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愛美麗》:Monsters不要怕有我在,女孩願你此生被溫柔以待


《天使愛美麗》:Monsters不要怕有我在,女孩願你此生被溫柔以待



I see your monsters, I see your pain.

Tell me your problems,I'll chase them away.

I'll be your lighthouse.I'll make it okay.

(我看到你心裡的野獸,看到你的痛苦。

告訴我你的麻煩,我會把它們趕走。

我會是你的燈塔,我會保護你。)

——《Monsters》

無意間打開音樂,聽到這首《Monsters》,配合周深細膩而高亢的嗓音,不知為何,居然有一種笑中帶淚的力量感。

又到一週週末,又到一年"女人節",3.8這個賦予了太多意義的日子,今年尤為有意義,奮戰在前線的女孩們,願大家此生永遠被溫柔以待。


《天使愛美麗》:Monsters不要怕有我在,女孩願你此生被溫柔以待

卸下"標籤",不是媽媽,不是女兒,不是妻子,不是白衣天使,迴歸本來的女孩樣子,你會是什麼樣子?

2001年導演熱內花費122分鐘,為觀眾上演了一場孤獨女孩艾米麗(Amélie)的另類"神經質"瘋瘋傻傻當"英雄"的故事。


《天使愛美麗》:Monsters不要怕有我在,女孩願你此生被溫柔以待

故事的簡介很簡單:

艾米麗擁有外人看著無比"悲慘"的童年——父親給她做健康檢查時,發現她心跳過快,便斷定她患上心臟病,從此艾米莉與學校絕緣。隨後因為一樁意外,母親在她眼前突然死去。卻一切都毫不影響艾米莉對生活的豁達樂觀。

是不是有點沒頭沒腦的"神經質"?

是的,這不是一部典型的法國片,更不是一部常規的,擁有者縝密邏輯,和普通人性,循規蹈矩的,或勵志、或逆襲、或勇敢生活的少女成長史。

而是一場大型的"英雄"如何對抗"孤獨"的現代童話;

一些社會邊緣人想被"看見",想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的"吶喊"。




《天使愛美麗》:Monsters不要怕有我在,女孩願你此生被溫柔以待


我們都曾是孩子,我們需要得到關心

但無奈,"世界"裡只有我自己

這或許是最愛的電影開頭:

1973年9月3日,下午6時28分32秒。一隻每分鐘振翅可達14670次的蒼蠅降落在巴黎蒙馬特的聖文森路;同時,附近的露天餐廳,兩隻酒杯在臺布上隨風起舞;同時,巴黎祖丹路9號5樓,高拉參加完葬禮,把亡友名字從地址簿上擦除;同時,一條屬於Raphaeuml Poulain有X染色體的精子從眾多精子中脫穎而出,向妻子Amandine Poulain的卵子進發,9個月後,艾米麗(Amélie)便出生了。


《天使愛美麗》:Monsters不要怕有我在,女孩願你此生被溫柔以待

濃烈而溫暖的鏡頭,記錄著一個從小被父母"關"在家,自己和自己做很多有意思的小遊戲的艾米麗,在墨綠色復古花紋的壁紙前,一張紙、一根吸管,以及一盤草莓,她都可以玩好一會兒。

她開心地笑著,即使永遠沒有觀眾鼓掌;

她"發明"著很多小玩具,自己玩耍,即使父母從來看不到

直到那個神經敏感的母親,死在她面前,直到1997年戴安娜王妃的去世,她長大了,離開了"家"。


《天使愛美麗》:Monsters不要怕有我在,女孩願你此生被溫柔以待

艾米麗,還是執著地想當一個孩子,一個"有用"的,能幫助他人的孩子,一個曾經不能"阻止"喜歡人消失的孩子。

所以她,給孤獨的老人,找回了五十年前的回憶;

所以她,把聖誕老爺爺郵寄到世界"所有"的角落;

所以她,用美妙的聲音,為過馬路的盲人叔叔描繪這個美麗的世界;

所以她,為孤獨寂寞的房東阿姨,送來她日思夜想求不得的,四十年前的相思信......


