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文化壺公山


莆仙文化壺公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用這句話來概述壺公山此時的意境。晴空萬里更清晰看清楚屹立高大的面目,開門見山總有不同景象呈現在我眼前。


莆仙文化壺公山



它是莆仙地區一個晴雨表象徵,抬頭望著壺公山喜怒無常給人們預知陰雨晴天的天氣。


它本是一座無名山,相傳一位姓胡的道人來此修道坐化成仙,此山因胡公得名為壺公山。


它是本土佛道據所地,山上有凌雲殿、棲雲寺、白雲寺等等。每逢佛道誕辰日都是人山人海虔誠前去祈福。


莆仙文化壺公山


它是古火山口,顛峰有火山口遺蹟,從城區瞭望酷似日本富士山(也是火山口),約在1.5億年前,晚侏羅紀燕山運動地質年代,壺山只是露出海面的島嶼,由於火山不斷噴發,地殼逐步上升,海水後退,如冰島也是大西洋中火山噴發形成的。


它有個典故,相傳柯潛小時愚,見到壺公山後,忽然“聰明花”開,中了狀元。因此,莆田人有句俗語:“看見壺公山,聰明花會開”。


莆仙文化壺公山


在它身上我挖掘到不同角度的魅力,不管曾經的歷史還是現在,依然給我的家鄉留下如痴如醉的一副畫面景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