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種族、環境三要素對藝術家創作過程的影響

導語:《藝術哲學》一書由法國史學家兼批評家丹納著,丹納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很深,因此他在研究學問時目的在於解釋事物。在本書中,他從種族、環境、時代三個原則出發,闡述了偉大的藝術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批傑出的藝術代表的作家的代表,就如同萬花叢中異常瑰麗絢爛的一朵。藝術家也是這個複雜社會的一員,就如同萬千植物與大自然中生長,植物要學會適應其所處的環境,不然會被淘汰。而藝術家亦是這樣,藝術家本人以及藝術家的作品,同樣應該去適應社會,滿足社會的需要,才能生存下去,不然迎接他們的只有被社會淘汰。同時在本書中,丹納提出在藝術欣賞上不存在個人的觀點,及不存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藝術欣賞時產生的不同與分歧,是因為每個人的缺陷。然而這種缺陷之間相互補充,相互交織,最終時代答案趨緊於真相。所以丹納認為即便在某一段時間內人們觀點有著分歧,但這不過是暫時的,最終趨於一致,得到一個客觀正確的答案。另外按照丹納的思路,時代、種族、環境都是影響人們甚至藝術家的重要因素。這個時代的準則並不能是適應於下個時代,新的時代總是會對上一個時代的觀點重新審查,然後進行修正。藝術哲學同時也是一部哲學史,在書中丹納通過大量的舉例向我們闡述了他對於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精神面貌取決於種族、環境、時代三要素。

藝術品的本質

在《藝術哲學》一書中,丹納確定藝術品本質的方法在於從認定一件藝術品不是孤立的的角度來出發,找尋藝術品的所從屬的,並且可以解釋藝術品的總體。首先,不論一件藝術品,還是一處戲劇,這些作品是屬於藝術家的。而藝術家的不同作品之間又是有著這樣那樣的相似之處,這些藝術品同屬於藝術家。另外,藝術家也不是孤立的,藝術家是屬於同一個時代亦或者同一個地區或流派的的一部分,這比藝術家更加廣大,涵蓋這包括藝術家以及其他藝術家在內。雖然他們的藝術品可能不同,但是總體風格是接近的。藝術家以及他的作品只是這個紛繁的藝術大時代的一個小的分支而已,或者說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

時代、種族、環境三要素對藝術家創作過程的影響

丹納

同時,最重要的,他們是從屬於這個大的時代,大的種族,大的環境內。而作品與種族與環境又是相互之間影響與反映的。就如同中國古代的唐詩,唐代無數的詩人同時隸屬於大唐這個時代,他們的作品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每個人的拿出來都是可以看作單獨的。但我們又會發現,他們的作品在某個時間是屬於一個大的流派的,豪放,邊塞,田園風光等。而即便是不同的詩人,他們的作品也可以反映出時代的特徵。盛唐的宏大,中堂轉折的迷茫,晚唐的悲哀。在詩中我們看見環境時代對藝術家的影響。

時代、種族、環境三要素對藝術家創作過程的影響

詩人李白

最終,按照丹納的觀點,一件藝術品的探討,還是一個藝術家,以及一群藝術家。我們必須正確瞭解他們所屬的時代精神和民族風俗概況。藝術史上,很多藝術都是伴隨著時代精神和民族風俗的產生而產生,消亡而消亡。例如唐詩在唐代之後便逐漸被詞曲取代,在於宋代沒有唐代那樣的時代精神。

時代、種族、環境三要素對藝術家創作過程的影響

雕塑藝術

首先,藝術,什麼是藝術?詩歌,雕塑,繪畫,是模仿的藝術。而對現實現實的模仿是基礎,不論多偉大藝術家,他所創造的藝術品都是基於現實。一旦脫離了現實,那麼藝術便不能生存下去,只會不斷地衰亡而走向消亡。

時代、種族、環境三要素對藝術家創作過程的影響

建築藝術

但是,模仿是否是照搬而來的呢,事實並非如此。藝術的美感正在於此,正是通過與對現實的模仿的基礎上再加工呈現出來。因而藝術家模仿的是現實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所以我們可以說:藝術是理智的產物,而非人工的產物。

藝術的產生

丹納說:作品的產生取決於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首先,藝術品應當與環境相一致的,或者說應當適應與環境其才能有著生存發展的空間,而不是被抹殺。就如同植物的生長一般,藝術品也是紮根於一定適應的環境中的。植物生長需要適合的水分、土壤。而藝術的產生也需要合適的"土壤"。而且這些條件是一點點的彙集,最終對藝術的產生髮生效應。

時代、種族、環境三要素對藝術家創作過程的影響

董仲舒

漢代儒學的集大成者,董仲舒。提出的了"大一統"的儒學觀點。我們不能說他學說的提出是一蹴而就,也不是沒有任何徵就形成。從前人鋪就的土壤來看漢代之前,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學術發展迅速。為董仲舒的學術提出奠定了基礎,學術著作的完美保存,都是重要的條件。再到,漢武帝時代的社會條件,漢武帝一改之前黃老學說,推崇儒家,給了董仲舒政治上的便利。而這一切條件的匯聚給董仲舒大一統學說的提出創造了良好的土壤。

