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靈?一直養花老是養不活你也被我養出了很多黃葉子是什麼原因呢


樹靈?一直養花老是養不活你也被我養出了很多黃葉子是什麼原因呢


2015年9月23日7點42分,話說有這樣一個佛教公案:在某山某寺的某個時間,有一位很有名氣的老和尚在講經,講得非常好,方圓幾十裡,上百里的信眾都來聽。
有一天,一棵大樹因為聽經或者長期修行得以顯出人形,向老和尚禮拜。老和尚問:“你是從哪裡來的?”
這位大樹的化身說:“您經常在我的樹蔭下講經,我就是這棵大樹。我剛從尼泊爾、印度那邊,在耆崛山中,聽釋迦牟尼佛講經,剛剛回來。”
大家很詫異,釋迦牟尼佛滅度已經一二千年了,樹靈怎麼還能聽釋迦牟尼佛講經?而且它說釋迦牟尼佛正在講經。再說時間、空間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也很疑惑。學佛後明白了時間、空間也是一種假象。現在的量子力學,也證明了時間和空間是一種假象,是假的,不存在的。但是我們對於外在的感知來說,卻真實存在的,過了一天又一天,這是能感知的。
今天最主要講樹靈。因為當時我看到上面的故事時,是剛剛學佛,就好奇,樹真的有靈嗎?這個疑問一直困惑我多年。有一次,有一個孩子,他和他媽媽一起來我家做客。他媽媽是學佛的,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小學讀私立學校,專門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所以孩子在學校裡邊,受到的薰陶和教育非常地正統。另外他對佛菩薩、鬼神等觀念也不排斥。


他媽媽雖然學佛,但有時候也不算太精進,為了進一步度化很有善根的這家人,就把她兒子的天眼打開了。之後,看了一些事情,尤其是觀世音菩薩來給他加持的時候,這位母親雖然看不到,但強烈感受到了觀世音菩薩慈悲的場能,瞬間受到感化,淚流滿面。


樹靈?一直養花老是養不活你也被我養出了很多黃葉子是什麼原因呢


請觀世音菩薩加持結束後,我突發奇想,能不能請我家綠蘿的靈體出來一下呢?我說綠蘿的靈體出來一下。震撼的是,樹上真的有靈體下來,而且不是附在樹上的靈,完完全全就是樹靈。他走路的聲音沙、沙、沙……就象風吹樹葉的聲音一樣。他媽媽不信,問她兒子說:“你看到的是啥呀?你是不是動畫片看多了?”
兒子說:“我真沒騙你,是真的。”
“那它的頭髮是什麼樣子?”
兒子說:“頭髮就是樹葉。”
“那他穿什麼樣的衣服?”
“就是樹皮”。
我問樹靈:“我一直養花,老是養不活,你也被我養出了很多黃葉子,是什麼原因呢?”
它說:“其它花怎麼養死的,我可不知道,但是我是澆水少了。”
原來是這樣,夏天應該三天澆水一次,我可能六、七天才澆一次,所以導致出現了許多黃葉子。我趕緊給它澆水,把黃葉子摘掉。果然,後來這個花長得非常好。樹靈的樣子,不是親眼見到誰也不信。
以前,看果卿居士的《因果實錄》中提到過花靈、樹靈,我還真沒當回事。昨天查因果的時候,有一個花王來報仇的,讓我很震撼。(詳見:《老宋講故事》29)


另外有一次,我和我姑娘在小區玩,小區裡邊種了許多水果,各種樹。有一棵樹上面掛滿了小果子,姑娘想吃。我說:“這個不能隨便摘。不信咱問問樹靈能不能隨便吃吧?”
樹靈就出來了,和上次的一樣,頂著樹葉,裹著樹皮,只是沒有出現走路沙沙的聲音。它出來以後,就告訴我女兒說:“這個果子還沒有成熟,不能摘、不能吃。”然後說我女兒很可愛,擁抱了一下我家姑娘。這就明白了“萬物皆有靈”真實不虛。在《妙法蓮華經》中講,山川、草木、石頭、瓦塊,包括驢糞、馬糞都是一個心一個念所變現的,都和咱們是共同的一個法身,這是真實不虛的。
所以我建議大家多聽多看《妙法蓮華經》。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這兩部經絕對是名不虛傳。


樹靈?一直養花老是養不活你也被我養出了很多黃葉子是什麼原因呢


繼續說樹靈。樹靈的靈性,是樹本來的靈,一般不具報復性,沒有像動物靈那樣報復心強。因為它對生老病死,對疼痛的感知、事物的執著都比動物靈要差很多,除非你遇到特殊情況。比如花王、樹王就難辦了。所以儘量一草一木不要去踐踏,不要去傷害,儘量保持恭敬心。
高一米四、五以上的樹也會附有靈性,不是樹靈本身,而是其它附在樹上的靈性。這種靈性分為多種,有山精、樹怪、或者冤親債主,還有一些家裡沒為祖先牌位的,祖先回來沒地兒,也可能附在家裡或家外超過一米四的樹上(注意:一米四是一個概數,不確定)。以前古人在砍樹之前,都要提前幾天在大樹之前焚香,告知幾天後要來砍樹,請樹上靈性尋找另一個合適的場所。雙方以禮相待,不順、阻礙就出現的少。現代人想哪天砍哪天砍,不知道什麼時候,你就得罪了哪個靈,你運氣好的時候你的光比較旺,它沒法報復你,等你運氣差的時候,光比較弱的時候,就會來報復你。因為你損壞人家的家,這就是因。打個比方,有人把你的房子給鏟塌了,你還不恨死他?將心比心,有的時候樹也是家。
建議大家,不要在家裡擺放一些小玩偶、生肖之類的工藝品。因為容易有靈性附在上面,給家人帶來一些傷害。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注意,就會更幸福一點,只要你注意,困惑、災難就會少一些。最後願大家善待周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用真心去對待對方,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去思量。爭執更少,甚至沒有,你就會變得快樂,處在和諧的家庭,幸福的環境當中。


感恩感謝大家,關注《老宋講故事》,宋幸福講故事,天天為你送幸福。阿彌陀佛!
宋幸福天天為大家送幸福!《老宋講故事》,歡迎大家轉載,法佈施功德無量!

迴向文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