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森塔爾效應”:期望對於人的行為,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人們通常用這句話來形象的說明“羅森塔爾效應”:“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

羅森塔爾效應又叫做期望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這個效應源於古希臘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希臘雕刻家皮格馬利翁深深地愛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麗少女,並希望少女能夠變成活生生的真人。

他的真摯的愛感動了愛神阿勞芙羅狄特,愛神賦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終皮格馬利翁與自己鍾愛的少女結為伉儷。

“羅森塔爾效應”:期望對於人的行為,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後來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森林塔爾等人為首的許多心理學家進行一系列研究,實驗證明,學生的智力發展與老師對其關注程度成正比關係。

研究人員提供給一個學校一些學生名單,並告訴校方,他們通過一項測試發現,該校有幾名天才學生,只不過尚未在學習中表現出來。

其實,這是從學生的名單中隨意抽取出來的幾個人。有趣的是,在學年末的測試中,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確比其它學生高出很多。

研究者認為,這就是由於教師期望的影響。由於教師認為這個學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課時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達"你很優秀"的信息,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因而產生一種激勵作用,學習時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績。

與此實驗相反,對少年犯罪兒童的研究表明,許多孩子成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於不良期望的影響。

他們因為在小時候偶爾犯過的錯誤而被貼上了“不良少年”的標籤,這種消極的期望引導著孩子們,使他們也越來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終走向犯罪的深淵。

由此可見,積極期望對人的行為的影響有多大,相反消極的不良期望對人行為的影響也不容置疑。

“羅森塔爾效應”:期望對於人的行為,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時間管理專家張萌曾經在她的書籍中《加速:從拖延到高效,過三倍速度人生》中,對“羅森塔爾效應”做過這樣的定義:

一個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的受到別人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的接受自己喜歡、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由此可見,“羅森塔爾效應”對於我們個人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接下來,我會在這篇文章中,分析“羅森塔爾效應”背後隱藏的思維方法是什麼,以及重點講下此效應對青少年的影響,從而正向的激勵自我及他人,更融洽的進行交往。

“羅森塔爾效應”背後隱藏的思維方法

在瞭解"羅森塔爾效應”背後隱藏的思維方法前,我們先看兩個小案例:

①.現在直播日益盛行,所謂“360行,行行出狀元”,觀看直播時間長了後,你會發現,有些主播的收入就是要比其他的主播收入高。

優秀的主播則會不停的與觀看者進行互動,不僅回應你的問題、而且還會與你簡單的聊天,這個時候彷彿就是在告訴你:

你看,我注意到你了!我們已經是朋友關係了。

如果只是路人關係,我完全可以不用贈送任何禮物,但一旦我們之間是朋友關係了,我每次看到朋友那麼賣力的直播,我不贈送禮物怎麼好意思呢?

所以主播提升自己收入的一個有效辦法就是:多與直播間的觀眾進行活動,讓他們感到自己是受到關注的,把他們當作你的朋友看待,積極的讚揚他們的行為,他們就真的會打賞給你更多的禮物。

②.現在很多視頻網站都有彈幕,但因為這些彈幕質量普遍不高,我一般都是不看的,而只有一個網站除外就是嗶哩嗶哩。

相較於其它網站,嗶哩嗶哩的彈幕氛圍可謂出奇的好,在其它網站上,是人是鬼都可以隨便發彈幕,而在嗶哩嗶哩上,只有通過嚴格考試的會員才可以發彈幕。

嚴格的考試給人兩重暗示:一是我能夠發彈幕是我付出了努力的,我需要珍惜現在的資格;二是我能夠發彈幕說明我被次元文化認可了,我應該言行得當,維護好嗶哩嗶哩的社區氛圍,這一點也很好的驗證了“羅森塔爾效應”。

從以上兩個小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若你想得到積極地反饋,你首先就要給人以好的期望,所以“羅森塔爾效應”背後的思維就是進取思維,即你對別人和自己都有積極的期望。

它代表了一種積極向上的處事方法,這裡麵包含著執著、信心和勇氣。

益得書齋的創始人之一羅爾夫·多貝里博士在他的著作《明智行動的藝術》中說道:

期望彷彿是虛構出來的,但它有真實的效果,有改變現實的力量。人們可以避開它麼?可以過一種毫無期望的生活麼?不可以,但人們可以更謹慎的對待它。

我們應學會自我肯定和積極思考,在此基礎上對自己和他人設置優等期望,正向激勵自己和他人,有益於我們的個人提高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羅森塔爾效應”:期望對於人的行為,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羅森塔爾效應”對青少年的影響

“羅森塔爾效應”可以是正向的,但也可以是負向的,想想羅森塔爾等人在學校中做的實驗,那些不在優異名單上的孩子們,註定是無法得到老師們的期待。

中國現在的小學教育,由於客觀現實,並不像歐美國家那樣一個班級當中只有十多個學生,所以我們期望老師們能理解“羅森塔爾效應”的威力,對班上幾十個學生一視同仁,在現實上是有一定難度的。

因此對“羅森塔爾效應”的認識能落實到父母或家裡其他成年人的身上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孩子和家長相處的時間更多,而學齡孩童能夠尋求認同的對象,除了對他們影響至深的老師之外,還有家長。

父母的樂觀與信心,是對孩子最大的鼓舞和最好的教育,相反,如果父母對孩子失望甚至絕望了,孩子也會自甘墮落。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要對孩子有更多的信心,相信孩子的能力,多欣賞鼓勵孩子,孩子有了自信心就會做出更多的努力,自然會有更大的進步,要不然,縱然孩子天資不差,也會因此埋沒。

心理學博士陳陳在她的書籍《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中說道:

父母的不合格信念,如不能接受孩子的一點失敗,或對孩子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是導致孩子們灰心失望的根源。

從發現孩子的優點開始,重新認識我們的孩子,還孩子一個公正的評價是優秀父母必須的素質,是孩子獲取自信的來源,也是促使孩子在其它方面努力嘗試的動力。

“羅森塔爾效應”:期望對於人的行為,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總結

通過對“羅森塔爾效應”的講解,我們瞭解到,期望對於人的行為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寄予什麼樣的期望,就會培養什麼樣的人。

因此今後生活中,我們應學會自我肯定和積極思考,正向激勵自己和他人,從而擁抱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