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家長:杭州這座高中今天覆課演練,你們關心的這幾個問題,學校都考慮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

3月9日,青海省144所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正式開學。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的印象中,這是教育部宣佈大中小學(幼兒園)延期開學後,國內首批覆課的學校。

進入3月以來,向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打聽浙江何時復課的爸媽越來越多了,尤其是高三家長。雖然復課的日子還沒定,但很多高中都在做開學準備了。

晨檢如何快速進行,避免校門擁堵?如何統計全校師生的健康情況?食堂用餐怎麼確保學生間的一米距離?在校園裡口罩突然破了怎麼辦……復課後,這些恐怕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幾個問題。杭州第十一中學不止做了處置預案,還為有序開展晨檢、實現中午錯時就餐,調整了課表——原本全校7點20到校,復課後打算改為高三7點20到校,高二7點40到校,高一8點到校。

今天上午,學校專門舉行了一次實戰演習,把復課後可能遇到問題逐一演練,測算每個環節的精確時間,為正式復學做好準備。

晨檢——戴著口罩刷臉

學生入校,第一步是晨檢,學校直接搬出了“杭州第十一中學疫情防控平臺”——學生只要在測溫儀跟前刷一下臉,連口罩都不用摘,就能完成體溫測量,並連同身份信息一起被平臺自動錄入,然後生成一個健康檔案,班主任和家長均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消息。

因為學生還沒到校,這項演習今天是由學校值班老師和工作人員完成的。一起來看視頻感受下:

你注意到沒,每個人測量完體溫後,“疫情防控平臺”的屏幕左側就會顯示出名字和體溫。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看了下時間,這套系統8秒就完成了3個人的體溫測量、身份認證和信息錄入,而且前提是每兩個人之間還有一米間距,不然更快。

“這個叫立式人臉測溫一體機。復課後,我們會在兩個校門口各放一臺。”本次演練活動副總指揮,杭州十一中副校長繆啟明對演練結果表示滿意——“本來我們擔心學生進校晨檢時出現擁堵,人為增加學生密集接觸的風險。之前我們用傳統的紅外測溫槍做過測試,測溫加登記姓名,每人至少需要5秒,如果按全校1500名師生來計算,4位晨檢員同時工作,全部測完至少31分鐘,還不包括後期錄入數據的時間。今天的測試讓我們放心了,學生進校時只要在這個設備前稍作停留就可以。另外,我們還預備實行錯時上學,這樣門口排長隊晨檢的情況應該不會出現了。”

@全体家长:杭州这座高中今天复课演练,你们关心的这几个问题,学校都考虑了

疫情防控平臺的大屏幕,左邊是實時測溫記錄,右邊是未排查人員、體溫異常人員的名單。老師們可以根據平臺上的信息,及時掌握全校同學的身體情況。

這到底是什麼黑科技?據瞭解,該疫情防控系統由立式人臉測溫一體機、數據分析平臺、布穀智慧校園、5G網絡保障等多個智慧化應用組成,由杭州第十一中學與海康威視、杭州布穀科技聯合打造。

“這套設備採用的是紅外熱成像測溫技術,速度快、精度高、技術成熟、使用方便——由於設備採用的是5G移動網絡,哪裡需要測溫就把一體機移到哪裡,即插即用。”設備廠家海康威視的工作人員蔡吳斐說。

而且由於杭十一中早就採用人臉識別的技術,學生可以在食堂刷臉吃飯,在無人超市刷臉支付,其身份信息早就錄入了學校的數據中心,所以這次不用重複錄入。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也忍不住站到測溫儀前刷了一下臉。因為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的身份信息不在學校的數據中心,所以只能在平臺上顯示體溫——36.1攝氏度。為了驗證這個數據,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又拜託傳達室的保安用額溫槍試了一下——36.2攝氏度。然後找旁邊的工作人員逐一進行了對比測試,體溫相差基本上都在0.1攝氏度左右。

上課——單人單桌

該校原本一個教室有45個人,課桌兩兩組合擺放,學生們上課捱得都很近,但考慮到疫情防控期間這樣坐不合適,學校就把所有的實驗室、功能教室等全部開闢出來,教室裡實行單人單桌擺放,人與人距離實現最大化,門窗保持常開狀態。

“因為我們採用的是走班制上課,上課地點、各教學班的人數等比較複雜,現在我們先是在電腦上模擬演練,正式復學前我們還會專門對上課情況進行一次實戰演習。”教學處主任胡玉萍介紹說。

食堂——錯時用餐

除了教室,食堂是另一個人員比較密集的場所,作為一所老城區的學校,杭州第十一中學的餐廳就餐面積很小,如何要讓學生快速用餐、減少接觸感染呢?

