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小楷《樂毅論》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四十四行,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列為第一。梁陶弘景說:“右軍名跡,合有數首:《黃庭經》、《曹娥碑》、《樂毅論》是也。”真跡早已不存一說真跡戰亂時為咸陽老嫗投於灶火;一說唐太宗所收右軍書皆有真跡,惟此帖只有石刻。現存世刻本有多種,以《秘閣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樂毅論》 小楷,梁模本有題款“永和四年(348)十二月甘四日書付官奴”(小編注:《蘭亭序》是永和九年,也就是《樂毅論》要早了五年)。據說原石曾與唐太宗同葬昭陵,或說《樂毅論》之書在武則天當政時散人太平公主家,後被人竊去,因懼來人追捕,遂於灶內焚之。王羲之《筆勢論》中對王獻之說:“今書《樂毅論》一本及《筆勢論》一篇,貽爾臧之,勿播於外,緘之秘之,不可示諸友。”他用自己精心創作的《樂毅論》作為範本,又以《筆勢論》作為理論,從虛與實兩方面啟發王獻之的悟性,導引其進入書學的正軌。從現存的本子中還可看到筆畫是靈動的,橫有仰抑,豎每多變,撇捺緩急;結構上或大或小,或正或側,或收或縮;分佈則重縱行,不拘橫行。從整體上言,在靜穆中見氣韻,顯生機。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