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武漢雄風,加快復興大武漢!陳一新開啟最新“三戰”

轉自中央政法委長安劍

3月14日,中央指導組副組長、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督導武漢市統籌推進抗疫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陳一新強調,當前武漢保衛戰已進入決戰決勝最後階段,既要全面打贏“抗疫殲滅戰”,又要及早打響“經濟發展戰”,還要切實打好“風險化解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大局穩定,重振武漢雄風,加快復興大武漢。

重振武漢雄風,加快復興大武漢!陳一新開啟最新“三戰”

武漢市委、市政府和市政法各單位、市經濟綜合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武漢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等部門專門彙報了當前武漢推進復工復產、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具體工作情況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對下步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陳一新指出,3月13日武漢新增確診病例降至4例,已連續3天處在個位數的掃尾期,武漢保衛戰勝利在望。在這樣的重要時間節點,統籌謀劃、提前佈局,聯動開啟“抗疫殲滅戰”“經濟發展戰”“風險化解戰”“三大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重振武漢雄風,加快復興大武漢!陳一新開啟最新“三戰”

陳一新提出了統籌謀劃、提前佈局,聯動開啟“三大戰”,加快復興大武漢。長安君在此一一介紹。

一、全面打贏“抗疫殲滅戰”

重振武漢雄風,加快復興大武漢!陳一新開啟最新“三戰”

當前,武漢疫情就像“散兵遊勇”,亟需步步緊逼、個個圍殲。打贏“抗疫殲滅戰”,必須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打好武漢保衛戰的戰略思想,按照“16字”總要求,抓住防控和救治兩大關鍵,強化抗疫舉措落實,力爭實現“三個清零”,即疑似病例“清零”、每天確診病例“清零”、在院治療患者“清零”。打贏“抗疫殲滅戰”,要做到“四個堅持”。

——堅持救治為先。截至3月14日,在院治療8856人,其中重症2489人,危重症569人。實現在院治療患者“清零”目標,任務艱鉅,且需較長一段時間。要堅持把醫療救治工作擺在第一位,強化科學精準救治,最大限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要把重症患者救治作為當前的急中之急,集中優勢醫護資源,完善優化診療方案,盡最大可能挽救更多生命。要把前移救治關口作為當前的重中之重,把更多輕症患者集中到條件好的定點醫院治療,爭取儘早治癒。針對急性期的病人逐漸減少的情況,要重視出院病人的管理服務。要統籌做好非新冠肺炎病人醫療工作,逐步恢復正常醫療秩序。

——堅持防控為本。當前,武漢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變化,取得階段性重要戰果,但疫情防控任務依然艱鉅繁重。要堅持“內防擴散、外防輸出”防控策略,慎終如始,保持對疫情的警惕性不降低、防控要求不降低、防控力度不降低,不獲全勝不輕言成功。要嚴密落實查控措施,從發熱診斷這個源頭查起,發現一例、盯住一例,跟進調查密切接觸者,確保“四類人員”收治隔離每日清零。加強特殊場所疫情防控力度。因時制宜調整完善小區封閉管理措施,注意防控“國外輸入”建立長期防控機制,堅決消除疫情傳染源。

——堅持創建為要。“無疫情社區”建成之時,就是社區有序解封之日,其目的就是要推動整個城市逐步解封。截至3月14日,武漢無疫情小區累計數量4871個,佔比68.6%;無疫情社區累計數量382個,佔比27.2%;無疫情村(大隊)累計數量1778個,佔比91.5%;全市第一批共有10個街道(鄉鎮)進入無疫情街道(鄉鎮)公示階段;第二批共有11個街道(鄉鎮)新申報無疫情街道(鄉鎮)。要把創建“無疫情社區”作為分區分級防控的精準舉措,作為小區封閉管理的發展方向,作為對外展示武漢抗疫成果及進展的重要宣示,以“無疫情小區”為切入點,向創建“無疫情社區”“無疫情街道”“無疫情城區”拓展,最終實現“無疫情城市”。建議武漢市抓緊研究和落實相關配套政策,堅持“疫情零發生、防控全到位”標準,加快推進“無疫情社區”創建,讓居民從中得到實惠、看到希望、增強信心、提高預期,為武漢城市解封創造條件。

——堅持服務為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武漢群眾自我隔離了這麼長時間,有些情緒宣洩,要理解、寬容、包容。要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先,把群眾的難點痛點作為工作的著力點,千方百計幫助群眾排憂解難。要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維護市場價格平穩。要引導基層社區幹部精細做好封閉社區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特別是對孤寡老人、困難兒童、特困人員、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要落實包保聯繫人,及時提供必要幫助。

二、及時打響“經濟發展戰”