“錯時用餐、固定套餐、快速取餐、間隔就餐。”副校長張冠超總結說,“我們把三個年級分成6個批次用餐,每批次間隔10分鐘,從11:20開始到12:20結束。今天上午我們做了測算,一個年級360左右,每批180人,領餐共有8個窗口,也就是說同時段每個窗口有22至23人取餐。原本食堂每天供應多款套菜給學生選擇,特殊時期統一套餐,這樣一來平均每人取餐只需7秒,每個批次取餐共需3分鐘左右,最晚領餐的學生也有近7分鐘用餐時間,基本上夠了。”

@全体家长:杭州这座高中今天复课演练,你们关心的这几个问题,学校都考虑了

食堂門口的免洗消毒液

“我們對整個用餐的流程都進行了規劃,對下樓梯、洗手、排隊、取餐、就餐、倒剩菜、丟垃圾、離開餐廳等,全部進行了時間測算和路線模擬,現在心裡有底了,隨時等著學生們回來。”學生處主任袁丹丹對學生們的返校充滿了期待。

@全体家长:杭州这座高中今天复课演练,你们关心的这几个问题,学校都考虑了

錯位就餐,確保間隔距離一米以上

走進餐廳,看到窗口的電視機上滾動播放著衛生宣傳畫和標語,所有的餐桌上都貼了不同顏色的標籤,標籤上還有文明用餐提示語。

@全体家长:杭州这座高中今天复课演练,你们关心的这几个问题,学校都考虑了

餐桌上的標籤

總務處丁磊老師解釋道:“每個批次進來4個班,我們用紅、黃、藍、綠四個顏色進行區分,到餐廳後,每個人只能坐在自己班級相對應的顏色區域,我們還對座位進行了重新排列,做到人與人之間相隔超過一米,錯位排列,避免面對面就餐。”

一起來看食堂工作人員的演練視頻:

“疫情防控期間每餐只提供一組套餐,肯定更要重視營養,所以我們提供的套餐都按《新冠肺炎防控時期中小學餐飲管理指引》這本書上的要求來搭配的。”張冠超副校長指著手裡一本書說。

@全体家长:杭州这座高中今天复课演练,你们关心的这几个问题,学校都考虑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翻看了一下,這本書就是一個疫情防控期間的餐飲管理寶典,共分為“供餐”、“就餐”、“配餐”三個篇章,對食堂供餐的各個環節都做了明確要求,提出了全方位的防控措施。”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聯繫上了該書主編,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楊敏。他說:“疫情發生後,我們浙大公共衛生學院很想為防控疫情做點事,於是,我牽頭聯繫了浙大後勤集團、浙江省疫控中心、中國營養餐產業聯盟、浙江省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杭州第十一中學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一起策劃了這個管理指引。這是一個特殊時間中小學餐飲供應整體解決方案,為食堂餐飲工作人員和全體師生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的供餐就餐提供了行為規範,希望能幫助到全國的中小學校,也希望廣大師生能在疫情防控期間吃得營養、吃得健康,用健康的身體抵禦病毒的侵襲。”

杭州第十一中學食堂是一家網紅食堂,被網友稱為“全球首家靠臉吃飯的智慧食堂”,三年前就實現了網絡點餐、刷臉取餐、科學配餐。本次作為《新冠肺炎防控時期中小學餐飲管理指引》試點學校,參與了全套方案的制訂,學校食堂託管方中快餐飲也積極配合,認真學習每一項操作規範,還對專家推薦的營養套餐進行試製、試吃,為指引的落地推廣做了大量的實踐試驗。“等學生們復課回來,我們的餐飲供應要嚴格按照這個指引操作,要把我們的餐飲供應工作做成樣板學校。”該校老師們說。

下載小時新聞APP 我們一起看懂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