的責任是給觀眾帶來歡樂,但沒必要把自己的悲慘故事告訴大家。我也不希望觀眾在我提供的作品之外附加其他感情,我不希望他們覺得這個人之前生活特別慘,很倒黴,我們給他多加一點分,我只希望就事論事。”

我們都記得王自健

春晚舞臺上的王自健

記不清是什麼時候了,在微博上冒出過一次熱門話題——

想念王自健。

面對突如其來的熱搜,他只留下了一句:

“各位,我活著呢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