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孩子會“睜眼說瞎話”了

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1.

她,撒謊了嗎?


女兒上小學一年級了,最近總是“睜眼說瞎話”。讓我非常苦惱。有一股強烈想“修理”她的衝動。

比如,我看見她吃完水果,順手就把手上的果汁往褲子上抹——這是她幼兒園就不會幹的事情了。我對她喊到:“怎麼可以抹在褲子上?”女兒張嘴就說:“我沒有啊。”

我的天!這不是眼睜睜說謊麼?當時,我猶如內心一口油井被點燃了,手腳和言語全然開啟了自動進攻狀態,準備給她來一頓收拾……

正當我要把怒火“噴射”出去的時候,老公輕輕拍了拍我的腿,按住了我。他給我一個眼神,讓我看看女兒。

那是一張緊張不安,又充滿委屈的臉,身體肌肉緊縮起來。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也立即意識到自己將要噴出的話,正是父親曾經對我吼的——睜眼說瞎話。

恭喜你,孩子會“睜眼說瞎話”了

藉著老公輕拍的手,努力地按住了自己宣洩的衝動,嘗試著掐斷惡性循環。我問自己,為什麼會想發火?因為,跟很多人一樣,把孩子的這個行為識別為撒謊了。而撒謊,則意味著是故意的挑釁。

撒謊,是意識層面的、有目的的、刻意遮掩真實、演繹假象的行為。

比如孩子怕被懲罰,把弄壞的玩具丟進別人的抽屜,然後說:“不是我乾的。”這是撒謊。

但睜眼說瞎話,是非意識層面的行為。

孩子目光回收,身姿收縮的委屈姿態,這是心理處於防禦狀態的典型特徵。想想,女兒的回應非常迅速,好像並沒有經過思考,不同於我們平時所認為的謊言。

這意味著,女兒正在無意識地執行一個心理操作——將某種不愉快的體驗,從意識層面消除。

恭喜你,孩子會“睜眼說瞎話”了

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多了很多的規矩,面對劇增的管束,有太多的不愉快被製造出來。這種不愉快的劑量,對每個孩子稚嫩的心理防禦系統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女兒回到家,犯了一個3歲孩子會犯的錯,母親意欲管束一下,結果,原始的防禦機制——睜眼說瞎話(否認),就被激活並使用了。


2.

否認的四種形式


否認,是一種不對現實狀況進行注意的潛意識操作手段。是一種人人都會的心理防禦機制,非常常見。比如,在中國歷史上,有太多的皇帝因為啟用這個心理防禦而被滅。像清朝統治者,堅信自己東方不敗,結果被滅。這就是典型的幻想中的否認——堅持錯誤的信念來回避自己無法接受的現實。

這樣的否認,在現代成年人身上也很常見。比如S先生,在離婚後的第一個週末給前妻送去了玫瑰和約會的邀請。被前妻嚴詞拒絕後,他說:“對啊,正因為我們離婚了,所以之前的問題都可以清零了啊。”

除此之外,還有行為上的否認——通過行為象徵性地表達:那無法接受的現實不是真的。

比如:麗麗雙11在網上給自己搶購了一套最新款的練功服,拆開包裝後,她把練功服洗乾淨,然後疊整齊放進了自己的工作包裡。

她老公問:“你還要去跳舞嗎?”

她這才想起來,一個月前,因為腰傷已經辭去舞蹈老師的工作了。

“可以買來做紀念啊”。說完,麗麗哭了。

又比如,美女小Q最近再一次被丈夫家暴,閨蜜們紛紛質問她,為什麼上一次說了要離婚而沒有離?

小Q說,上一次丈夫非常誠懇的道歉,並“發誓”自己深愛著她。最終丈夫不斷重複的“我愛你”,使小Q回心轉意。

這是語言上的否認——選擇性注意諸如“發誓”“我愛你”之類特殊的字眼,讓小Q相信家暴所體現出來的“不愛”是虛假的。

恭喜你,孩子會“睜眼說瞎話”了

最後,我女兒這種對現實進行直接的否認,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本質否認”。

Bornstein(1951)第一個指出潛伏期年齡的兒童(6-11歲)如何否認自己的現實情感的。比如,他們會因為很多小事情哭,但當你問他們是不是很難過或苦惱時,他們會回答不是。

當然,無論哪一種否認,其實都是個體內在處理現實衝突和強烈情感的方式,是把不愉快的情感成分移出意識層面的心理操作。

無論成人還是孩子,啟動防禦機制就一個目的:避免感受到衝擊太大的情感,避免自我的暴露,隱藏弱小,保護好自己。而且,這一切的發生都在意識之外,也就是說,不是故意為之。


3.

