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晚無雙譜鴉片缸一套

這套蓋罐,應該是一個鴉片膏的罐子,或稱為大煙罐、鴉片缸。這個是清朝中期道光虎門硝煙前輸入到英國的一個癮君子的案頭(塌頭或床頭)的常用器物。

清中晚無雙譜鴉片缸一套

很難得的是,這正說明18世紀的英國也是鴉片遍地,很多人吸食,著名的小說《福爾摩斯探案集》中的《歪唇男人》一篇中就有描寫。可見英國人也對鴉片有很深的痴迷,所以中國廣彩外銷瓷有鴉片缸一款,完全是符合當時的社會需求。

清中晚無雙譜鴉片缸一套

鴉片,給中國帶來一次震盪與變革,但在國外當時的痴迷卻小於中國,大多數的外國人只是拿鴉片作為一種藥。

清中晚無雙譜鴉片缸一套

17世紀的英國醫生、臨床醫學的奠基人獲得'鴉片哲人'雅號的托馬斯.悉登漢姆(Thomas.Sydenham)曾經歌頌鴉片道:'我忍不住要大聲歌頌偉大的上帝,這個萬物的製造者,它給人類的苦惱帶來了舒適的鴉片,無論是從它能控制的疾病數量,還是從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來看,沒有一種藥物有鴉片那樣的價值。沒有鴉片,醫學將不過是個跛子'。

清中晚無雙譜鴉片缸一套

可見,即使是對鴉片有所依賴,那只是對治療疾病的範疇才會應用的身體需求,不像中國人,手持煙槍,往塌上一躺,吞雲吐霧完全沉溺在幻覺帶來的歡樂當中,這就成了精神的需求。

清中晚無雙譜鴉片缸一套

可能是國人平時生活的太艱難太拘謹太壓抑的緣故吧,只能用鴉片陶醉一番,說得深一點就是人生沒有理想追求和道德信仰,只能在毒品的麻醉中尋求一絲的精神的放鬆、快樂與安慰。

清中晚無雙譜鴉片缸一套


清中晚無雙譜鴉片缸一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