艾米麗,這個笑起來"神經質"的女孩,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普通人,就這麼開始成為了"英雄",一個默默地改變每個人生活的"天使"。

但,笑著面對"世界"的艾米麗,脫下面具,也只是一個從來沒有得到過"愛"的孩子。


《天使愛美麗》:Monsters不要怕有我在,女孩願你此生被溫柔以待

電影照進現實,生在現代的我們,從來都是"天生"孤獨的,"一個最好"的獨生子女政策,"雙薪家庭"的不得已,還有被高樓大廈框住的"家"。

在被龐大學業"壓"著之前,似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和自己玩的小故事,那些天馬行空般,美好、奇幻、詭譎、有趣和可愛的小秘密,卻被迫深埋在心裡,因為作為最親密的分享者——父母,從來難以"見面"。

習慣於早晨迷糊的"起床",亦或一個輕輕的目光,習慣夜晚一點一點,遊離在清醒和小憩之間的等待見面,亦或只是若有若無的摸摸頭,掖掖被踢開的被子。


《天使愛美麗》:Monsters不要怕有我在,女孩願你此生被溫柔以待

就是沒有三十分鐘的童言童語的分享故事,理解的,父母太忙了,他們為了自己和"家"裡未來的美好生活,在奮鬥,在努力,所以我們都該乖乖做個聽話的孩子。

就這麼想著,聽著,於是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了。去過著,去重複著上輩父母們的平凡生活,沒有白日夢的奇幻,沒有簡單的小樂趣,只有日復一日的工作和按部就班的"人生計劃",然後去做"應該"的生老病死,現實地相信雙手創造人生,不再天真的相信這個世界會有奇蹟。

以及,在鄰居都陌生的"家"長大後,也同樣不相信陌生人的善意,當然,也不會去向陌生人表達善意,因為很傻,很"神經"。


《天使愛美麗》:Monsters不要怕有我在,女孩願你此生被溫柔以待

但電影裡的艾米麗告訴我們,人生其實可以有另一種活法,不用去遵循刻板印象和"標準"的社會生活,不是每一個孤獨長大的孩子,都該敏感而內向,艾米麗可以笑對人生,可以愛惡作劇,可以善良地幫助陌生人,可以不對自己的"身世"自怨自艾。

其實我們曾是孩子,也需要關心,但無奈,當時的"世界"只有自己,但同樣可以無憂無慮地長大,不必在乎什麼所謂孤獨的感覺,亦或選擇性忘掉它,不正好嗎?



《天使愛美麗》:Monsters不要怕有我在,女孩願你此生被溫柔以待

你,神經病呀!

不,我只是有點"孤獨"...

其實《天使艾米麗》作為一部法國片,居然很罕見地只把浪漫的愛情,當做整個故事的點綴,甚至只在結尾處,最法式浪漫的艾米麗的"開門",也只是一點屬於法國片的小幽默而已。

整部片,諸如與女兒疏遠多年的白拓圖,店裡的同事,失戀的約瑟,被丈夫背叛的女房東,寂寞的老畫家,失意的作家,經常受氣的熱愛戴安娜的老實的小店員,以及缺乏生活樂趣的父親等等。


這些人的"孤獨",其實都有跡可循,因為在大多數"正常人"看來,他們都是怪人,是"神經病":


《天使愛美麗》:Monsters不要怕有我在,女孩願你此生被溫柔以待

拼照片

比如喜歡捏爆塑料泡沫上的泡泡、在盆栽植物的葉片上打孔、收集小石片打水漂、把手插到豆子裡、收集撕碎丟棄的大頭貼照片、拍腳印、看受傷的鬥牛士、看失敗的運動員、一年畫一幅雷諾阿的畫、吃雞從雞背脊肉吃起等等。

這些看起來極為荒唐且奇怪到有點神經質的"愛好"(怪癖),其實是那些"神經病"為對抗孤獨而"選擇"的解藥,或者說,是證明他們好好活著的象徵。

巴爾扎克說:

"沒有愛好的人簡直就是魔鬼。"

而於人類來說,我們有著魔鬼沒有的,似莫名其妙的孤獨感,即使身處鬧市,即使周圍鑼鼓喧天,即使身邊親朋滿座,還是會在諸如午夜夢迴、彩燈月夜、人潮湧動的十字路口,被突然來襲的"空虛"給擊倒。

那種突如其來的冰冷,就像是一條冷血的蛇,慢慢靠近,不知不覺纏繞在你的脖頸,汲取著你最後的溫暖,然後慢慢絞緊,讓你慢慢難以呼吸。

於是人們對於這種放不設防的"孤獨感",就開始發明一些獨屬於自己,或許旁人難以理解的"愛好",一次特立獨行的種種,讓自己有安全感,讓自己不再被孤獨包裹。


《天使愛美麗》講的其實是一個關於邊緣孤獨人群的群像故事,這是個連愛情都無法解決的主題,畢竟:

孤獨常有,愛情不常有;

孤獨永存,愛情為偶然;

孤獨是宿命,愛情是奇蹟。


《天使愛美麗》:Monsters不要怕有我在,女孩願你此生被溫柔以待

以及,"我"不是神經病,只是有點孤獨罷了......