防禦,是一種自我保護


轉念回來,我開始思考,既然女兒並不是“故意”睜眼說瞎話,只是無意識地啟用了心理防禦,又該怎麼回應呢?

我在女兒身上做了很多的觀察。

比如,她自己穿衣服穿不好而發脾氣。以前問她為什麼?她會說我很難受,覺得自己做不好事情,很沮喪。可到了語言能力更好的6歲,她卻哭著說:“我不知道。”

恭喜你,孩子會“睜眼說瞎話”了

顯然,她具備情緒識別的能力,而此刻,她已經開始用否認處理不愉快情感了。

我還發現,一旦揭穿女兒的否認,直接和她一一對質的話,她會退回至更早期的防禦。比如:投射性指責——她不再給我說“我沒有啊”,而是對我發起火來,“哎呀看嘛!都怪你,都是你的錯”。

如果,像很多家長一樣,直接開始對孩子進一步的,肆意甚至帶著惡意的指責的話。結果就是,面對這樣的指責,孩子乾脆就不改了,變麻木了。且認同家長對她的評價——我就是如你所說這般糟糕。

發展到這步,我們只能承認自己的做法既粗暴又愚蠢了。我們不得不放棄“修理”孩子的想法,考慮如何“修理”一下自己。


首先,我們可能需要調整下視角。

做家長的應該為低齡兒童出現了“睜眼說瞎話”的行為而感到欣慰,這證明了孩子在健康的心理發展道路上。他正在發展自己的能力以保護自己的心理自穩態。對於這麼大的孩子而言,時間是最重要的成長養分,只有先學會了否認,之後才能學會更多的其他高級防禦。

其次,我們要意識到,“睜眼說瞎話”是家長和孩子雙方共同創造出來的,雖然大多時候是無意的。而且我們還要意識到,此刻,我們彼此“不愉快”的情緒都是暴露的。

這也正是一次現身教學的機會——如何使用其他稍微高級點的防禦來處理情緒和衝突。

恭喜你,孩子會“睜眼說瞎話”了

比如,回到開篇“水果汁抹褲子上”的案發現場。以前會大驚小怪指責她“睜眼說瞎話”的我,如今會試著放鬆下來,然後挑著眉,帶著玩笑說:“咦……我猜這褲子上面肯定還有早上的牛奶和中午回鍋肉的油……好吧,你穿的是一條洗碗布,洗碗這樣的事情歸你老爸,這褲子肯定只有你老爸洗了”。而這時旁邊的老爸非常配合地說:“哦,好啦,還好抹的不是鼻屎。”

“咦~!”大家都笑了起來。

女兒發現我們態度不同,放下了緊張和不安,水果事件似乎已經翻篇了。就這樣,她又拿起了紙巾,不再把果汁擦在褲子上了,也就不用為此說瞎話啦。她學會了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跟隨我們又增加和更新了防禦方式——放過自己,拉人幫忙,憨厚幽默,點到為止。


4.

透過防禦,認識彼此

時光在不經意間鋪在了孩子的成長路上,我們是伴隨者,也見證了孩子使用一個接一個的創新手段維護自己的心理自穩態,讓他一路走下去。時而也會退回去,使用如否認這樣的原始防禦方式,時而又原地不動,或奔走幾步,真是樂此不彼呢。

而對於成年人,“否認”也是我們一輩子都會使用的防禦機制,只是使用的次數和方法各不相同罷了。當然,小用怡情,大用傷身哈。

最後“昇華”一下。瞭解一個人的內心,遠比改變有意義。當你看見一個人啟動防禦機制時,無論用的什麼,他都正在保護自己。作為一個同樣用心保護自己的我,又怎麼對他人下得了“修理”的手呢?

成長需要的就是時間,柔軟的內心需要彼此的精心保護,若你真想做點什麼的話,就和他一起保護好這份柔軟吧,像諮詢師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