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分《鄉村裡的中國》:最真實的反映了中國農民生活

導演焦波:如果還有30年,我要拍攝我鍾愛的鄉村。

焦波,1956年出生,著名紀錄片導演、攝影家、原《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國務院新聞辦圖片庫藝術總監。出版中、英、德、法、韓等文版大型影像作品《俺爹俺娘》,在海內外引起巨大反響;紀錄片《鄉村裡的中國》獲第1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紀錄片大獎。

2012年元月2日,焦波導演準備拍攝一部真正屬於中國農民的紀錄片。

就這樣他組建了一個平均年齡21歲的攝製團隊,年齡最小的攝影師當時才15歲,唯一的一個女孩子當時也才20歲,這是一個既年輕又毫無經驗與經費的團隊。

豆瓣9.3分《鄉村裡的中國》:最真實的反映了中國農民生活


也即是因為他年輕,所以他們也勇敢的出發了。最終在他們千挑萬選之後,選定了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中莊鎮杓峪地村子,那是一個貧瘠又落後的村莊。之後有記者問焦波為什麼選擇這個村莊,他說:因為這裡的人眼睛都很乾淨。

是啊,這裡沒有大城市的繁雜,只有春夏秋冬四季,沒有都市裡的新鮮,只有日復一日的耕種。

他們花了373天的時間紮根在這片村莊拍攝了《鄉村裡的中國》,這部凝聚了拍攝團隊所有人心血的紀錄片成功在2013年上映,並斬獲了23個大獎。


2013—12—08 獲第11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2013—12—26 獲第1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

2014—06—09 獲第20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

2015—09—19 獲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等


這個落後的小村莊有兩位大學生分別是杜濱才,杜海龍。


電影中杜海龍的爸爸杜深忠在影片中的第一幕也是令人難忘的一幕,是他當時正就著從門框外射進來的光影在地上寫毛筆字。他說:“老師,這個透進門框的光影在我的眼中就是一張非常好的宣紙。”

豆瓣9.3分《鄉村裡的中國》:最真實的反映了中國農民生活


他又說:“我在上面盡情地揮毫潑墨的時候,什麼困難、什麼挫折、什麼無奈,包括我老婆無盡的嘮叨,全都蕩然無存,我完全沉浸在這個光影的享受當中。”


你忽略當時的背景,只單單看他說的話寫的字,誰能說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呢?


杜深忠是一個鮮活的立體的,用一句話無法概括的人。

他讀了大量的書,還喜歡書法和寫作。40年來他一直想在文學上、創作上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結果遭遇的全是退稿。


此外他也喜歡音樂。起初他想學二胡,但後面買了琵琶,彈琵琶這是很高層次的一種追求,他並不是像別人那樣,我每年收多少果子,我有點吃的就行了。

他不甘於那樣的生活,他有他自己的精神追求。

為此,杜生忠的老婆說他一有錢就拿去買筆買紙買墨,對家裡缺衣服褲子襪子毫不關心。

他還在影片中無奈的說:“那個說對土地有感情,我對土地一點感情也沒有,就是無奈,沒辦法。”

他是一名退伍軍人,受過教育有文化,他不甘於只與土地做伴,耳邊都是妻子的訓斥。他對土地的感情非常複雜,有一種很深的痛感。


杜深忠在影片中也偶爾表現出獨特的智慧:人家把村裡幾百年的大樹運到城裡面搞綠化,搞形象工程,他總結為“這是剜大腿上的肉貼到臉上”。

豆瓣9.3分《鄉村裡的中國》:最真實的反映了中國農民生活


獾吃了他家裡的玉米,他老婆說趕快把獾弄農藥滅掉算了,他說不行,“獾是國家三類保護動物”,他妻子無奈的說了一句“獾是保護動物,那誰保護我們”。


他教育兒子一定要好好學習,“你不要認為我一輩子一事無成,失敗的教訓比成功的經驗還說明問題。”


而另一位大學生杜濱才的品學兼優,上進努力卻不愛回家,因為每次回家都會心煩。


他父親有精神病,母親在他4、5歲就改嫁,家中貧困,只靠種蘋果賺錢。


有一個片段,他父親精神病發作與旁人吵架,杜濱才拉回父親低聲訓斥,甚至說出本不想回家,家裡讓他感到心煩,杜斌才的父親低著頭像一個被訓斥的小孩,默不作聲。

豆瓣9.3分《鄉村裡的中國》:最真實的反映了中國農民生活


杜濱才成長的路上,是一個人孤零零的前行,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打拼。


在影片中有幾組特寫的鏡頭,那就是杜濱才的眼神。這是一個淳樸的年輕人,因為家庭的原因,骨子裡的自卑和對命運的不屈在他的眉宇間一覽無餘。

豆瓣9.3分《鄉村裡的中國》:最真實的反映了中國農民生活


後面杜濱才見到了他改嫁了的母親,坐在母親身旁本不願多說,可到了最後是母子倆一起抱頭痛哭,杜濱才埋在母親懷裡哭出了自己的難過、委屈和無助。

豆瓣9.3分《鄉村裡的中國》:最真實的反映了中國農民生活


後來杜濱才回了學校,他父親給他打電話“蘋果買了,有錢了,需要錢跟我打電話”。

影片中也出現了村幹部——杓峪村村主任張自恩是一個真性情的沂蒙漢子,操心全村大小事務、調解糾紛、配合鄉鎮幹部在村內開展工作,總之就是各種東拉西扯的事情都需要他出面。

豆瓣9.3分《鄉村裡的中國》:最真實的反映了中國農民生活


雖然他是一個官,可在當下的農村,特別是貧困山區,更多的是一種擔當和責任。


能力強者,就會被誤以為侵佔了集體的資產、貪汙,就會有好事者上訪;能力平庸者,就會被老百姓罵窩囊廢。總之,當時村官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角色。


當時要修一個廣場,需要砍一些樹,張自恩聽從上面的命令帶人去砍樹,可有一位村民出來說這是他家的樹,要求張自恩給樹跪下磕頭不能白砍,兩人當場鬧翻了臉。

豆瓣9.3分《鄉村裡的中國》:最真實的反映了中國農民生活


張自恩當時很生氣,且還有一些無奈,這是上面安排的他只是聽從安排罷了,那人還懷疑張自恩貪汙要查賬鬧到了縣裡,最後縣裡的領導親自去鬧事的家裡告訴他“張自恩沒有貪汙,你不要胡鬧,治他個無理取鬧罪就不好了”,這件事情才作罷了。


最後張自恩在春節期間以一個晚輩的身份去仇人家裡給送年貨,也許外國人永遠看不懂這一幕,但在中國的鄉村,家族的關係是一道永遠繞不過去的檻。


影片的最後廣場修好了,所有人圍在廣場邊,看唱歌看跳舞,每個人臉上洋溢的笑容都是那麼樸素且真摯。

豆瓣9.3分《鄉村裡的中國》:最真實的反映了中國農民生活


這就是那個時候的農村,可以說很真實,農村中大事沒有,小事不斷。什麼人都有,好人壞人普通人。


很多人看到農民鬧事,腦子自然而然的蹦出窮山惡水出刁民,但我想告訴你們,窮人被迫兇狠是因為想保留僅存的尊嚴。


而如今這樣的農村變少了,甚至於我相信為了可能不會有這樣的農村了,但我希望能有人記住當時的農村環境,當時的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