《天使愛美麗》:Monsters不要怕有我在,女孩願你此生被溫柔以待

二八法則——總有人成為那個"稀有"的

如果生活太"苦",請用"微笑"去中和

其實在這個世界裡,正如"二八法則"一般,20%人掌控了80%的財富,那麼同樣的,在這個社會上,或許也是20%的人去承擔著80%的另類情緒。

而平凡的80%的大多數,則一代又一代地去認真按照先輩們的軌跡,不斷重複著生活著,他們在社會中活著,也漸漸失去了自己的"聲音"與需要。

於是渺小、感性、敏感以及孤獨,逐漸"爬"上他們身體,佔據著他們的所有情緒,如果得不到發洩,或者忍受俗世"正常化"的改變,很快,他們就會成為大家眼中,神經質的異類,也就是所謂的邊緣化。

勒龐說:

"學生時代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的時間,那種為考試而活的人,這些人如果達不到社會想要"程度",他們就會被打上"失敗者"的標籤。

而另外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的人,則艱難地為各種名目的文憑、證書而活著,這些"超負荷工作者"們,即使進入社會工作,努力積極的做好每一件事。

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來臨,壓力倍增之下,時代的車輪跟不上時,就會被迫框進"套子"裡——充電——工作——成家立業——按部就班地循環,重複、重複,再重複,直到失去激情,把自己永遠封閉在狹隘的生活中,直到永遠。"

但,可笑的是,如此的生活,才是社會認同的,認為是"正常"的人生軌跡,而諸如艾米麗般,有著類似出格"神經質"的人,才是"不正常"的,會不喜歡,會排斥,甚至會厭惡到孤立他(她)們。


《天使愛美麗》:Monsters不要怕有我在,女孩願你此生被溫柔以待

或許是因為他們受到所謂"主流"的排斥,於是他們開始為自己尋找一件,可以安慰自己,給自己安全感,不再有孤獨感的"愛好"(怪癖):

艾米麗喜歡在黑暗中,偷偷觀察人們表情豐富的臉,為"收集"到特別的小細節而歡欣雀躍;

盧瑟則會"回到童年",用孩子氣的方式給玻璃老人變"魔術";

尼諾會為了腦海中,別人看不大的美妙的"世界",去執著地整理被人們遺棄撕碎的相片;

當然,還有"嚴肅"的約瑟先生,總是喜歡捏氣泡袋上的小泡泡。

艾米麗細心地用她的眼,用她家的窗戶,為我們收集這一切,時常被我們所忽略的,有趣的生活片段,也為我們帶來一個"慢下來"的世界。


《天使愛美麗》:Monsters不要怕有我在,女孩願你此生被溫柔以待

其實,說到底,影片所傳遞的,所謂"拯救"孤獨的美好幻想,都是在為大家打開一個"20%"的世界,那個或許曾經擁有,但被"苦"味生活,抹去的平凡的世界。

是的,生活大多時候都是"苦"的,很少人能永遠一帆風順,大多數人只能掙扎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難"中,跳出一個"苦海",又馬上進入另一個"深淵"。

原諒"我們",用如此悲傷的詞彙去形容生活片段,那是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沒有衣食無憂的家庭背景,沒有一生順遂的逆天運氣,沒有永不失敗的考試、升學和工作升遷。

永遠都庸庸碌碌地努力活著,那些所謂的"向上爬"的努力奮鬥,也只不過是一個裹著糖霜的"玻璃珠",很抱歉,現實就是,大多數人的終點(天花板),其實在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了。


那麼,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這麼努力地活著?

正如《天使愛美麗》中那些被艾米麗幫助的"邊緣人"一樣,

其實人生的真諦就是,感覺到生活很"苦",也會振作地用"微笑"去中和,讓自己活得更好一點,哪怕只是一丁點,也會開心。

正如影片的最後,即使如此"神經質"的怪人艾米麗,也能戰勝生活,戰勝孤獨,獲得幸福。


《天使愛美麗》:Monsters不要怕有我在,女孩願你此生被溫柔以待

於是:

1997年9月28日上午11點,人類聯軍在與孤獨的戰爭中,贏了一個漂亮的回合。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