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爸爸帶孩子越長久,孩子越優秀,答案扎心了

這幾天,小來看了一部公益片,名叫《取款機爸爸》,這部片子主要講述了在年幼的孩子心裡,爸爸成了取款機,小女孩曾無數次幻想著爸爸能陪伴自己一起玩遊戲、做作業......但最終都沒有實現。

公益片的最後,留下了這幾個字:童年只有一次,爸爸,陪陪我。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

“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這點,我特別認同,所以我想盡一切辦法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

為人父母,註定是一場全力以赴的修行和漸行漸遠的離別,我們要做的就是少點遺憾。


01、父親的缺席,對孩子是巨大的遺憾


著名兒童心理專家陳忻博士說有位記者採訪她一個問題:研究表明,父親在孩子成長中有重要作用,問她怎麼看?

陳博士有點愕然:“怎麼看?確實是有很多研究,從不同角度表明,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這點還需要研究嗎?這是一個共識。就算沒有研究支持,父親在孩子成長中也不可以做甩手掌櫃。”

對於陳博士的觀點,我深表贊同,在家庭教育中,父親並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

孩子不是妻子的孩子,而是共同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的參與很重要,絕不應該是家庭的索求,而應該是無需提醒的自覺。

很多男人都想成功,擁有一份自己的事業,殊不知真正的事業就是孩子。

《窮爸爸富爸爸》裡有句話: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職業角色都可被替代,但父母的角色不可取代,在家庭關係中,親子關係是除夫妻關係外最重要的家庭關係。

為什麼爸爸帶孩子越長久,孩子越優秀,答案扎心了


02、父親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滋養品


父親是否參與家庭教育,真的對孩子影響太大了。

關於這一點,蔡笑晚曾說:

“我認為天底下所有孩子的智力,如果不是先天存在什麼疾病,都不會相差很大,關鍵就看早期教育的開發。


絕大多數兒童幾乎可以挖出巨大潛能成為‘超常’兒童,智力超常實際上都是早期良好教育的結果!”

作為父母,沒有人不希望孩子出人頭地,但卻很少有人在孩子們身上付出,他們給予孩子的不過是物質財富,殊不知對孩子而言,用心花時間和精力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陪伴,孩子才有時間去看到父親這樣一個鮮活的榜樣,從中學習那些真正重要的品質,成為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03、父親越參與,孩子越優秀


2016年10月,《中國家庭教育現狀》這樣描述:父親的角色,對孩子的學習、性格、情感、品質、體質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影響。

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參與的越多,孩子越優秀。

  • 首先,身體發育更健康

通常情況下,父親會以運動的方式陪伴孩子,從而會激發孩子身體健康的發育,這方面母親表現的就差一些,因為角色原因,母親帶大的孩子往往更加安靜,不喜歡運動。

孩子逐漸長大,父親還可以帶著孩子做一些體力勞動,從而培養孩子堅韌的品格。

  • 其次,心理健康更健全

父親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很大,由於母親是感性的,感情細膩多愁善感,父親則比較理性,如果父親能經常和孩子在一起,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形成理性思維,孩子會變得更加勇敢堅強。

  • 最後,孩子人格發展更全面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裡說:媽媽代表大自然、大地與海洋,是我們的故鄉;爸爸則代表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紀律。

因為父親的性格比較理性,所以更容易給孩子立好規矩,扛住外面的不良誘惑,父親帶大的孩子,在面對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具有更多的自控意識與自律行為。


家庭教育中,無論母親的角色多麼鮮明和強勢,都無法取代父親的角色,所以作為父親一定要以身作則,給予孩子強有力的支撐,幫助孩子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

願我們能做合格的父母,用心陪伴、細心呵護、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