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彼長:商業地產何處去?

此消彼長:商業地產何處去?

內容提要:一個人的實物性消費是有限的,不可能從網上購買了再從實體店購買消費一遍。電商高歌猛進,寡頭們賺的盆滿缽滿;實體店門可羅雀,朝不保夕。商業地產窮途末路,要從供給側減少城市的商業用地,加快現有商業地產的城市更新轉型。

此消彼長:商業地產何處去?

全國應該有上萬座大型商場,今後怎麼辦?

關於商業地產項目的研究,本人不是磚家,但是總體把握和發展趨勢還是有點心得。不妨與大家共享。

所有的產品都需要銷售和銷售渠道,需要銷售場所,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只是到了現代,電商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網絡銷售,成為當今時代的寵兒,進而發展成為一個巨大的無所不及、無所不能的新型行業。在中國,網絡銷售及其演變衍生出來的各類電子商務,由於特別得到ZF部門的推崇和厚愛,獨樹一幟,領先西國,獨霸全球。

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實際上舊人的哭泣是帶血的哭泣,只是不受人待見罷了。傳統的商業行業,就是這種狀態。畢竟,每個人每一天的物質需求是個定數,從網絡上購買得到了滿足,就不會再從商場中多購買一次;而且網上購買還把商品直接送達手上,省卻了去商場的許多麻煩——怎麼去?步行、公交、自駕?自駕更麻煩——加油?駕照?停車場?停車費?車輛擦碰?

電商人人愛,商場不見人,人們換了購物消費的方式,那麼商業地產就進入窮途末路了,不信,咱用數據講話。

此消彼長:商業地產何處去?

一、先說電商的火爆: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以及統計部門的數據

2011年,網上零售約9115億元,佔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4.4%;

2012年,網上零售約13040億元,佔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6.3%;

2013年,網上零售約18851億元,佔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8.0%;

2014年,網上零售約28211億元,佔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10.6%;

2015年,網上零售約40059億元,佔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13.3%%;

2016年,網上零售約51556億元,佔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15.5%%;

2017年,網上零售約71800億元,佔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19.6%;

2018年,網上零售約90065億元,佔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23.6%;

2019年,網上零售約106324億元,佔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25.8%;

注意:公報中有兩組數據,一是網上零售106324億元,另一組是全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85239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9.5%,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7%。實物零售超過1/5,也是非常巨大的數字。

八年之內,網上零售增長了11.66倍,平均每年增長速度達到36.0%!!

電商離不開快遞業務,電商與快遞互為依存,缺一不可。

同樣的,快遞業務在這八年中爆發。

2011年,全國快遞業務36.73億件,快遞收入748億元;

2019年,全國快遞業務635.2億件,快遞收入7498億元;

八年內,全國快遞業務量平均每年增長速度是42.8%,每年收入增長速度是33.4%

此消彼長:商業地產何處去?

二、再說一說商業地產開發銷售的數據

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政策,僅僅是針對的是住宅商品房,不是商業房和辦公房,當然會受到連累,但是僅僅是間接影響。對商業地產影響最大的因素還是電商。

2019年,全國商業地產銷售10173萬平方米,下降15%,銷售額11141億元,下降16.5%,均價10951.54元/平方米;

2013年,全國商業地產銷售8469萬平方米,銷售額8280億元,均價9776.8元/平方米;

六年內,全國商業地產銷售面積僅僅增加了1.2倍,年增幅3.1%,銷售額均價增加了1.12倍,年增幅1.9%,與GDP增幅9.0%和廣義貨幣增幅10.1%相比,商業地產價值嚴重縮水。再加上,由於六年內地價翻了一番,商業地產實際的價值是下降的,多數是虧損的。

比較一下商品住宅的價格增幅和土地單價增幅,就知道商業地產處於窮途末路了。

而同期所有商品住宅的增長幅度是9.4%。地產增幅是14%。

此消彼長:商業地產何處去?

昔日的繁華,恍若昨日,

此消彼長:商業地產何處去?

今日的冷冷清清,只會繼續,門可羅雀成為常態

三、上海商業大都會的商業地產情況

2019年,上海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88.48萬平方米,下降13.0%,辦公樓銷售面積100.83萬平方米,下降31.4%;

商業與辦公用房竣工面積583.92萬平方米,下降22.6%。

前幾十年,上海建設了243座大賣場運營,目前都基本處於慘淡經營狀態,許多個外資品牌的大賣場關門停業;據初步瞭解,超過60%的大賣場處於虧損狀態,最繁華的品牌店,已經沒有了昔日的繁榮和熱鬧。多數是門可羅雀。

實體店有租金,有稅收,有就業,有社會保障,有了城市的繁榮繁華;

電商店只給寡頭電商納租,幾乎無稅收,有彈性就業,無社會保障,沒有了城市的繁榮繁華。

電商把營業員趕到了馬路上,做快遞員了。

所以,商業地產已經沒有了投資價值,城市主管部門要從供給側減少城市商業用地的供給,加快現有商業地產的城市更新轉型,允許商業地產轉變土地使用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