同時,民族風俗也會影響著藝術的產生。要求要有一個總的形勢,即一個大的社會民族風俗。總形勢下會產生不同的傾向以及不同的感情。形成不同的色彩。獨具各自民族風俗的中心人物,從而影響那一環境下藝術家的創作。藝術的產生起於社會的需求,當符合民族風俗的形象出現的時候,就需要一個藝術家來將其具象化,使之呈現民眾面前。

時代、種族、環境三要素對藝術家創作過程的影響

皮耶羅《女性側面像》

藝術家也是民眾的一員,我們不能否定藝術家的普遍性,也要看到藝術家的獨特性。一方面他同民眾共同承擔來自國家的喜悅,悲哀,社會帶來的苦難,同樣會擔驚受怕,會遍體鱗傷。但另一方面,我們要看到藝術家的獨特性,相比於普通人,藝術及更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對發生的事情進行回憶。一般的人,會將經歷過的苦樂喜悅放在身後。而藝術家在經歷苦難後,會記憶深刻,抓住悲傷的根源找尋悲傷的源頭。會看到悲傷的全體,悲傷背後的精神。

時代、種族、環境三要素對藝術家創作過程的影響

蒙娜麗莎的微笑

在找尋到根源之後,他會將這種特徵放大化——用他誇張的本能和過度的幻想。這些特徵會映照在藝術家的心上,而藝術家又會將其印在作品上,藉此呈現在民眾的面前,他描繪的又比看到的要更加的深刻。

藝術的欣賞

在十五世紀末和十六世紀最初的,意大利的文化處於一個輝煌的時代。各種藝術大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在意大利的這個時期,出現了一批偉大的藝術家:包括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安特萊•但爾•沙多……這段時期界限分明,往後退一步,新的藝術尚未成熟,向前進一步,舊的藝術已經遭到敗壞。

時代、種族、環境三要素對藝術家創作過程的影響

達芬奇——《巖間聖母》

環境的變化是緩慢的,適應環境的植物會生存下去,而不適應的植物會被環境淘汰,而這時的意大利藝術就處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前途未知,來路已斷。當時意大利畫派的特徵:丹納認為意大利畫派是完美的,古典的。意大利畫派對風景是不重視的,主要的題材是對人的描繪。關注人在現實的生活,注重肉體的感受。

時代、種族、環境三要素對藝術家創作過程的影響

米開朗基羅·《晝》

意大利古典繪畫最大的限制是:精神不佔主要地位,既沒有神秘氣息,也無激動情緒,心靈不做主體。不強調暴烈痛苦的場景,不表現深刻極端複雜的感情。意大利的藝術不會為了關切精神生活而犧牲肉體生活。包括達•芬奇在內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形式便是目的,不是手段;形式並不附屬於面貌,表情,手勢,環境,行動;他們的作品以形象為主,不重詩意,不重文學氣息。

時代、種族、環境三要素對藝術家創作過程的影響

布格羅《安德羅斯島居民歡慶酒神節》

意大利文藝復興期的畫家創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種族,一批莊嚴健美,生活高尚的人體,令人想到更豪邁,更強壯,更安靜,更活躍,總之是更完全的人類。

丹納認為人要能欣賞和製作第一流的繪畫,有3個必要條件

1.要有教養。人必須先脫離原始的野蠻,會靜觀默想,會修飾欣賞,由單純的為了活著發展提升到想要點綴生活。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差不多已經成為近代國家,在運用思想,愛好典雅,講究禮節方面超過當時歐洲的大多數國家。在其他國家在為溫飽宗教而迷茫時,意大利人可以安心注重於文藝創作。

2.意大利人精神方面的修養更加平衡。意大利人沒有野心的競爭,沒有好奇心的騷擾,對生活要求不高,也不為宗教操心。這裡的文明沒有過度,一切都是恰到好處,水到渠成。

3.意大利有著促使藝術表現人體的大環境。意大利的社會環境在當時要開放的多,上到藝術者,下到平民,都對藝術侃侃而談,善於表現自己的看法。

總結:

從種族、環境、時代三個原則出發,偉大的藝術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批傑出的藝術代表的作家的代表,就如同萬花叢中異常瑰麗絢爛的一朵。藝術家也是這個複雜社會的一員,就如同萬千植物與大自然中生長,植物要學會適應其所處的環境,不然會被淘汰。而藝術家亦是這樣,藝術家本人以及藝術家的作品,同樣應該去適應社會,滿足社會的需要,才能生存下去,不然迎接他們的只有被社會淘汰。藝術可以說貫穿於人類的文明始終,任何一個時代都離不開藝術,而每個民族又有著其獨特的藝術展現,同時受著環境的不同,時代的變化。每個民族所產生藝術多姿多彩,又有著各自的特點。一切事物的發展又有著其各自的規律。

而藝術及其從屬,藝術的創作者以及藝術品的產生,不論什麼時代都有著一批又一批的人的去研究探討。藝術家不是孤立的,偉大的的藝術家,表面上是一個時代的引領著,站在最高端,引領著潮流。但縱觀大的層面,偉大的藝術家和他所處的時代,他的種族,生活的環境,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相互之間互為從屬。偉大的藝術家從來都不是孤立的。

《藝術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