重振武漢雄風,加快復興大武漢!陳一新開啟最新“三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要在加強防控前提下,適時啟動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有條件的復工復產。受疫情影響,當前武漢經濟形勢嚴峻。在打贏抗疫鬥爭第一戰之時,要推動打響經濟發展第二戰,以儘早復工復產為抓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止損養息,固本培元,把握戰機、搶佔先機,加快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要儘早推進復工復產。早一天啟動復工復產,就早一天佔據主動。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採取差異化策略,實行分區分級精準有序復工復產、分類分時有條件復工復產、清單式靈活動態復工復產。要將城市分步分區分塊有序解封與復工復產統籌考慮,讓人財物流起來,讓交通動起來,推動武漢市內外員工返鄉返崗就業,促進企業儘快恢復產能。要建立高效管用的審批機制、組織引導機制、防控應急機制、用工機制,助推企業順利復產復工。鑑於有些村鎮已連續一個多月沒有新增確診病例,可考慮農村先行一步,在嚴防外部輸入同時,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不誤農時抓好春耕備耕。

——要研究和落實好扶持政策。要儘快落實國家出臺的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對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貸款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提供低息貸款等政策措施。要研究制定有效管用的應急救助計劃,增強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抗壓能力,讓中小微民營企業“活下來、留下來、強起來”。要爭取更多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綜合利用稅收政策、財政政策、金融政策,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恢復企業競爭力,增強城市經濟活力。

——要因勢利導調整產業結構。疫情提醒我們,“線上經濟”“無人經濟”“到家經濟”已經到來,疫情催生了新經濟模式、新興產業的發展,要把握髮展時機,以創新驅動引領經濟發展,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疫情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消費習慣,要千方百計擴大消費,緊盯消費需求變化,引導商業模式適時調整,贏取發展先機。

——要支持武漢校友楚商企業發展。在抗疫鬥爭第一戰中,武漢校友楚商捐款捐物累計超過20億元,對武漢保衛戰起到了重要作用。要重視發揮校友楚商企業在經濟發展“第二戰”中的生力軍作用,幫助校友楚商解決因疫情衝擊帶來的用工短缺、資金緊張、原材料缺乏、供應鏈不暢等實際困難,促進他們更好發展,真正實現創新、創業、創富的目標。

——要重塑城市發展氛圍。要重視大疫之後人才流失、投資減少、旅遊業受損等可能發生的問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服務質量,提升辦事效率。要加快在建和新開工項目建設進度,抓好重大項目落地,儘快縮短疫情影響期。要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增強服務意識和市場經濟理念,優化營商環境。

——要謀劃搶佔國際發展先機。深入研究國際經濟形勢和疫情形勢的新變化、新趨勢,把握好中國在全球率先戰勝疫情的時機,主動對接國際市場,為武漢經濟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三、切實打好“風險化解戰”

重振武漢雄風,加快復興大武漢!陳一新開啟最新“三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要保持頭腦清醒,要堅持依法防控,加強社會面管控,妥善處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當前,武漢社會總體穩定,但各類風險因素不少。要堅持底線思維,繃緊防範風險這根弦,抓住防控化解工作窗口期,著手研究“災後綜合症”,早做準備、做好預案,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力求把矛盾化解於未然,把風險解決於無形。

具體來說,要防控化解“四大風險”:

——要防控和化解社會矛盾擴散升級的風險。要部署開展社會矛盾大排查,把群眾訴求搞清楚,分門別類採取政策措施合理引導群眾預期。要堅持解惑與解困相統一,建立健全關懷幫扶體系。要堅持保障合法權益和打擊違法犯罪兩手都要硬,嚴防各種社會矛盾風險交織疊加。正視疫情、輿情、社情疊加影響,加大政府信息發佈力度,加強有針對性的宣傳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要防控和化解經濟糾紛集聚爆發的風險。要組織政法部門對涉疫情經濟糾紛開展調研,規範案件辦理程序、證據標準、裁判尺度。要強化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聯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調解。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援企、穩崗、擴就業等工作,強化“六穩”舉措。要優化涉企案件辦案方式,加快涉企案件辦理力度,慎用查封、扣押、凍結和羈押等強制性措施,為企業恢復生產、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要防控和化解心理創傷銳化、社會戾氣積聚的風險。

重大災難往往會對人們造成巨大而持久的心理創傷,如不能有效緩解,易逐漸積累演變成為普遍社會心態。要建立健全社會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統籌推進社會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要區分不同對象,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修復和專業干預,盡最大努力解決群眾困難、安撫人心。要大力表彰英雄模範人物,展示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的高風亮節,激發武漢人民再創輝煌的英雄氣概。

——要防控和化解公共安全壓力反彈的風險。當前,人民群眾熱切期盼迴歸正常生活,我們要以此作為工作的著力點。要加強社會治安整體防控,依法打擊擾亂醫療秩序、防疫秩序、社會秩序等違法犯罪。武漢市要落實防控要求和健康管理措施,採取“點對點、一站式”的辦法,集中精準輸送務工人員安全返崗,幫助外地滯留在漢人員安全有序返鄉。要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加強安全生產隱患排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強化工礦企業、高層和大型綜合體建築、地下空間和老舊小區等專項治理,防止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